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卫民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珠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律
  • 2篇血压
  • 2篇球囊
  • 2篇综合征
  • 2篇介入
  • 2篇老年
  • 2篇老年急性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高血压
  • 2篇梗死
  • 2篇冠脉
  • 2篇冠脉综合征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机构

  • 11篇珠海市人民医...
  • 3篇暨南大学第三...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14篇朱卫民
  • 6篇石理
  • 5篇李军
  • 3篇兰曦
  • 2篇刘光德
  • 2篇周丕明
  • 2篇刘俭雄
  • 2篇迟元
  • 2篇田芳
  • 1篇彭健
  • 1篇姜小飞
  • 1篇陈曦
  • 1篇陈家源
  • 1篇张业明
  • 1篇叶芬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医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10年珠海市住院成人心血管病种的变迁
1995年
近10年珠海市住院成人心血管病种的变迁珠海市人民医院(519000)兰曦,朱卫民,李长焰,彭振超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之一.历史地分析住院心血管病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地反映本地区人群心血管病患病情况及病种的变化。我院为珠海市主要的医疗机构,承担...
兰曦朱卫民李长焰彭振超
关键词:心脏血管疾病死亡率
1991年珠海特区城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1994年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人民预期寿命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在不断上升。为掌握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和人群血压水平,分析影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和血压水平的部分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人群防治提供有关依据,1991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珠海市是广东省六个城市调查点之一,于1991年8~10月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期间在我市有常住户口的15岁及15岁以上的人口。
李长焰朱卫民宁沃正陈国清
关键词:抽样调查报告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卫生知识水平标化率
低分子肝素治疗70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43例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肝素100IU/kg静注,续1000IU/h,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活化的全血凝固时间(ACT)于正常的1.5~2,0倍,连续7日。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续7日。住院至少7日,随访至治疗后30日。结果 本研究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4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绞痛发作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低分子肝素组治疗1周后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普通肝素对照组(P<0.05);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血管重建)在低分子肝素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严重出血事件。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
田芳朱卫民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药物治疗安全性
床旁血流漂浮导管术在急性心肌梗塞并泵衰竭抢救中的应用
1996年
朱卫民石理迟元兰曦李长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导管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正性肌力药物
血管内超声对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比较研究
2008年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32例冠心患者,共34处病变,随机分组,20处进入CBA组,14处进入POBA组。采用IVUS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斑块质和量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术后两组管腔面积增大程度(△LA)差异无显著性。IVUS下术后血管横截面积的增大程度(△EEM—A)、整个血管横截面积增大占管腔面积增大百分比(△EEM—A/△LA×100%)、病变两端参考血管斑块负荷增大(△PB)之和、CBA组小于POBA组(P〈0.01或P〈0.001];斑块面积缩小(△PB),CBA组大于POBA组(P〈0.01);夹层发生率CBA组小于POBA组(P〈0.05)。结论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
胡莲芬刘光德石理朱卫民李军陈家源
关键词:切割球囊血管内超声
靶向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因小片段干扰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比较及鉴定
2016年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靶向小片段干扰RNA(si RNA)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并测定其对VEGFA基因的沉默率,选择效率最高的干扰序列。方法设计3种人VEGFA靶向的发夹样si RNA(KD 1、KD 2、KD 3),分别2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p GCSIL-GFP载体,转化扩增后得到重组载体p GCSIL-GFP-si VEGFA,进行测序。将重组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辅助质粒p Helper 1.0和p Helper 2.0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同转染至细胞人胚肾细胞株(293 T),产生病毒后,再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转染细胞VEGFA m RNA的表达水平,比较3种si RNA序列的效率。结果经过酶切鉴定与测序,p GCSIL-GFP-si VEGFA构建成功。转染至HVUEC后,细胞VEGFA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KD 1:0.614±0.043;KD 2:0.334±0.030;KD 3:0.201±0.015),其中以KD 3为相对最有效的si RNA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VEGFA m RNA的si RNA载体,并可以显著抑制内皮细胞VEGFA m RNA的表达。
姜小飞叶芬石理陈曦朱卫民张业明
关键词:RNA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慢病毒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初步评价
2006年
目的初步评价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40例,与股动脉径路42例比较。结果与股动脉径路对比,桡动脉穿刺时间稍长,术后血管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经股动脉进行同类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并发症少,住院费用相对减少。右侧头臂千和锁骨下动脉变异、弯曲导致2例手术困难,1例改由股动脉径路手术。缺点是经右侧桡动脉途径无法进行左侧颈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造影,常规导管亦无法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方法有一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丕明李军朱卫民刘俭雄
关键词:冠状动脉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术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及支架植入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46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 ( 17例 )、有心绞痛组 ( 2 9例 )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15~ 3 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T)测定梗死区缺血程度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 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 (CK -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 ,有心绞痛组心肌缺损程度小于无心绞痛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 6个月后观察 ,两组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 ,有心绞痛组梗死区缺血程度较术前改善尤明显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 ,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 ,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田芳周丕明朱卫民李军
关键词:支架植入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
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片对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病人保护靶器官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病人中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对心、脑、肾血管作用的影响。方法108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4mg/d,n=36)、阿托伐他汀组(20mg/d,n=36)与联合组[(培哚普利4mg/d,早上服)加阿托伐他汀(20mg/d,晚上服,n=36)联合];共治疗24周。结果单用培哚普利、阿托伐他汀的降脂、降压显著,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培哚普利加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对降脂、降压、降尿微量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逆转左室肥厚、降低颈总动脉分叉部中内膜中层厚度指数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病人中,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单一药物疗效好,可更大程度地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并改善靶器官血管内皮功能。
胡莲芬石理朱卫民刘光德
关键词:培哚普利阿托伐他汀靶器官功能高脂血症高血压病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体温变化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体温升高的预后意义。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珠海市人民医院78例第1次前壁心肌梗死且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测其腋下体温,每6h1次,连续1周。将患者按体温峰值由高到低分成4组,进行观察并与预后结果比较。结果第1周内的体温峰值与白细胞均值、相应肌酸激酶同工酶值呈正相关(r=0.89,P=0.018)。各组患者住院心脏事件发生和因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事件需再次住院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发热与较差的临床预后及梗死区心肌扩展相关,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结局与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胡莲芬石理朱卫民李军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