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树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3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盆地
  • 6篇油气
  • 4篇地温场
  • 4篇地温梯度
  • 4篇源岩
  • 4篇烃源
  • 4篇烃源岩
  • 4篇热流
  • 3篇热史
  • 3篇热演化
  • 2篇地温场特征
  • 2篇地质
  • 2篇东海陆架盆地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中国大陆科学...
  • 2篇中国大陆科学...
  • 2篇排烃
  • 2篇盆地模拟
  • 2篇热历史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海洋石油...
  • 4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7篇杨树春
  • 7篇胡圣标
  • 5篇袁玉松
  • 4篇张功成
  • 4篇何丽娟
  • 3篇梁建设
  • 2篇程振炎
  • 2篇杨文采
  • 2篇汪集旸
  • 2篇郝建荣
  • 2篇贺清
  • 2篇仝志刚
  • 1篇李友川
  • 1篇张厚和
  • 1篇邱楠生
  • 1篇单竞男
  • 1篇李旭东
  • 1篇杨小秋
  • 1篇唐晓音
  • 1篇刘绍文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
利用南黄海南部盆地现有钻井测温资料及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计算了8口井的大地热流值,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趋势图.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南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4.7~32℃/km之间,平均为28.6℃/km.大地热...
杨树春胡圣标蔡东升冯晓杰高乐卢景美
关键词:热流热历史
文献传递
东海西湖凹陷地温场及其对烃源岩的作用被引量:27
2009年
针对海上盆地钻井资料少的特点.利用地温与地层深度或岩石圈底界深度的相关性,把钻井地热研究结果外推到无井区域,建立了东海西湖凹陷的区域地温场,并分析其对烃源岩的作用。研究表明,凹陷北部和南部现今平均地温梯度较高,凹陷中部相对较低;平湖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凹陷北部高于南部。尽管目前的储量发现集中在凹陷的西南部,但更要重视凹陷北部的勘探潜力。平湖组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30~10Ma。西湖凹陷大构造、小油气藏的现象,可能是保存条件差,也可能是油气充注量不足造成的,加强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排烃期的匹配关系研究是下一步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
仝志刚贺清何仕斌杨树春熊斌辉郝建荣
关键词:地温场烃源岩西湖凹陷东海陆架盆地
中国东海陆架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
东海陆架盆地因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所处的独特地质背景而为众多地学工作者所关注。 基于系统测温、井底温度和试油温度,计算出东海陆架盆地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2.7℃/km,其中,台北坳陷的福州凹陷地温梯度均值较大(40...
杨树春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岩石圈减薄
文献传递
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包括:基于测井曲线法获得钻井位置地层剥蚀量;基于镜质体反射率法获得钻井位置地层剥蚀量;基于地层对比法获得平面地层剥蚀量;将基于测井曲线法和镜质体反...
王柯杨树春高玉飞李友川兰蕾李婧婧仝志刚郝建荣周姗姗林青李威贺清杨永才丁文静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被引量:39
2003年
利用南黄海南部盆地现有钻井测温资料及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计算了8口井的大地热流值,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趋势图。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南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4.7~32℃/km之间,平均为28.6℃/km。大地热流介于65~74 mW/m^2之间,平均为69 mW/m^2。该数据填补了南黄海南部地区热流测量的空白。热史恢复结果表明,南黄海南部盆地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古热流持续增高,在中生代末经历最高古热流,在新生代则开始冷却。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南黄海南部盆地经历了至少4次快速沉降与缓慢沉降的更迭,显示了较为强烈和频繁的构造活动且性质复杂。
杨树春胡圣标蔡东升冯晓杰高乐卢景美
关键词:地温场特征热流热历史
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69
2008年
以28口钻井、3条主干地震剖面最新解释成果资料为依据的构造沉降史恢复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存在三期快速沉降过程和一期缓慢沉降过程:第一期为始新世,第二期为渐新世—早中新世,第三期存在时空差异:在盆地西部乐东凹陷为晚中新世以来,在盆地中东部陵水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为上新世以来;缓慢沉降过程亦存在时空差异,盆地西部中中新世沉降缓慢,盆地中东部中—晚中新世沉降缓慢.第一期快速沉降过程受东亚陆缘扩张和红河断裂左旋走滑共同影响,第二期快速沉降受南海海底扩张和红河断裂左旋走滑联合作用,第三期快速沉降主要受红河断裂右旋走滑控制,缓慢沉降过程与南海海底扩张停止以及红河断裂构造活动处于宁静阶段相耦合.
