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笛声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小说
  • 4篇叙事
  • 3篇张爱玲小说
  • 3篇女性
  • 3篇文本
  • 2篇代文
  • 2篇诗意
  • 2篇文学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1篇新历
  • 1篇新历史主义
  • 1篇性意识
  • 1篇叙事视角
  • 1篇叙事语境
  • 1篇压抑
  • 1篇言说
  • 1篇意想
  • 1篇异化
  • 1篇英译

机构

  • 8篇西安外事学院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张笛声
  • 4篇王西强

传媒

  • 2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戏剧之家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天中学刊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神州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大学(思政教...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背景下发生、发展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革命精神、探索精神是贯穿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红线。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文本具有真善美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有效的育人资源。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经典文本的创造性阅读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从经典文本创造性阅读的必要性、具体实施策略及考核办法三方面出发,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
张笛声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文本
恐惧从“时间”开始——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时间意识
2013年
张爱玲以女性敏锐的直觉捕捉到"末世"里的人们对时间超常的恐惧和在时间面前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迷茫与无助,表现为对过去和对未来虚无的恐惧。张爱玲对时间恐惧之情的描写是对人生存本真状态的揭示和对人生存命运的关注,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由此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从而召唤人类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设计"的可能性。
张笛声
关键词:恐惧情绪
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从《红高粱家族》到《天堂蒜薹之歌》被引量:5
2005年
莫言崛起于新时期,是当代文坛的一个重镇,不断有新作佳作推出,其创作不息,求新求变不止。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文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期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同时,莫言又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在对农村农民的现实关怀情绪上,《天堂蒜薹之歌》是《红高粱家族》第五部《奇死》第七节的继续和发展。本文从对莫言叙事模式的文本分析入手,考察莫言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
王西强张笛声
关键词:叙事语境现实关怀言说天堂《喧哗与骚动》
论莫言小说对农村女性的诗意想象——以《蛙》为例
2020年
莫言的小说呈现出对历史、现实和人性诗意想象的一面。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小说中揭示了“高密东北乡”女性诗意、苦难而又荒诞的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体现了女性所处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庙堂与民间背景。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高密东北乡”女性的悲悯情怀,小说文本呈现出鲜明的对女性的诗意想象特质。通过对《蛙》进行文本细读,从主题表达和叙事方法两个层面,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莫言在小说《蛙》中对女性的诗意想象特质:首先,土地和母神以及生命的诗意想象;其次,女性生活流的诗意再现;再次,历史民间化与传奇化的情节叙事模式;最后,女性诗意意象世界的建构。
张笛声
关键词:《蛙》女性想象诗意叙事悲悯情怀
莫言叙事文本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文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时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本文试从叙事角度,对莫言的第一次叙事模式转变作一文本分析,以期刻录下这位勤奋的文坛跋涉者早期探索的印迹。
王西强张笛声
关键词:叙事话语
生存体验与诗意背叛——张爱玲小说论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和创作个性的作家,她从初登文坛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评家多从性别文化、都市消费文化、小说形式技巧和比较研究等角度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总体性或个别性的言说,探究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和...
张笛声
关键词:现代文学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文献传递
论张爱玲小说的“母亲神话”解构
2016年
张爱玲将"母亲"放置在世俗生存环境中,展现其在困境中挣扎生存的状态,还原"母神"的生存本相。为了消解传统话语里的"母神",张爱玲将其从神龛中请到尘世间的世俗生存竞争中,塑造了一批"恶"的形象。
张笛声
关键词:母性神话解构女性意识人文关怀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他人是地狱”主题的书写
2014年
张爱玲试图在其小说世界中展示被"异化"了的"荒凉"的人际关系。其小说创作主题之一即是从现实出发,剔除了人际关系中浪漫诗意的存在,揭示了在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中日益紧张的矛盾冲突,尤其是通过在文化碰撞、融合中,被物质文明腐蚀、异化得千疮百孔的"人生味"的亲情,表现人类在"他人是地狱"的生存窘境中苍凉的人际关系。
张笛声
关键词:主题异化苍凉
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丰乳肥臀》叙事视角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被认为是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具有文学史的典范意义,而作为叙事性文学作品,它在叙事层面的典范性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要较好地理解《丰乳肥臀》,就要通过文本细读,以叙事视角探索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叙事学层面上典范意义得以实现的途径及其美学价值。
王西强张笛声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丰乳肥臀》叙事视角
《极花》陌生化语言英译策略分析
2021年
从叙事文体学的角度对读贾平凹小说《极花》与韩斌的英译本,可以发现译者对源文本中语言陌生化的现象进行了有效处理,体现出颇为独特的翻译风格。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陌生化主要表现为语音、书写、词汇、语法、语体和语义等六个层面的偏离。陌生化语言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抗阻式翻译,无论目标文本与源文本的陌生化程度吻合与否,只要合理保留陌生化语言,就能突出源文本中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从而为目标读者营造出新的阅读体验和新的审美认知,引发其阅读兴趣,最终获得接受度较高的译本。
张笛声刘昕艺
关键词:语言陌生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