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断层扫描
  • 4篇血管
  • 4篇相干断层扫描
  • 4篇脉络膜
  • 4篇光学相干
  • 4篇光学相干断层
  • 4篇光学相干断层...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荧光
  • 3篇荧光素
  • 3篇造影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黄斑
  • 2篇荧光素血管造...
  • 2篇神经炎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炎

机构

  • 1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李梅
  • 5篇于强
  • 5篇郑小平
  • 5篇刘杏
  • 5篇凌运兰
  • 4篇欧杰雄
  • 2篇胡兆科
  • 2篇张欣
  • 1篇文峰
  • 1篇王敏华
  • 1篇冯官光
  • 1篇刘顺英
  • 1篇黎仕强
  • 1篇李勋赤
  • 1篇阎宏
  • 1篇郭向明
  • 1篇易长贤
  • 1篇郭莉
  • 1篇庞友鉴
  • 1篇肖学珊

传媒

  • 7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例视神经炎的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15
1999年
目的 探讨MRI对视神经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MRI的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和液体衰变反转恢复序列检查40 例(75 只眼) 临床诊断为视神经炎的患者。结果 40 例(75 只眼) 视神经炎的病灶多见于视神经的眶内段(86-7% )和管内段(29-3% ),且以视神经的中轴(49-3% )和全断面(38-7% )为主。病灶长2~35 mm ,平均12-6 mm 。患者的视力与病变部位有关,且与病灶大小呈对数曲线负相关。视力差者( <0-01)病灶多>10 mm ,且多位于视神经的全断面;而视力较好者(≥0-3) 病灶多<10 mm ,且多位于视神经的中轴和周边部。11 例行顺磁对比剂增强扫描,其中10 例病灶强化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视力均明显提高,而另1 例则无提高。结论 MRI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检查方法。
邹秀兰庞友鉴李勋赤张怡琴李梅梁长虹黄飙黄美萍
关键词:视神经炎成像NMR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1999年
为探讨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 Radiation Retinopathy,RR)的临床表现及光凝治疗的效果 ,对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的 13例 ( 2 6只眼 ) RR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萤光血管造影 (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氩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 RR患者 2 6只眼 ( 10 0 % )眼底改变为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和 /或微血管瘤 ,另外单独或同时伴视盘颜色变淡 11只眼 ,水肿、出血 6只眼 ;视网膜出血 2 2只眼 ,广泛性视网膜小血管闭塞 7只眼 ;黄斑水肿 11只眼 ,深层出血 1只眼。81% ( 2 1/ 2 6) RR患眼视力下降。光凝治疗后 6个月 10 0 % ( 3 / 3 )患眼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消退。结论 :RR最早期和最常见表现为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和 /或微血管瘤。RR患者视力下降是由于黄斑部水肿、黄斑部毛细血管闭塞、视盘缺血等原因所致。氩激光光凝可有助于放射性黄斑水肿消退 。
李梅欧杰雄罗伟邱观婷于强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骨瘤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一例被引量:3
2000年
欧杰雄于强李梅张欣
关键词:脉络膜骨瘤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荧光素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性缺血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性缺血对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OCT对单眼CRAO 2 - 3d ,黄斑区视网膜血液循环未完全恢复的患者 14例 (14眼 )和 11例 (11眼 )对侧健眼进行经中心小凹的水平和垂直扫描 ,分别测量及计算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的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RNL)厚度。结果 :正常眼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平均RNL厚度分别为 (16 9 91± 10 96 ) μm、(176 36± 11 74) μm、(2 5 6 45± 16 95 ) μm ;CRAO黄斑区RNL明显增厚 ,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平均RNL厚度分别为 (2 35 6 4± 47 0 2 ) μm、(2 41 84± 49 36 ) μm、(4 0 1 5 7± 5 4 5 3) μm ,与正常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结论 :CRAO性缺血明显地改变了黄斑区正常视网膜组织结构 。
李梅凌运兰刘杏冯官光易长贤郑小平
关键词:黄斑体层摄影术视网膜神经上皮病理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被引量:45
1999年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coherence tom ography,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追踪观察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 对30 例(32 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部分病例进行定期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复查。 结果 3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图像中,27只眼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2只眼为单纯色素上皮层脱离,3只眼同时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11只眼定期追踪观察的OCT均可动态地观察到液体的吸收和测量到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的减少。 结论 OCT是一种新的、无损伤性的、非接触性和定量的检查方法。能鉴别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并能进行定量的追踪观察。
