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颖群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兰花
  • 5篇兰花蕉
  • 3篇维管束
  • 3篇维管束系统
  • 3篇解剖学
  • 3篇花部
  • 2篇大孢子
  • 2篇配子体
  • 2篇配子体发育
  • 2篇孢子
  • 2篇雌配子体
  • 2篇雌配子体发育
  • 1篇大孢子发生
  • 1篇形态解剖学
  • 1篇椰子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花
  • 1篇植物花粉
  • 1篇植物花粉形态
  • 1篇胚乳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温颖群
  • 7篇廖景平
  • 4篇吴七根
  • 2篇唐源江
  • 1篇龙活

传媒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广西植物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兰花蕉的胚胎学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兰花蕉(OrchidanthachinensisT.L.Wu)的胚珠倒生,具厚珠心和双珠被。内外珠被形成珠孔。假种皮从外珠被的顶端发生。造孢时期,胚珠具有一层周缘细胞。造孢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的线形四分体,少数三分体。合点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的合点端狭长。胚珠具有珠心冠原和承珠盘。反足细胞寿命长。胚珠维管束属于合点后多维管束类型。胚乳发育属核型。种子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出胚芽和胚根。
温颖群廖景平
关键词:兰花蕉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胚乳发育胚胎学
中国兰花蕉科植物花粉形态被引量:2
1997年
使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国产兰花蕉科2种植物(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的花粉形态。它们的花粉粒呈豆形、两侧对称、异极、无萌发孔,中间部分的表面具稠密的条状雕纹,两端的为皱波状雕纹。两种花粉的雕纹有些区别。兰花蕉科花粉形态特征特别,不同于姜国其他7科的花粉,属特殊的花粉类型。
龙活温颖群
关键词:花粉形态兰花蕉科兰花蕉
兰花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兰花蕉花梗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两部分,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中央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区。前者的纸管束进入子房壁,后者进入子房的中轴,形成股座纸管束;及至延长都以后,股座维管束逐渐消失.子房壁上的维管束较易识别的有心皮背束、心皮背束伴束和隔膜束.三束心皮背束经延长部最终进入花柱和柱头.心皮背束指心皮背束务与其紧靠的大维管束,三枚心皮背束伴束最终分别进入三枚外轮雄蓝.三枚隔膜束中远轴面的两枚分别进入两校内轮雄蕊,而近轴面的一枚伴随着第六枚雄蓝的缺失最后进入唇瓣中央.子房壁其余的维管束进入延长部后,先向外分出一轮纸管束进入花幕,余下的中央部分排成一轮心形的线管来环.该环远轴面的维管束分为两半分别进入两枚侧生花瓣;近轴面即心形凹陷一侧初为两轮即外轮大的维管束与内轮小的维管束,后排成一轮并与近轴面的隔膜束一同进入唇瓣.兰花蕉的唇瓣既为花瓣成员,又含一枚缺失的雄蓝维管束,与姜目已报道的只来自退化雄蕊的竹芋科的兜状结构和美人蕉科、姜科、闭鞘姜科的唇瓣有明显区别.在旅人蕉科尚未有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作者根据已有资料,对姜目雄蕊维管束系统来源和结构进行比较,初步认为在姜目的系统演化上,兰花蕉科与芭蕉料更近.
廖景平温颖群吴七根
关键词:兰花蕉维管束系统解剖学
大鹤望兰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大鹤望兰花梗横切面近三角形 ,花梗的维管束分散分布在基本组织内。室下区的维管束大致排列成两部分 ,外方为一到两环维管束组成的外维管束环 ,中央为分散排列的中央维管束区。前者的维管束进入子房壁 ,后者的维管束进入子房的中轴 ,形成胎座维管束。至延长部后 ,胎座维管束逐渐消失。子房壁上的维管束较易识别的有心皮背束、心皮背束伴束和隔膜束。 3束心皮背束经延长部最终进入花柱。 3枚心皮背束伴束最终分别进入一枚外轮雄蕊。 3枚隔膜束中远轴面的两束各进入一枚内轮雄蕊 ,而近轴面的一枚于延长部中上部产生分支 ,其中内方的分支逐渐远离近轴面向中央靠近 ,至延长部顶部于远轴面萼片及花柱刚形成时消失 ;外方的分支与近轴面另外 4束维管束排成一行 ,最后一同进入中央花瓣。子房壁其余的维管束进入延长部后逐渐分成 5个主要部分 ,其中近轴面两侧角部和远轴面的角部 3部分进入萼片 ,两侧边部的维管束进入两侧生花辨。中央花瓣含有近轴面隔膜束 1个分支。
