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彬

作品数:36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心脏
  • 12篇动脉
  • 9篇外科
  • 8篇手术
  • 6篇主动脉
  • 6篇瓣膜
  • 5篇动脉瓣
  • 5篇心脏外科
  • 5篇主动脉瓣
  • 5篇外科手术
  • 5篇二尖瓣
  • 4篇心脏瓣膜
  • 4篇心脏病
  • 4篇心脏外科手
  • 4篇心脏外科手术
  • 4篇置换术
  • 4篇术后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循环
  • 4篇冠状

机构

  • 26篇河南省人民医...
  • 10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4篇林彬
  • 24篇冯德广
  • 22篇徐成阳
  • 21篇王佳祥
  • 19篇王锋
  • 14篇程兆云
  • 9篇谢周良
  • 7篇杨志远
  • 5篇葛振伟
  • 4篇索莉娜
  • 4篇王成增
  • 4篇赵辉
  • 4篇梁凯
  • 4篇赵晖
  • 4篇陈凯玲
  • 2篇梁进娟
  • 2篇郭舒婕
  • 2篇王锋
  • 2篇易定华
  • 2篇裴学良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研究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组)15例,B组(顺灌组)15例。心肌保护方法:A组采用首次顺灌15ml/kg+逆灌5ml/kg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逆行灌注5~10ml/kg停搏液,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前3~5min开始逆行灌注温血直至开放;B组采用首次顺灌20ml/kg4:1冷合血心脏停搏液.之后每隔20~30分钟顺灌5~10ml/kg停搏液。,临床观察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测围术期即体外循环(CPB)开始前、术后4h和术后24h动脉血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A组自动复跳率为93%,高于B组的67%。A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在术后均逐步升高,与CPB开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升幅度小于B组,术后4h和术后24h两组中的cTnT、CK、CK—MB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顺逆灌结合开放前温血灌注技术,安全可靠,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常规的间断顺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晖林彬徐成阳王峰王佳祥冯德广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下治疗成人粗大动脉导管未闭14例
2012年
目的分析成人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特点并探讨补片法修补PDA的应用技巧。方法选择14例PDA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诊断,不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导管直径10~22mm,采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用Foley氏导尿管封堵PDA内口,间断加连续涤纶片(dacron)修补内口。结果本组无死亡患者。其中气胸2例,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成人粗大PDA的治疗,采用补片法修补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
王锋冯德广林彬郭舒婕徐成阳王佳祥程兆云谢周良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体外循环成人
不同左房内径对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左房内径对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行瓣膜手术同时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根据左房内径大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66例左房内径<60 mm,B组34例左房内径≥60 mm。通过收集18导联心电图分别对比术后即刻、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 a的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 a窦性心律恢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及术后1 a A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分别为90.74%、90.32%,B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分别为63.64%、59.37%。结论左房内径大小≥60 mm是影响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
杜鹏冯德广王佳祥徐成阳王锋林彬张曙光刘迪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左房内径瓣膜置换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围术期左心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MI)患者围术期左心功能改变。方法 (1)术前根据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小将患者分成A、B 2组。(2)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左房大小(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LVEDD,LVESD,LAD都有减少趋势(P<0.05);术后1周、2周LVEF,LVFS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后1~2周时间左心功能会发生反复。对于心功能NYHA>Ⅱ级,LVEF<60%者应积极调整后手术。
陈振良冯德广王佳祥徐成阳林彬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置换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
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术在高龄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
2016年
目的 探讨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高龄患者的术后影响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40例行二尖辩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置换,以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评价左右心室的功能.结果 本组手术早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LVEDD与术前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术后12个月LVEF、RVEF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有效的手术方式,维护了左心室功能,降低了老年患者围术期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王锋林彬冯德广徐成阳王佳祥索莉娜谢周良程兆云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高龄预后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可行性及意义探究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合并房颤(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PBMV治疗的MS患者113例,其中MS合并AF患者49例(AF组),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64例(窦律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BMV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远期随访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F组PBMV的成功率93.88%(46/49),窦律组PBMV的成功率98.44%(63/6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压力、肺动脉压力及左心房内径(LAD)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AF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窦律组(P<0.05);术后近期,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口面积(MVA)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AF组再狭窄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两组患者的MVA和LAD均仍较术前明显改善,但AF组改善程度显著低于窦律组,且AF组MVA较术后近期结果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例体循环栓塞者均发生于AF组。结论 PBMV治疗MS合并AF患者的临床效果不如MS合并窦性心律,总的并发症不高,临床效果较好,治疗中还应注意体循环栓塞患者,因此,对MS合并AF患者更应严格病例选择。
林彬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可行性
对比德创右胸前外小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心脏病的研究
林彬
文献传递
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1月516例CABG患者,按年龄分5组,分别为〈40岁组61例,40~49岁组97例,50~59岁组115例,60~75岁组140例,〉75岁组103例。分析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患者的POAF发生率、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远期房颤复发率。结果随年龄增加,POAF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同一年龄段男性患者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0岁组、40~49岁组患者患病多与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有关,60-75岁组〉75岁组患病多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随访24个月,不同年龄段患者房颤复发率明显不同,〉75岁患者复发率较高(21.2%);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75岁组及〉75岁组患者多以开口病变为主。结论CABG术后新发POAF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红蛋白、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对预防术后新发POAF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王锋易定华冯德广林彬徐成阳王佳祥程兆云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心房颤动
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1我科收治的12例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出现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为1.22%,以臂丛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多见;损伤原因多与手术降温和体位有关。多数预后较好,不需要做特殊治疗。预后较好11例,较差1例。结论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后可发生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应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徐成阳冯德广王佳祥程兆云王锋葛振伟杨志远林彬赵辉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心脏外科手术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技术制备内皮细胞构建患者组织工程瓣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技术重新编码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作为种子细胞;以及以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膜作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TEHV)的可行性.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患者HSF细胞,制备携带OCT4、SOX2、KLF4、c-MYC基因的慢病毒上清感染HSF细胞,观察感染后细胞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AP)染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鉴定产生的HSF-iPSc.随后用诱导培养液在体外定向分化HSF-iPSc,Western blot检测分化过程中中皮标志物的表达;分化结束后,流式细胞术分选C D31阳性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F-iPSc-EC标志物,吞噬实验和成管实验检测HSF-iPSc-EC的功能.制备脱细胞猪主动脉瓣支架,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种植HSF-iPSe-EC于主脉瓣支架构建TEHV,采取静-动-静的模式培养,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MA表达.结果 原代HSF经编码后形态与胚胎干细胞类似,AP染色阳性,并表达多潜能标志物Nanog、SSEA3、SSEA4、Tra-1-60、Tra-1-81.HSF-iPSc分化为EC过程中,内皮标志物CD31、VE-cad、vWF、eNOS不断上调.CD31阳性分选后获得的HSF-iPSc-EC均表达CD31、VE-cad、vWF、eNOS.同时,HSF-iPSc-EC具有明显的乙酰化LDL吞噬和成管能力.猪主动脉瓣膜细胞被完全脱去,且保留完整的纤维网状结构.构建的TEHV表面上内皮样细胞复层生长,排列有序且黏附良好.另外,种植的HSF-iPSc-EC呈空间特异性的表达α-SMA.结论 研究所得HSF-iPSc-EC可作为构建TEHV理想的种子细胞,初步实现了脱细胞主动脉瓣体外再内皮化的预期目标.
林彬冯德广王锋
关键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