刘杏凌运兰李梅胡兆科郑小平
关键词:脉络膜视网膜炎OCT荧光素血管造影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exudative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 对渗出型 AMD患者 2 2例 2 3只眼 ,CEC患者 19例 2 0只眼进行 OCT检测 ,应用OCT软件进行 CNV大小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测量并分析两者与视力的关系。 结果 CNV的 OCT图像主要表现有 :单纯性 CNV、CNV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和 CNV伴脉络膜视网膜渗出(可伴有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及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 )。渗出型 AMD的 CNV以 CNV伴脉络膜视网膜渗出为主 ,有 13只眼 ,占 5 6 .5 2 % ,其 CNV累及范围较大 ;CEC的 CNV以单纯性 CNV为主 ,有18只眼 ,占 90 .0 0 % ,其 CNV累及范围相对较小。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呈负相关 (γ=- 0 .5 2 1,P=0 .0 0 1)。 结论 渗出型 AMD与 CEC其 CNV具有不同的 OCT形态特征 ,CNV累及范围也有差异。
凌运兰刘杏李梅郑小平张欣欧杰雄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因不明的视神经炎线粒体DNA突变检测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 了解原因不明的视神经炎 (optic neuritis of unknown reason,ONUR)患者线粒体 DNA(mt- DNA)突变情况 ,探讨 mt- DNA突变检测在 ONU R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运用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突变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以及序列分析法等检测 30例 ONUR患者 mt- DNA突变情况。 结果  30例患者中 mt- DNA 11778突变者 12例 ,占 40 %。mt- DNA 34 6 0和 15 2 5 7在所有受试者中均为阴性。 结论 相当一部分 ONUR是 mt- DNA突变所致 ;mt- DNA突变检测对 ONUR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郭莉贾小云肖学珊郭向明于强李梅黎仕强张清炯
关键词:视神经炎DNA线粒体突变分析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探讨脉络膜破裂 (choroidal rupture,CR)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同步检查的意义。 方法 对 17例眼挫伤致 CR患者的 17只患眼进行 FFA和 ICGA同步检查 ,并对 FFA和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R部位 FFA显示为强荧光 ,ICGA显示为弱荧光 ;5只眼 (2 9.4% )ICGA显示 CR长度较 FFA所显示的长 ;有 6只眼 (35 .3% )在出血灶内 ,ICGA显示出 FFA不能显示的隐匿 CR带。 结论  ICGA较 FFA能更好地确定脉络膜裂伤的范围和程度 ,FFA和 ICGA同步检查能全面地了解 CR的程度和眼底各组织的病理变化。
欧杰雄于强李梅张欣阎宏文峰
关键词:外伤性脉络膜破裂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被引量:17
1999年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 ography,OCT)图像的形态特征。 方法 对65 例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的70 只患眼进行OCT、眼底彩色照相和/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合临床特征对OCT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70 只眼中,1,2,3,4 期黄斑裂孔分别为11,12,36,11 只眼。OCT图像特征1 期者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浅脱离,中心凹平均厚度为(324.55±139.92) μm ;2 期者为视网膜表层部分缺失伴小的视网膜组织全层缺损,裂孔的表面有一个可贴附的盖,裂孔平均孔径为(241.75±107.08) μm ;3 期者为神经上皮层全层缺损,游离盖或无盖,裂孔周围可伴有不同程度囊样水肿,裂孔孔径为(699.78±160.99) μm ;4 期者图像特征与3 期相似,但伴黄斑区和视盘玻璃体后脱离,裂孔孔径(631.36±243.46) μm 。 结论 OCT能直观、清晰地显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横截面形态特征,同时能精确地测量裂孔的大小。
刘杏凌运兰李梅郑小平胡兆科刘顺英赵铁英
关键词:黄斑裂孔OCT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 ography,OCT)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拟诊或诊断为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8 例15只眼行OCT、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其中3 例6只眼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 结果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OCT图像表现为典型的黄斑区囊样改变,伴斜形或垂直的桥状组织相连;后极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之间分离,其间有桥状组织相连;纱膜样改变的OCT图像为内层神经上皮增厚,与外层神经上皮分离。 结论 OCT能在活体直观、清晰地显示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中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结构的改变。
凌运兰刘杏李梅郑小平
关键词:视网膜劈裂症O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