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天全
作品数:
2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总参北京塔院干休所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牛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艳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于海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高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杨惠建
总参北京塔院干休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动脉
1篇
动脉疾病
1篇
心血管
1篇
心血管系统
1篇
血管
1篇
血管系
1篇
血管系统
1篇
血浆
1篇
预后
1篇
综合征
1篇
酶联
1篇
酶联免疫
1篇
酶联免疫吸附
1篇
酶联免疫吸附...
1篇
免疫
1篇
免疫吸附
1篇
患者血浆
1篇
急性冠状动脉
1篇
急性冠状动脉...
1篇
冠状
机构
1篇
北京大学第三...
1篇
总参北京塔院...
作者
2篇
范天全
1篇
高炜
1篇
于海奕
1篇
郭艳红
1篇
张运卫
1篇
牛杰
1篇
王治国
1篇
杨惠建
传媒
1篇
临床荟萃
1篇
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1篇
2011
1篇
2009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白介素-33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脉管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血管壁慢性炎症为特征。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发现Th1细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关键的病理因素。
范天全
张运卫
杨惠建
王治国
关键词:
白介素-33
心血管系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浓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的浓度,进一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各20例]和20例非冠心痛患者(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以及从STEMI组中选择1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经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3个月时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IL-33的浓度。结果ACS患者各亚组血浆IL-33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56±10.17)ng/L、(40.65±12.99)ng/L、(30.46±4.97)ng/LVS(56.66±5.09)ng/L(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IL-33浓度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和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45,95%CI0.158~0.442,P=0.002)。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33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13例STEMI患者经直接PCI及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浆IL-33浓度显著回升(46.47±12.33)ng/Lvs(29.45±3.01)ng/L(P=0.001)。结论血浆IL-33水平与ACS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独立相关,与空腹血糖、TG也有明确关系,同时与冠心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关联,因此IL-33有望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血浆标志物之一。
范天全
于海奕
郭艳红
牛杰
高炜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预后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