张广敬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留贲门延长胄小弯食管颈部吻合治疗中上段食管癌
- 廉仕法王宜民陈庆福孔兵张广敬
- 该项目成果防止食管癌病人术后反流性食管癌的发生,本术式,保留贲门即保留了胃食管连接部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独特的解剖单位,即食管壶腹,下食管括约肌、胃食管前庭和贲门缩肌以及HIS角,这些主要的抗反流机制。
- 关键词:
- 关键词:保留贲门中上段食管癌
- 纵隔淋巴结结核四例误诊为食管肿瘤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认识。方法:分析4例误诊为食管肿瘤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资料。结果:4例均有进食不畅感,胸痛、咳嗽各3例,胸闷2例。X线胸片检查发现陈旧性肺结核2例;X线食管钡剂造影发现4例均为食管外压性缺损;纤维胃镜检查见食管黏膜局部隆起3例,病理活检2例为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性增生。4例均按食管肿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纵隔淋巴结干酪增生性结核。结论:临床医师对以进食不畅、胸痛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当食管钡剂造影检查为食管外压性充盈缺损,纤维胃镜检查为食管黏膜局部隆起而活检病理未查到癌细胞时,鉴别诊断中要考虑纵隔淋巴结结核。高度怀疑本病者,及时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
- 张鲁张广敬
- 关键词:结核淋巴结纵隔误诊食管肿瘤
- 己糖激酶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 2014年
- [目的]研究己糖激酶1(HXK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XK1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XK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94/132),统计学分析显示HXK1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不同TNM分期(P=0.001)以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P=0.033)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HXK1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劣于HXK1阴性表达患者(P<0.001),且是评估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结论]HXK1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张康张广敬姜美玲张鲁昌
- 关键词:食管肿瘤鳞癌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
- 医护患三位一体化呼吸道管理模式在微创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位一体化呼吸道管理模式在微创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医护患三位一体化呼吸道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排出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前5 d咳嗽排痰较容易且咳痰量偏多,其中术后第1天及第2天观察组咳痰容易度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第2天及第3天观察组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肺不张、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对医生护士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医护患三位一体化呼吸道管理模式明显减少了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调动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加速了患者的康复。
- 姜美玲张康刘计宽张广敬
-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
- 食管穿孔和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7
- 2003年
- 目的 提高对食管穿孔和破裂的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处理的45例食管穿孔或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经胸部平片、胸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确诊。15例为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为医源性穿孔,5例为创伤性穿孔,10例为食管癌并食管支气管瘘,9例为食管憩室并食管支气管瘘。治疗予以食管修补9例;胸腔引流、空肠造瘘9例(其中1例为食管修补失败后改行此手术者);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12例(其中3例为食管修补失败者);胃造瘘术4例;置入食管支架4例;食管支气管瘘切除修补3例;食管瘘口修补并肺叶切除2例;食管胃弓上短路1例,颈部引流2例;放弃治疗3例。治愈25例,好转11例,死亡6例。结论 详细了解病史和进行胸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尽早手术闭合瘘口和治疗食管原发病变是治疗的关键。
- 张志庸张广敬崔玉尚李单青李力黄亮郭峰曹智理
- 关键词:食管破裂医源性食管穿孔食管憩室食管支气管瘘并发症
- 贲门癌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7例手术治疗体会
- 2009年
- 陈庆福关庆民廉士法张广敬杨本勤
-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贲门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纤维胃镜检查并发首次就诊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CT引导下,对3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进行多极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观察患者影像学变化、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CT检查示肿瘤CT值降低、体积缩小、无明显强化、肿瘤高代谢灶消失呈无代谢信号、副肿瘤综合征消失、咯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的肺癌射频消融治疗微创、安全、效果好,可作为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 张康张鲁昌张广敬刘计宽崔宏伟潘芬
- 关键词:肺肿瘤射频消融治疗CT引导
- 双侧胸椎旁阻滞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阻滞(bilateral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s,b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拟行TLE的食管癌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bTPVB复合全身麻醉(B组),每组35例;5例患者因术中输血、改为传统开放手术等原因而排除,最终G组和B组分别纳入32例和33例患者。两组均采用标准的全身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行右侧T7‐T8、左侧T8‐T9的两点椎旁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记录PACU舒芬太尼和胸科ICU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药物的应用,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转入和转出PACU时镇静躁动评分、PACU停留时间、术后谵妄和术后48 h时肺功能,记录术后0、4、8、12、24、36、48 h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累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比较,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中硝酸甘油使用率、PACU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胸科ICU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时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降低(P<0.05),且G组低于B组(P<0.05)。G组术后0、4、8、12 h静息时和咳嗽时VAS评分均高于B组,且术后24 h时点咳嗽VAS评分亦高于B组(P<0.05)。B组术后4、8、12、24、36、48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均低于G组(P<0.05)。结论bTPVB复合全身麻醉用于TLE可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改善术后肺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 侯代亮李成文宋成伟张康张广敬于宁王士雷
- 关键词:椎旁阻滞胸腔镜检查食管癌根治术
- 保留贲门、延长胃小弯、食管—食管颈部吻合治疗中上段食管癌被引量:2
- 2001年
- 廉仕法陈庆福孔兵张广敬杨本勤
- 关键词:中上段食管癌保留贲门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女,80岁。因"右胸胀痛不适1周"入院,为持续性隐痛,无发热、胸闷,无咳嗽、咯血痰等症状。入院前3个月患者因"右甲状腺瘤"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X线胸部透视示右肋膈角变钝但未进一步检查,未发现胸部肿瘤。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 19次/min,BP 110/60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末触及。右胸背部饱满,右胸廓外下背部叩诊浊音,右下肺呼吸音减低。
- 张广敬
- 关键词: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