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春
- 作品数:59 被引量:26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有限化组织移植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有限化的组织移植的意义及临床应用的策略,解决传统的组织移植存在的创伤大、有碍美观等不足。方法选用合理有效的有限化组织移植方法,对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做到既能修复创面,又能符合微创、美观、安全、简单的"有限化"组织移植原则。结果用有限化组织移植修复各类组织缺损26例,患者满意度得到97.8%,患者的总体美观满意达92%。结论有限化组织移植克服了传统组织移植的创伤大、美观度差、患者满意度低等缺点,正确使用有限化组织移植,能够完全实现组织缺损良好满意的修复。
- 徐义春王其友蔡道章史德海金文涛陈瑞强
- 关键词:有限化
-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分析
- <正>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应用此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膝关节镜及特制半月板缝合器械对3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其中边缘区纵裂23 例,其它类型撕...
- 徐义春蔡道章王其友王昆卢华定金文涛
- 文献传递
- 聚羟基烷酸酯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英文)
- 2009年
- 背景:聚羟基烷酸酯是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强度高模量的聚羟基丁酸脂与聚羟基戊酸脂按一定比例组合,采用熔铸颗粒沥取法制备的新型支架,经检测其具有高孔隙度的三维网状结构、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等优良特性。目的:评价聚羟基烷酸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3-06/2004-03在中山大学组织胚胎实验室完成。材料:聚羟基烷酸酯支架和膜的孔隙率>85%,孔径大小为100~350μm。方法:原代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三四代后,接种至聚羟基烷酸酯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上,以单纯细胞培养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1,2,3周采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培养5,10,14d用Hoechs33258荧光法定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聚羟基烷酸酯纤维较粗,且透光性差,在相差显微镜下不易观察。第3,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聚羟基烷酸酯膜上2h后即大部分黏附,3d后伸展良好,呈纺锤形或梭形,培养接种1周后,取2个膜状聚羟基烷酸酯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可。培养接种2周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明显,呈梭形密布于膜状聚羟基烷酸酯上。细胞在聚羟基烷酸酯三维支架的孔隙内立体生长,1周开始细胞间连接,3周广泛连接,分泌大量基质;培养接种3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较第2周无明显变化。定量测定接种的细胞内D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聚羟基烷酸酯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王其友徐义春戎利民蔡道章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羟基烷酸酯生物相容性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9例采用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1例,女58例;年龄22~71岁,平均37岁。病变部位:L3/4 7例,L4/5 66例,L5/S1 43例,L4/5和L5/S1 13例。评估术后半年和3年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术后半年和3年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20±1.30)分,分别提高到(12.40±1.22)分和(13.75±1.65)分(P<0.01);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30±1.25)分分别下降至(1.78±0.64)分和(2.07±0.76)分(P<0.01)。术后平均3年优107例,良12例,可10例,差0例。患者自我评价满意度分别为92%。平均恢复工作时间2个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 王其友徐义春陈瑞强戎利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性腰椎间盘镜
- 前臂静脉皮瓣对手指离断合并皮肤缺损的修复及术后功能恢复(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手指离断合并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常有发生。传统的处理方法常导致再植手指过短或伤指缺失,而且软组织缺损还要二期覆盖,因此治疗结果不尽理想。目的:观察应用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离断合并软组织缺损,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10/2004-0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手指离断合并指背或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45岁。方法:切取同侧前臂内侧静脉皮瓣,面积为1.5cm×1.0cm~5.0cm×6.5cm,根据缺损软组织性质原方向或倒置后覆盖软组织缺损处。皮瓣远近两端静脉和创面相应处动脉或静脉行端端吻合;一期行13个离断手指再植。供区创面根据缺损大小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术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指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②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移植的11例静脉皮瓣中9例完全存活,再植的13个手指中12个成活。7例1年随访时,再植的手指运动功能良好;修复皮瓣的感觉恢复不理想。结论: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可以应用于伴有手指离断的指背、手背的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该皮瓣具有取材方便、厚薄适中、柔韧性好的优点。感觉恢复不良是其主要缺?
- 史德海蔡道章徐义春戎利民王昆程立明
- 关键词:指损伤再植术
- 一种带阻挡螺栓的髓内钉及其瞄准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阻挡螺栓的髓内钉及其瞄准系统,属于髓内钉技术领域,包括主杆、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通孔、至少一个凹槽和至少一个滑槽,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设置在主杆的近端部,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设置在主杆的...
