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黄山首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谈婴幼儿喘息的防治被引量:5
- 2010年
- 婴幼儿喘息是指婴幼儿时期表现为喘息的一组综合征,临床特点为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导致气道阻塞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症状,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表现为双肺可闻及呼吸相喘鸣音,呼气相延长。本文对其临床特征综述如下。1临床分型1.1婴幼儿暂时性喘鸣(早期一过性喘息)3岁以内出现并消失,喘息零星出现,常伴感冒症状,2次发作间期无喘息,与早产、肺功能低下(如先天性小气道)
- 王华许超凡
- 婴幼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免疫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情况。方法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黄山首康医院儿科收治的具有咽炎及消化道症状的136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EBV特异性抗体(EBV-VCAIg M)是否阳性将患儿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比例、肠系膜淋巴结超声的差异,以及两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136例婴幼儿中EBV-VCA-Ig M阳性55例,阴性81例。EBV-VCA-Ig M阳性组的患儿的淋巴结长径、同切面淋巴结数量显著高于EBV-VCA-Ig M阴性组[(8.7±1.5)mm比(3.5±0.7)mm、(3.6±1.1)个比(1.7±0.5)个](P<0.05)。EBV-VCA-Ig M阳性组CD+3、CD+4和CD+4/CD+8均低于EBV-VCA-Ig M阴性组[(28.31±5.91)%比(37.62±6.37)%、(21.52±5.83)%比(46.36±7.15)%、1.63±0.89比3.25±1.36](P<0.01),CD+8高于EBV-VCA-Ig M阴性组[(25.36±7.56)%比(19.35±3.78)%](P<0.01)。结论 EBV感染与免疫因子水平有关,EBV-VCA-Ig M阳性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比例更高,肠系膜淋巴结更肿大。
- 刘晓东王华江玮
- 关键词:EB病毒婴幼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免疫
- 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1例
- 2010年
- 王华刘晓东胡静程士樟
- 关键词:新生儿甲状旁腺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住的11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10例患儿中男74例(67.3%)、女36例(32.7%),男女之比2.1∶1;年龄分别为2~<3岁29例(26.4%)、3~6岁67例(60.9%)、>6~13岁14例(12.7%);症状表现有发热101例(91.8%)、咽峡炎100例(90.9%)、淋巴结肿大95例(86.4%)、眼睑浮肿79例(71.8%)、脾脏肿大55例(50.0%)、肝脏肿大37例(33.6%);病程中合并肺炎61例(55.5%)、心肌损害53例(48.2%)、中性粒细胞减少35例(31.8%)、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3.6%);EB病毒指标检测结果: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率88.2%、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率43.6%,早期抗原IgM抗体阳性率31.8%,核抗原IgG抗体阳性率56.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46.4%。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于男性且以3~6岁常见,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肺炎以及心肌损害为主要合并症,EB病毒指标检测与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诊断工作。
- 王华刘晓东许超凡程士樟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
-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
- 2010年
-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因[1]。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常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
- 许超凡王华
- 关键词: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
- 川崎病33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诊断要点、冠脉损害及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分析33例川崎病病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并作出评价。结果 33例中,典型川崎病组26例,不完全型川崎病组7例,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耐药3例;并发冠状动脉受累2例随访2年,均恢复正常。结论不完全型川崎病早期识别困难,易延误诊治,对疑似病例须结合超声心动图协助诊断,并动态监测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T)变化,有助于减少或避免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 王华刘晓东许超凡程士璋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丙种球蛋白类C反应蛋白质血小板计数
-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不同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内我院收治的47例NRDS患儿,分为高剂量组25例和低剂量组22例,采用固尔苏,高剂量组患儿给予200 mg/kg,低剂量组患儿给予10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儿给药前,FiO_(2)、PaO_(2)、PaO_(2)/FiO_(2)以及PaCO_(2)无明显差异(P>0.05),在给药FiO_(2)、PaO_(2)/FiO_(2)以及PaCO_(2)均明显下降,PaO_(2)出现明显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儿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高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二次使用PS的有5例,死亡病例3例,病死率为13.6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3%;高剂量组二次使用PS的有1例,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为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3%,低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χ^(2)=21.757,P<0.05)。结论固尔苏能够改善NRDS患儿的病情、氧合指数、肺部功能,相比低剂量(100 g/kg),采用高剂量(200 mg/kg)能够改善患儿病情,减少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闫燕王华章玲玲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新生儿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四种表型被引量:14
- 2011年
-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与日后出现反复喘鸣及哮喘密切相关。基于临床长期观察,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归纳为4种不同的表型:早发型、喘息型、痰阻型和难治型。早发型发病年龄小易被忽视,喘息型喘憋症状明显且对药物治疗反应敏感,痰阻型喘息重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难治型多合并基础疾病使治疗困难。因此,应根据不同临床特征进行相应的诊治。
- 王华闫燕程士樟
- 关键词:细支气管炎婴儿
-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被引量:3
- 2012年
- 1病例介绍
患儿女性,5岁6个月。因“反应差,行走不稳4个月”于2011年9月5日入院。近4个月来被发现走路乏力,足尖着地,行走不呈直线、一碰即跌倒,不敢独立上下楼梯;很少与伙伴相玩,不愿写字,整日少言寡语,偶有自言自语;两手握拳做用力惊恐状,不时以手指强扭别人肌肤;口齿欠清,语速变慢,呈渐进性加重。有时二便污染内裤。半年内无疫苗接种,无水痘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颅脑外伤及类似家族史。体检无阳性体征发现。
- 刘晓东王华闫燕程士樟
- 关键词: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