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玲清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64排螺旋
  • 2篇64排螺旋C...
  • 2篇肠癌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多平面重建技...
  • 1篇心电
  • 1篇心电编辑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影像
  • 1篇早期肺癌

机构

  • 6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8篇肖玲清
  • 4篇孔祥江
  • 2篇李晓夫
  • 1篇刘晗

传媒

  • 2篇农垦医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诊断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临床分析
2021年
探究64排螺旋CT诊断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患者共220例,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观察组(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及对照组(普通 CT 检查)均为110例。比较分析临床上患者的图像优良情况、操作时间、检查结果等。结果:观察组中漏诊共5例,占比4.54%,无误诊患者,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5例(95.45%);对照组中漏诊25例(22.72%),误诊10例(9.09%),诊断准确率为75例(68.18%)。整体上观察组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较低,但是准确率更高(P<0.05);观察组中差2例(1.81%),对照组中30例(27.27%)。整体上观察组的图像优良率108例(98.18%)高于对照组80例(72.72%)(P<0.05);观察组的诊断检查所用的操作时间为(16.81±5.22)min,低于对照组的(23.85±5.17)min(P<0.05)。结论:针对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患者,通过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可取得较高的图像优良率和诊断准确率,取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且操作便捷,临床应用价值较佳。
肖玲清
关键词:肺小结节早期肺癌64排螺旋CT
影像基因组学在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基因突变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肝脏是晚期CR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RLM)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不利因素。研究表明,CRLM通常与基因突变状态密切相关。传统影像学方法在CRLM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诊疗及预后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影像基因组学在预测CRLM的基因突变状态,进而指导CRLM治疗决策制订、提高远期预后及总体生存率、预测治疗敏感性等方面已经展示出极大的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马佳琪肖玲清李晓夫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基因突变结直肠癌肝转移
心电编辑结合不规则边界矫正技术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结合不规则边界矫正技术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采集2015年6月-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冠脉CTA检查的387例患者,筛选出93例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者,对其CT图像进行心电编辑结合不规则边界矫正技术重建后,与重建前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93例患者图像按I、Ⅱ、Ⅲ级评分,达I级者27例,达Ⅱ级者48例,Ⅲ级者18例。结论:心电编辑技术结合不规则边界矫正技术的联合运用,使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极大的增加了冠脉CTA检查的成功率,即临床对于冠脉CTA检查的使用范围得到推广和扩大。
肖玲清胡琳琳
关键词:心律失常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食管裂孔疝中的诊断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2014年1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进行多平面重建并加以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食管裂孔疝表现为心影后方大小不等软组织疝囊影,通过食管裂孔与膈下胃相延续,可以清晰的显示疝囊大小、部位、形态、密度、膈肌裂孔情况及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可以多角度显示疝囊及内容物,可为肿瘤性病变及其他不明原因膈肌膨隆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发现因食管裂孔疝以外的原因作胸部或上腹部CT检查的病例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是诊断食管裂孔疝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肖玲清孔祥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食管裂孔疝
MRI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垂体增强检查的56例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17例检查正常,36例垂体微腺瘤,3例垂体微腺瘤术后复查。结论:MRI增强检查能最大程度的把微腺瘤与正常垂体间的信号强度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了垂体微腺瘤诊断的敏感性。
肖玲清孔祥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垂体微腺瘤
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颌骨骨折和牙齿与颌骨关系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可行上、下颌骨全景曲面重建(CPR)的特点,探讨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全景片对颌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上下颌骨疾病行8排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扫描层厚5.0 mm,将扫描数据通过后重建,进行厚扫薄建,得到0.625 mm或1.25 mm的薄层图像,对上、下颌骨行不同层面的曲面断层重建,重建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断层图像,贮存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曲面断层全景片清晰,能清晰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与上颌窦、牙槽骨的关系(包括上、下颌骨骨折19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1例、上颌窦含牙2例、埋伏牙10例)。结论:多排螺旋CT颌骨全景断层片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病变与周围组织及牙齿的关系,可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无放大失真。对颌骨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范围的界定结果可靠。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的方案的制定、术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肖玲清孔祥江
关键词:多排螺旋CT颌骨病变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积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病变增强延时扫描时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泌尿系病变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延时尿路造影扫描,利用后处理技术对延时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可以得到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在内的完整尿路三维成像。结果16层螺旋CT延时尿路造影清晰显示了泌尿系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空间关系。84例患者中,诊断肾结石19例、膀胱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伴积水24例(其中单侧结石伴积水21例,双侧3例),单纯肾积水伴输尿管扩张31例(其中单侧肾积水伴近段输尿管扩张25例,双侧6例;肾积水伴输尿管全程扩张3例)。 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100%。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延时尿路造影扫描,对显示泌尿系病变部位、病因和尿路梗阻的程度具有高速、后处理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高分辨尿路图像,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方法。
肖玲清孔祥江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直肠癌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深度学习研究进展
2024年
直肠癌(rectal cancer,RC)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对其的管理和治疗均面临着显著的挑战。MRI是评估RC的常规手段,然而常规MRI及功能MRI由于各自固有的局限性常常无法为RC患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支持个性化的治疗计划。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界的迅速进展,深度学习技术在评估RC分期、治疗反应、RC分割和基因分型等方面已经展现出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基于MRI的深度学习技术在RC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RC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希望能对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石晟铭肖玲清马佳琪刘晗武玉鹏李晓夫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