- 赵慧清徐义春侯刚姚辉张俊斌许文斌刘凯华桑园
- 植入人工腰椎间盘后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英文)被引量:1
- 2005年
- 背景:目前所使用的人工椎间盘结构、材料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与正常生理的椎间盘有着很大区别,因此,人工椎间盘植入后相应脊柱节段的应力传导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研究正常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腰椎间盘三组小关节的应力分布,探讨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对小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以健康人意外死亡的无任何脊柱疾患的脊柱标本(家属志愿捐献)建立起脊柱运动节段的有关正常椎间盘、人工椎间盘、髓核摘除的三种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实验对象。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K,建立正常椎间盘模型,高度为10.00mm,横截面积1300.00mm2,髓核横截面积495.80mm2;髓核摘除模型,将髓核内压取值为零;人工腰椎间盘及L4-5运动节段的三维模型,小关节高度10.53mm,宽度13.37mm,关节面面积135.00mm2。然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进行小关节应力分布的比较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上述三种椎间盘的运动节段模型在6种运动状态下小关节应力大小的比较。结果:髓核摘除组小关节的上边缘部、后中部、下边缘部和前中部在前屈、后伸、压缩、侧屈、旋转状态应力最大,人工腰椎间盘组的小关节的应力比正常椎间盘高,但明显小于髓核摘除组,但正中部在旋转状态下,人工腰椎间盘小关节的中心部位承受的应力最大。结论: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后与髓核摘除组相比可降低小关节的应力,但仍高于正常的腰椎间盘组;人工腰椎间盘组的抗旋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腰椎间盘组和髓核摘除术后组,由此可见,目前的人工腰椎间盘具有腰椎间盘大部分的力学功能,与真正的腰椎间盘仍有差别。
- 徐义春刘尚礼张美超蔡道章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
- 应用LISS钢板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对老年性股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结合有限切开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从2002年至2007年对17例65岁以上股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复位后LISS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骨折发生时平均年龄为71岁,对这些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结果随访平均持续时间为14个月(7~2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6月,本组病例没有使用同种异体骨条或自体骨植骨,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LISS钢板在治疗老年性股骨干骨折时显示出相对于其他类型钢板的优势。微创的操作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减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同时在这类骨质疏松性骨折中锁钉显示出良好的固定能力。
- 王其友徐义春蔡道章金文涛
-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股骨干骨折骨质疏松
- 单独置入扩张型椎间融合器再次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建腰椎稳定性被引量:14
- 2008年
- 背景:椎间融合器逐渐代替传统的椎体间自体结构植骨而广泛应用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中,但绝大多数报道此时均需辅以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目的:评估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次修复过程中单独应用扩张型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而不需使用椎弓根螺钉辅助内固定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4-10/2007-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进行。对象:对17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可扩张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再手术治疗,男7例,女10例,再次手术时年龄31-68岁,平均41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9个月-8年,平均3.6年。17例均有持续或间歇性腰背痛,间歇性跛行5例、下肢反射痛9例、下肢麻木7例、下肢肌力减弱11例。方法:常规后路切口,保留棘突与棘间韧带,依次行双侧椎板减压,彻底减压,松解粘连,切除残留的椎间盘组织,撑开椎间隙,用绞刀、丝锥依次平行于终板绞孔与攻丝,自两侧旋入可扩张椎间融合器,确认位置正确后,旋拧位于融合器内的扩张螺丝、直至将椎间融合器完全扩张,于椎间融合器内置入自体松质骨碎骨块,最后将端盖轻轻拧紧。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融合器置入后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反应;随访复查影像学表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手术时间70-20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0-800mL,平均150mL。②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均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下沉,置入后4个月均开始出现骨性融合。无一例出现感染及置入物排斥反应。③置入后即刻下肢放射痛消失,下肢麻木症状于置入后2-6个月逐渐恢复。按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随访结果为: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修复过程中单独应用扩张型椎间融合器可以重建脊柱正常的生理序
- 董健文戎利民蔡道章王昆徐义春金文涛
- 关键词:后路椎间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椎间融合器再手术
- 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下肢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下肢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方法 对下肢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 6例。 结果 6例全部成功 ,随访 6个月~ 1年半 ,下肢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 ,供区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游离腹直肌皮瓣是修复下肢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王其友徐义春蔡道章戎利民王昆
- 关键词:下肢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