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向东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的效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作用效果及对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0.5%罗哌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ml)及地塞米松组(E组: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各30例。比较3组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术后4、8、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术后12、24、48 h 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D、E组(P<0.05)。P组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少于D、E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显著多于D、E组(P<0.05)。D、E组术后VAS评分、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均具有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增强镇痛效果,降低术后VAS评分作用,且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 蔡楠曲向东郑少强赵尧平王庚
-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地塞米松佐剂镇痛
- 术后疼痛在诱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在诱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40):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舒芬太尼组(Is组)、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舒芬太尼组(ss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呼气末浓度1.3MAC~1.5MAC。于手术结束前10min时,Is组和s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其他2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5~35min期间躁动评分与清醒时VAS评分,记录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或s组比较,Is组与ss组躁动评分和VAS评分降低(P〈0.01),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疼痛不是诱发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 于洋岳云张永谦曲向东杨庆国孙磊
- 关键词:麻醉药麻醉恢复期烦躁
- 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 mRNA和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只。大鼠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24、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HSP70 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 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分布范围较广泛,而HSP70蛋白表达以半暗带区为主。应用丙泊酚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HSP70 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HSP70 mRNA和HSP70蛋白不仅表达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能延缓下降(P<0.05)。结论丙泊酚能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 冯春生麻海春岳云曲向东张永谦
- 关键词:丙泊酚脑缺血热休克蛋白
- 单次腰椎麻醉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观察单次腰椎麻醉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择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全身麻醉组(G组)和单次腰椎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各80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以及进入手术室(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后10min(T_(2))、手术开始后30min(T_(3))、手术开始后50min(T_(4))和术毕(T_(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组和T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和异体血输注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5)。T_(0)时刻,三组患者的MA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组和T组患者T_(1)、T_(2)、T_(3)、T_(4)时刻的MAP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且T组患者T_(5)时刻的MAP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T_(2)、T_(3)、T_(4)、T_(5)时刻的MAP均显著低于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1d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和T组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头痛、腰痛、深静脉血栓和功能锻炼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和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组(P<0.05)。结论单次腰椎麻醉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和PACU停留时间,且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MAP水平和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
- 徐诚实曲向东周海滨曲智俊杨庆国王庚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靶控输注腰硬联合麻醉
- 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节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分离回输技术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节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RP组(n=30,实施术前血小板分离并术中回输)和对照组(n=30,不实施血小板分离)。记录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收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小时及24小时)及围术期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气分析结果等,同时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分析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及自体血回收量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24)。PRP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TEG检查结果显示PRP组活化凝血时间及凝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8、0.002);PRP组血块形成最大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技术可以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异体血输注量,且对凝血功能有积极保护作用。
- 徐诚实曲智杰周海滨曲向东王怀江杨庆国王庚
- 关键词:失血量富血小板血浆全髋关节置换
- 老年大鼠暴露于异氟烷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海马谷氨酸水平有关
-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谷氨酸能系统在神经认知功能衰退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谷氨酸能系统在异氟烷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变化研究的结论尚不一致。本实验主要研究异氟烷引发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以及谷...
- 曲向东
- 关键词:谷氨酸异氟烷病理特征
-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行胃镜检查麻醉处理一例
- 2004年
- 女性,14岁,体重32kg,因反复胃胀,腹痛入住普外科,欲行胃镜检查,患者患有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体格检查:患者营养差,消瘦:智力障碍,一般性问答反应迟钝,提示病人有中枢神经损伤:皮肤无出血点,淋巴结不大;心脏听诊未及异常:肺部听诊弥漫性罗音,反复咳嗽,咳痰;腹胀,肝肋下5cm,未及结节,质软,无压痛,脾肋下3cm,质软。实验室检查:血象:HB80g·L^-1,WBC12.3×100^9·L^-1,分类N0.78,L0.20,E0.0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 曲向东岳云
- 关键词:海蓝组织细胞胃镜检查麻醉处理咳痰有核细胞
- 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的活化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4年
-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异丙酚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9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0只。在大鼠脑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2、6、12、24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核因子κB的移位,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核核因子κB的表达量。在再灌注3、6、24、7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组织IL1、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在再灌注2~24h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内,与假手术组比较,核因子κ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灰度值分别为86±10、89±9、87±10、94±8(均P<001),IL1、TNFα、ICAM1表达的峰值明显升高,灰度值分别为170±5、174±5、171±4(均P<001),但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于核核因子κB。应用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抑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核因子κ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灰度值分别为61±6、62±5、66±6、63±7(均P<005),IL1、TNFα、ICAM1表达的峰值明显降低,分别为150±4、152±5、152±4(均P<005)。结论异丙酚能抑制大鼠局?
- 冯春生麻海春岳云张永谦曲向东
- 关键词:核因子KB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异丙酚蛋白质印迹
- 生物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 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胸腔阻抗法监测CCO的应用评价-与肺动脉导管CCO监测仪的对照目的: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分别于开胸前后采用胸腔阻抗法和肺动脉导管监测CCO进行对照观察。
方法:胸电生物阻抗(Thorac...
- 曲向东
- 关键词:生物阻抗法临床麻醉
- 文献传递
- 异氟烷引发的老年大鼠学习/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持续升高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EAAT1)表达增加有关
- 徐诚实吴安石岳云曲向东王辉许杰刘蔚然徐志鹏贾兴元谢仲淙纪超
- 关键词:谷氨酸异氟烷认知功能受损谷氨酸受体谷氨酸转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