唐源江廖景平温颖群吴七根
关键词:维管束系统
兰花蕉花的形态解剖学被引量:3
1999年
兰花蕉(Orchidanthachinensis)的子房室顶部闭合后向上延长成延长部,实心,但有花柱沟和隔膜蜜腺管通过。隔膜蜜腺管,可分为中央蜜腺管和三条侧蜜腺管;中央蜜腺管位于三个心皮连接处,自子房室区下部产生,向上于延长部的狭窄部顶端终止;三条例管分别位于两个心皮连接处,于子房室区近中部产生,开口于花柱基部.兰花蕉子房室区与延长部均具6枚雄蕊的维管束系统,即3枚心皮背束的伴束与3枚隔膜束,近轴面1枚隔膜束向上进入唇瓣的维管束系统,位于唇瓣的中央,致使兰花蕉仅具5枚功能雄蕊,唇瓣具双重结构.本文还讨论了兰花蕉科的系统发育位置。
温颖群廖景平
关键词:兰花蕉花发育形态解剖学
小草蔻胚珠及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小草蔻 (Alpinia henryi K.Schum)胚珠倒生 ,厚珠心 ,双珠被。内珠被独自形成珠孔。造孢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时期 ,周缘细胞仅 1层。四分体线形 ,少数三分体。合点大孢子具功能。成熟胚珠具有珠心冠原和承珠盘结构。胚囊发育属蓼型。成熟胚囊 ,合点端狭长 ,形成盲囊。反足核不能构成细胞 ,是短命的。膜质假种皮的原基从外珠被和珠柄发生。
温颖群廖景平
关键词:胚珠雌配子体发育大孢子
兰花蕉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兰花蕉种子球形或近球形,具表皮毛,种脊不明显。种子包括假种皮、种皮、外胚乳、内胚乳和胚五部分。假种皮具3~4条粗毛状裂片,包围种子或不定向伸展;裂片最外方为1层表皮细胞和1~3层厚壁细胞,内方为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的壁增厚并木质化;成熟时裂片下部1/2段中空。种皮由外珠被发育而来,但内珠被在种子发育后期才萎缩。种皮分化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由1层表皮细胞构成,其细胞壁增厚并木质化;中种皮外方为2~3层厚壁细胞,内方由12~15层薄壁细胞构成;内种皮由1层径向延长的石细胞构成,其细胞壁网状增厚,胞腔不明显。外胚乳极不显眼,大部分只由1层切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构成,局部为2~17层细胞;外胚乳细胞主要含许多脂类物质及少量蛋白质颗粒,不含淀粉。内胚乳占据种子很大的体积,由通常径向延长的长方形、长条形或方形薄壁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和通常一颗亦有2至多颗菱形或方形蛋白质晶体,脂类物质极少。胚圆柱形,胚根和胚芽不明显。种子珠孔区不分化出珠孔领和孔盖,但具柄,柄的远轴端边缘大部分着生假种皮,着生假种皮一侧柄略膨大。合点区内种皮出现极宽的缺口,缺口间为整体呈弧状长条形的合点区厚壁细胞群。较粗的种脊维管?
温颖群廖景平吴七根
关键词:兰花蕉种子解剖学组织化学
红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红蕉花单性、同株 ,雄花与雌花花梗部的维管束均可分为外环维管束、中环维管束及中央维管束区。雌花外环维管束逐渐外移 ,并分支、变小、数目增多 ,至子房室区中部时几乎贴近表皮 ;中环维管束与外环维管束形态基本相似、稍大 ,至延长部中上部时与外环维管束合成一轮 ,最后进入花被片 ,成为花被维管束系统 ;中央维管束区在花梗部时排列为六组 ,组间有一些小的维管束分布。在室下区 ,近轴面隔膜维管束组消失 ,至子房室区基部时 (室下区 )其它五组逐渐聚集成明显五束 ;而组间的小维管束向中央聚拢 ,于子房室区基部时排列成环形 ,接着进入子房室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 ,随后束形变小 ,且随子房室的变小而外移 ,经延长部最后进入花柱 ,与心皮背束内方的三枚分支一起成为花柱维管束系统。三束心皮背束延伸至延长部时均分裂为内、外两支 ,三枚外方的分支进入三枚外轮雄蕊。两束远轴面隔膜束进入两枚内轮雄蕊。雄花与雌花的维管束系统基本相似 ,差异主要在雄花无子房室区及中轴的胎座维管束消失。
廖景平唐源江温颖群吴七根
关键词:红蕉维管束系统解剖学
椰子幼花序离体培养的器官发生被引量:3
1997年
椰子幼花序在改良的MS附加高浓度的NAA与2,4-D的培养基中产生愈伤组织,在逐渐降低NAA和2,4-D浓度的过程中,愈伤组织产生结构紧密的结节组织。结节组织内有输导组织、分生细胞团、根原基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胚状体,有些进而发育成正常的根和绿色芽状物。同时,某些幼花枝的基部直接长出绿芽,经继续培养形成具有正常很、叶结构的完整植株,但茎尖无顶端分生组织,无叶原基,有的发育成花枝,甚至在顶部长出几朵发育不正常的小花。
温颖群
关键词:椰子离体培养器官发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