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育

作品数:20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颅脑
  • 4篇心肌缺血
  • 4篇预后
  • 4篇缺血
  • 4篇脑损伤
  • 4篇病房
  • 3篇外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静脉
  • 3篇监护
  • 3篇监护病房
  • 2篇血管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机构

  • 20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李育
  • 4篇李方
  • 4篇肖东
  • 2篇姜林
  • 2篇陈良
  • 2篇夏志洁
  • 2篇美克拉伊
  • 1篇虞剑
  • 1篇丁天凌
  • 1篇苏忠周
  • 1篇邓燕
  • 1篇黄齐兵
  • 1篇陈文劲
  • 1篇石广志
  • 1篇胡颖红
  • 1篇冯军峰
  • 1篇刘霞
  • 1篇蓝胜勇
  • 1篇陈建
  • 1篇麻桂英

传媒

  • 4篇新疆医学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联勤军事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CLEC-2水平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C型凝集素受体-2(C-type leetin-like receptor-2,CLEC-2)水平在早期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d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TBI患者11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CLEC-2水平;记录113例患者30d内死亡情况,据此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损伤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增加TBI患者30d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LEC-2在早期评估TBI患者30d死亡风险的诊断价值。结果:113例患者30d内出现35例死亡,病死率为30.97%,据此分为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78);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死亡组GCS评分低于存活组,脑室出血比例、APACHE-Ⅱ评分、年龄、血清CRP水平与CLEC-2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出血(OR=1.845)、年龄越大(OR=1.122)、CLEC-2水平越高(OR=1.022)是导致TBI患者30d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越高(OR=0.303)是TBI患者30d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LEC-2水平在早期预测TB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高于GCS评分、年龄以及脑室出血;CLEC-2早期评估TB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截点值为314pg/m L,诊断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4.87%。结论:血浆CLEC-2浓度升高与30d死亡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TBI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李方唐仕军杜伟张诚李育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体外实验研究降香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及细胞实验方法研究降香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收集降香主要活性成分;再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选取降香作用靶点。在DisGeNET、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筛选MIRI有关靶点;在Venny得到相同作用靶点。在String输入构筑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模型。在Matescape及微生信对降香抑制MIRI损伤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细胞实验,按实验方案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降香高组、降香低组。测定各组细胞活力;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 IL-1β)及IL-6的含量;测定各组Src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得到相同作用靶点229个,其中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热休克蛋白α(heatshockprotein alpha, HSP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PI3K为关键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降香最可能通过凋亡信号通路抑制MIRI。降香组比模型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5)。降香组比模型组LDH、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降香组比模型组Src、PI3K表达显著升高,p-ERK1/2蛋白表达显�
岳远佳李育王慧敏吉钊荣幸姜林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降香凋亡心肌缺血再灌注
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索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当前研究热点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知网进行文献检索“细胞焦亡”和“心血管疾病”,收集2014年—2024年间与心血管疾病和细胞焦亡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资料,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图谱。结果共纳入中英文文献398篇,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中国;且机构以医科大学为主;靠前的作者有刘达越、焦运等;WOS数据库中关键词频率前三的有Nlrp3炎性体、activation、oxidative stress;知网数据库中为细胞焦亡、焦亡;文献被引最高的文章题目为“Pyroptosis:Gasdermin-Mediated Programmed Necrotic Cell Death”,已达36次。结论文献计量分析直观的展示了细胞焦亡和心血管疾病发展现状,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新的高度。目前,机制、死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态,应深化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究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且该领域发文量较少,应加强机构和国家之间的跨界合作,推动心血管疾病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荣幸李育岳远佳王慧敏吉钊陈良姜林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可视化分析
镇痛镇静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2012年
镇痛与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病人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我院SICU病房对机械通气病人采取咪唑安定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持续静脉给药镇静镇痛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SICU病房38例患者,
麻桂英刘艳李育肖东
关键词:机械通气病人镇痛镇静ICU病房持续静脉给药顺行性遗忘镇痛治疗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2024年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高发,显著增加颅内进展性出血及术中大出血风险、救治难度及患者病死率。颅脑创伤后大量组织因子暴露导致凝血异常激活是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伤性凝血病。目前,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出现时往往不合并大出血、诊断标准不一、诊治不规范,尚缺乏相关共识或指南。为此,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指南、共识和临床研究,通过改良德尔菲法征集专家建议,共同制订《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就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出18条推荐意见,旨在规范临床诊治。
袁强虞剑陈建陈文劲丁天凌方文华冯军峰高国一高亮杭春华贺晓生胡荣胡颖红黄齐兵江荣才蓝胜勇李立宏李育刘劲芳马驰原马辉毛青帕珠任学芳石广志苏作鹏苏忠周孙晓川王玉海王中魏俊吉徐福林许汪斌张立平张云东周建新王之敏周强陈菊祥李强冯光孙晓欧孙成法王加充吕胜青侯立军杜倬婴吴刚胡锦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
关键词:脑损伤颅内出血创伤凝血功能障碍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CAA)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1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其大小、范围、表面形态、病变性质。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最高(66.3%)。其次是脑梗死组(53.1%),再次是高血压组(37.6%),正常人组最低(20.0%)。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继样斑块,颈动脉继样斑块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育刘霞
关键词:脑梗死多普勒超声检查
颅脑损伤后并发高钠血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高钠血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水钠代谢紊乱,病死率可达71.4%,对预后影响极大[1]。而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和其他器官功能障碍,预后极差,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或致残率均较高[2-3]。
李育美克拉依肖东夏志洁
关键词:高钠血症颅脑损伤预后病死率监护病房
呼吸衰竭患者入急诊抢救室时机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为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室抢救的患者,对照组为非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抢救室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生理指标及抢救成功率差异;并根据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进行分及患者转归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中乳酸含量、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死亡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患者存活77例,抢救无效死亡20例,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PH值、PaO2、Pa CO2、血液中乳酸含量、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Fib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20分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APACHEⅡ评分≥20分的对照组患者死亡率46.67%高于对观察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20分的呼吸衰竭患者入急救室时机对患者的转归无影响,但APACHEⅡ评分≥20分的患者,入院时机会对患者结局产生影响,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因入院时机造成的患者不良结局。
热娜.依马木凯塞尔.吐尔吾李育
关键词:呼吸衰竭急诊抢救预后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用药规律及药理分析
2024年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用药规律及药理分析。方法 以“心肌缺血”作为主题词,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处方分析。将频率最高的药作为网络药理学分析对象,采用TCMSP分析平台构建相应活性成分及靶点数据库,采用OMIM、TTD和Gencards数据库预测疾病相关的靶点基因。使用Venn取相应药组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 39.0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同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在微生信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34篇,中医证型分布气虚血瘀证最多(56篇);高频药物分析,其中黄芪(159篇)、当归(138篇)、党参(127篇)的频数最高,用药靶向多集中于补虚、活血化瘀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最多;归经主要归属肝经、肺经和心经;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得到19个药物成分,根据度值排名槲皮素、木犀草素、芍药苷和异甘草素排名靠前;度值筛选出中药治疗心肌缺血排名前的核心靶点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GO和KEGG的富集分析,分析出药物主要通过参与氧化应激、凋亡等生物过程以及凋亡、铁死亡等信号通路治疗心肌缺血。结论 中医药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通过作用于PI3K、AKT1、IL-6、VEGF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凋亡信号通路治疗心肌缺血。
岳远佳吉钊李育陈良荣幸姜林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医药心肌缺血用药规律药理分析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8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李育
关键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血液动力学障碍致命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