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兰
- 作品数:44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晚清小说的“现代”辨析——兼议“现代文学的起点在晚清”一说
- 在探讨中国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演进时,今天的研究者已经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晚清末年至民国初年这一特殊阶段,更具体地说,是1840年至1917年的七八十年时间。许多中外研究者都指出;在晚清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长篇小说已经...
- 陈美兰
- 文献传递
- 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可能性被引量:2
- 1994年
- 陈美兰(以下简称陈) 今天,我们三个年龄段的人聚在一起,谈谈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我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点,自然也存在差异,这就使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我相信,对话不仅使我们进一步认清自己,也有助于了解目前批评界的动向和发展。
- 陈美兰於可训昌切彭基博
- 关键词:文学批评当代中国文学先锋文学社会历史批评
- 价值重建: 面对当下中国文学思考被引量:8
- 2001年
- 陈美兰
- 关键词:中国文学
- 我与湖北文学半个世纪的渊源被引量:1
- 2017年
- 一 从奉命批判《柳宗元》开始“练笔”
我1962年在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秋,省委宣传部组建了一个写作班子,有政论组、文学组。在武大抽调了孙家富老师和我参加文学组。华师派出的是张永健、殷杰老师,还有省文化厅的吴济时(后来他也调到了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湖北日报的陈堂明等人。写作班子由宣传部直接领导,
- 陈美兰孟德民
- 关键词:文学渊源大学毕业宣传部
- 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对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十七年文学”的一种阐释被引量:19
- 2002年
-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并最终成熟。把“十七年文学”放在20世纪文学进程中来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并不是直线式或递进式的 ,而是迂回性的 ,具有自我律动的特点 ,这说明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 ,一种文学会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并不断强化特定历史文化所赋予它的审美特征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 ,“十七年文学”中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并没有彻底消失 ,它仍然会在当前新的文学环境中得以存在。
- 陈美兰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新古典主义
- 回忆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
- 2013年
- 1982年初春,天气仍是乍暖还寒.我从武汉到了北京,揣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通知走进位于香山的昭庙.向在这里举办的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报到。记得首先接待我的是作协创研部主任谢永旺,他除了表示欢迎外就是向我交待读书班的任务,接着.就分配一批让我读的长篇小说。于是,我还来不及环视一下周围的环境,也来不及打听一下读书班内有哪些成员.就开始了工作——因为我是最晚一个报到者。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兴奋,又是那么陌生。
- 陈美兰
-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读书班回忆长篇小说部主任作协
- “围城”的意味被引量:1
- 2002年
- 陈美兰
- 关键词:《围城》知识分子艺术风格语言技巧
- 《战争本体的艺术转化》序
- 2006年
- 记得两年多以前,陈思广在我这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谈到研究课题的选择时,他就提出这样一个题目:研究20世纪下半叶的战争小说。开始我确实有点犹豫,因为中国现代的战争小说,数量虽不少,但质量却不太高,以此为研究对象,是否会限制研究的深度?但陈思广又提出,他主要是选择这样的角度来进入:从战争本体的特点出发,去探索它的艺术转化。我听了倒觉得有点新鲜,也就支持他,希望他的研究能创造出新意。现在,他的研究成果即将送到广大读者面前,遵他之嘱,要我作为这部书稿的第一个读者,在此先谈点感想,我自然只好应命。
- 陈美兰
- 关键词:战争小说审美形态博士学位
- 寻找诠释的“阿基米德点”被引量:5
- 2000年
- 陈美兰
- 关键词:文学评论文学
- 创作主体的精神转换──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思路被引量:9
- 1998年
- 中国文学近二十年的演化过程是创作主体精神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来了文学新的精神内涵和新的艺术风貌,为文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阔的、充满历史动感的精神空间。
- 陈美兰
- 关键词:中国新时期文学现代性意识文学创作文化守成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