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可训
- 作品数:153 被引量:197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说创新
- 2012年
- 25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创造已经完成》的短文,发表在广东的一家杂志上,大意是说人类的创造活动,不是无止境的,而是有极限的,这个极限,就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限度。人类的思维活动,从来就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而是受着此前的创造物制约的,是受制于此前的创造思维的。
- 於可训
- 关键词:思维活动创造思维短文
- 当代文学创作经验亟待进行系统总结——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1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被引量:7
- 2021年
-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近40多年来的创作,大胆突破,不断探索,迭经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也是宝贵的创作经验,需要进行系统总结。相近或相似的创作实践,其间必有一定的历史关联。重视这种历史关联,通过系统总结,在不同时代作家相近或相似的创作经验之间,建立一种历史联系,形成一种经验的谱系,有重要的意义。
- 於可训
- 关键词:当代文学
- 极权政治的历史寓言
- 2008年
- 作为一部遵从现实主义原则创作的历史小说,《张居正》当然力求真实地、本质地再现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新政"的历史,但这样的历史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也不必要通过文学的方式"还原"和"再现"出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这样的历史,说到底,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和看法。而这种理解和看法,事实上也就是作者心目中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熊召政写了一个历史人物张居正,不如说他是借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对于中国几千年来极权政治的一种阐释、理解和评价。《张居正》写尽了极权政治模式的种种精细微妙、机巧诡谲之处,也写尽了这种极权政治模式的种种风翻云卷、潮起潮落的机运。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张居正》看作是一部政治小说,是中国极权政治的一种历史寓言。作者的意图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歌颂张居正这样一位封建时代的改革家,而是通过张居正的悲剧结局葬送那个极权政治的时代。
- 於可训
- 关键词:《张居正》历史寓言
- 说群众写作被引量:1
- 2012年
- 最近,我在几篇文章中,都谈到了群众性文学创作热问题。起因是我对近十余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的观察。现将一段相关文字抄录如下:
- 於可训
- 关键词:群众性写作文学创作小说创作长篇
-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述评被引量:5
- 2008年
-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篇小说保持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发展势头。老中青三代作家各擅胜场,不同题材佳构迭出,依旧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镇。
- 於可训
- 关键词:当代文学长篇小说
- 我担任会长期间的二三事
- 2021年
- 在2007—2018年担任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期间,於可训主抓学科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一,在武汉大学推动设立写作学硕士、博士学科点,为写作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学科基础。其二,抓住契机,与国际写作大会建立深入的学术联络机制。此外,还与乔以钢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写作》教材,也与学科发展和学会工作密切相关。
- 於可训
- 关键词:写作学学科建设写作教材
- 文学的流行与流行文学
- 2001年
- 流行性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流行文化便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应运而生,对它的研究和讨论也就成为人文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我们约请了三位学者发表他们的学术认识,以推动中国的流行文化研究。
- 於可训
- 关键词:文学礼拜六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五四文学革命
- 汉流大爷传——乡人传之六
- 2020年
- 上世纪五十年代,每逢重大节日,比如五一国庆,县城的人民广场,都要召开庆祝大会。大会的主席台就设在人民广场西边的戏台上。主席台上坐的领导常换面孔,领导坐的位置也时有变动。但有一个人和这个人坐的位置,却雷打不动。这位置就设在主席台的正中,这人不管五一还是国庆,都穿一件白色对襟短褂,配上一个光脑袋和大肚子,活像一尊弥勒佛。这人的左右两边,坐的才是本县的县长和县委书记。
- 於可训
- 关键词:县委书记弥勒佛国庆
- 论20世纪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 2002年
- 一众所周知,五四文学革命是从诗歌领域率先开始的。这场“诗国革命”(胡适语)在尝试白话新诗创作的同时,也引起了一场诗学的革命。胡适等人在海外讨论诗歌革命和文学革命问题时,就涉及了许多诗学问题,例如诗歌的形式(诗体)是在不断革命的,旧的形式不能容纳新的内容;文言是死文字,白话是活文字,死的文字不能创造活的文学等。
- 於可训
- 关键词:诗学文字诗歌白话
- 新解“矛盾”说警察
- 1998年
- 新解﹃矛盾﹄说警察於可训中国有个“自相矛盾”的成语,这则成语故事尽人皆知。人们历来认为那个围观的人向卖矛又卖盾的人提的问题充满智慧。是的,你说你的矛无论多么坚固的盾都可以刺穿,又说你的盾无论多么锋利的矛都刺不穿,那么,就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好了。倘若刺不...
- 於可训
- 关键词:人民警察成语故事广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