袁玉松杨树春胡圣标何丽娟
关键词: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主控因素红河断裂
沉积盆地盐构造热效应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海相沉积盆地广为发育盐岩,盆内油气藏多与盐岩有关.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海相沉积盆地,该区以往的盐构造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作为良好盖层的封堵性能和作为构造圈闭的盐相关构造.实测表明,盐岩热导率远大于普通沉积岩(约2~3倍),盐岩这一强烈的热物性差异必然会对盆地地层温度分布及烃源岩热演化产生显著影响,但该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基于系列理论模型和库车前陆盆地盐构造地震解释剖面,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定量探讨了盐构造的热效应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盐体会造成盐上地层显著增温(3%~13%)和盐下地层降温(11%~35%),进而分别加速盐上烃源岩和抑制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盐体的热导率、几何形态、厚度和埋深是控制地热异常幅度的主要因素.异常范围与盐体尺寸有关,横向上可达盐体宽度的2倍、垂向上为盐体厚度的2~3倍.盐构造使得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地层温度显著降低,造成盐下侏罗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降低约18%,从而有利于盐下深层油气的保存.库车前陆盆地东、西部的盐构造在埋深、厚度、成分和构造变形样式等方面均存差异,这可能是造成该区中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时空差异分布的原因.上述盐构造的热效应对中国海相沉积盆地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刘绍文杨小秋邱楠生杨树春李旭东
关键词:盐构造地温梯度热演化库车前陆盆地
油气充注定量分析技术在南黄海盆地目标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油气充注是勘探成败的主要地质因素,油气充注定量分析是勘探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与盆地数值模拟法的对比可知,利用汇聚单元分析法进行油气充注定量分析克服了盆地数值模拟法的不足。通过圈闭的油气汇聚单元把圈闭和烃源岩有机地联系起来,考虑了多种地质因素研究的不确定性,突出了研究圈闭的油气充注量及其发生概率,以适应勘探生产的需求,对目标评价和勘探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南黄海盆地诸城北部凹陷A圈闭为例,利用汇聚单元法进行了圈闭的油气充注定量分析,并得出了诸城A圈闭的烃类充注以油为主且充注风险较小的认识。
仝志刚贺清梁建设杨树春郝建荣
关键词:油气充注盆地模拟南黄海盆地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揭示的大陆地壳生热模型被引量:12
2006年
本文对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49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放射性生热元素 U、Th 和 K 的含量测试,同时结合该井浅部井段前人的实测数据,揭示了上地壳5km 生热率的垂向分布。结果显示,以1650m 为界,上下两段生热率均随深度呈增加趋势,与正常地壳生热率特征不同,显示出超高压变质带独特的生热率垂向变化特征。结合地壳的岩性分布,建立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的生热模型。该模型中,地壳厚32km,其中上地壳0~10km,由超高压变质岩片组成,按岩性又详细分为8层,生热率变化在0.49~1.73μWm^(-3)。中地壳10~20km,由片麻岩组成,生热率为生热率1.51μWm^(-3)。下地壳20~32km为麻粒岩,生热率0.31μWm^(-3)。整个地壳热流约31mw/m^2,其中上地壳12mW/m^2。上地壳厚度和热流分别占整个地壳的31%和39%。与华北和下扬子地壳生热模型相比,上地壳热流整个地壳热流的比例最低。这表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作为中朝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其地壳生率垂向分布与正常大陆地壳(华北、下扬子)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
何丽娟胡圣标杨文采汪集旸杨树春袁玉松程振炎
关键词:生热率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南海地热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南海形成与演化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的一部分,南海大地热流测量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有数据分析表明,南海热流值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其区域大地构造背景.随着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南海现今地温场的研究正不断深入,研究的区域亦从浅水区扩展到深水区,同时,基于油气勘探的需要,盆地热史恢复的工作逐步展开,热史恢复也得以进行.相关的地热研究成果已被用于预测构造带分布、约束构造演化史、探索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评价油气生成潜力等诸多方面.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原始资料的缺乏,南海地热研究还存在热流数据分布不均,岩石圏热结构及热史研究不深入,系统的区域对比研究缺少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关于南海地热研究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
唐晓音杨树春张功成梁建设单竞男庄维伟胡圣标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热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