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0月31日,纳入有关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文献。由两名评价员按照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官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6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组织胶组相比,组织胶联合聚桂醇组总有效率高(OR=2.18,95%CI1.44~3.31,P=0.000 2)、术后再出血率低(OR=0.63,95%CI 0.42~0.97,P=0.03)、术后胃底静脉曲张缓解时间短(MD=-2.56,95%CI-3.97^-1.14,P=0.000 4)及术后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时间短(MD=-2.33,95%CI-3.84^-0.82,P=0.002)快,但两组在止血效果、术后再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胶联合聚桂醇在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优于单用组织胶,但上述结论仍有待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予以验证。
- 周玉玲李坪梁秀霞胡居龙蒋煜林毅军艾正琳马佳丽冀杨
- 关键词: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聚桂醇META分析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并发OPSI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21年
-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是一种脾切除术后出现的致命性脓毒症,病死率高达50%。作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手段,脾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故当临床医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有脾切除术的患者时,需高度警惕OPSI。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并发OPSI的研究,目前国际及国内未见类似文献报道。故本研究总结了我院治疗的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并发OPSI患者的疾病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旨在探讨内镜下治疗后并发OPSI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案,并为后续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提升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升诊疗水平。
- 邓彩虹李坪梁秀霞周玉玲林毅军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 CVVHDF联合MARS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分析
- 本文对一例CVVHDF联合MARS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进行了分析。文章对临床资料、患者体征、治疗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 林毅军董庆华熊号峰郭利民
- 关键词:病理妊娠脂肪肝治疗人工肝技术
- 文献传递
- 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聚桂醇+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7例肝硬化并EGVB患者,对照组(21例)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146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治疗,两组均应用保肝、利尿及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急诊止血成功率以及随访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曲张静脉的消失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急诊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和99.3%(145/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P=0.042)。随访1周、1个月、3个月,两组再出血率分别为9.5%(2/21)、23.8%(5/21)、42.9%(9/21)和0.7%(1/146)、2.1%(3/146)和3.4%(5/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65、14.579和32.212,P值分别为0.042、0.000和0.000)。随访至3个月,两组曲张静脉消失率为分别为0%(0/21)和21.2%(3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P=0.041);两组病死率分别为为9.5%(2/21)、0%(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P=0.01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EGVB患者,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加,病死率显著下降,是一种止血快、效果好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胡居龙艾正琳杨志云蒋煜周玉玲梁秀霞林毅军李坪张瑶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生长抑素组织黏合剂聚桂醇
- 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行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后的再出血率及再出血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10月—2019年12月因乙型肝炎肝硬化伴EVB,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并行首次ESVD治疗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患者442例。对患者的常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内镜等指标进行比较,随访患者的再出血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再出血和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明确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首次ESVD治疗后1、2、3、4、5年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25.11%、33.94%、39.82%、42.08%和45.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抗病毒疗程≥1年、腹水、WBC、中性粒细胞、直接胆红素与再出血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疗程≥1年(HR=0.504,95%CI:0.357~0.711,P<0.001)和腹水(HR=1.424,95%CI:1.184~1.714,P<0.001)是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SVD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EVB,再出血率低,合并腹水或抗病毒时间短是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佳丽蒋煜胡居龙艾正琳何玲玲周玉玲梁秀霞林毅军魏红山李坪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 胃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后排胶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总结胃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治疗后排胶出血发生特点及死亡率。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7余年284例次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后排胶出血发生时间、特点及转归。结果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后排胶出血发生率为19.7%(56/284),多发生于术后1月内,尤其是术后前3周,占73.21%;排胶出血死亡率为1.79%。结论排胶出血是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的非罕见并发症。
- 马佳丽李坪周玉玲梁秀霞艾正琳胡居龙蒋煜林毅军冀杨陈旭
-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
- PDF治疗重症肝炎24例观察
- 重症肝炎发病机制中毒素起到重要的作用。肝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有效清除体内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在体内大量蓄积对终末脏器造成损伤。这些毒素根据溶解性不同被分为水溶性毒素(和脂溶性毒素,根据与血浆蛋白结合度不同被分为蛋白结合型毒素和...
- 熊号峰王宇董庆华刘景院张立成张维燕向攀林毅军梁宏远范颖窦爱华刘小冬张红宇郭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