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护理
  • 6篇干预
  • 5篇小儿
  • 5篇患儿
  • 5篇高危
  • 4篇脑损伤
  • 4篇脑瘫
  • 4篇静脉
  • 4篇健康
  • 4篇健康教育
  • 3篇新生儿
  • 3篇穴位
  • 3篇穴位按摩
  • 3篇婴儿
  • 3篇脑瘫患儿
  • 3篇高危儿
  • 3篇按摩
  • 2篇循证
  • 2篇循证护理
  • 2篇早产

机构

  • 1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0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 1篇怀远县中医院

作者

  • 23篇蔡荣兰
  • 4篇刘丽
  • 3篇蔡娟
  • 2篇徐兵
  • 2篇邢彩英
  • 2篇程丽
  • 2篇陈娟娟
  • 1篇张云莲
  • 1篇陈贞祥
  • 1篇夏群
  • 1篇李磊
  • 1篇李莉
  • 1篇刘丽
  • 1篇刘晓妹
  • 1篇张启月
  • 1篇张翠英
  • 1篇徐永丽
  • 1篇沈怀云
  • 1篇杜正银
  • 1篇陶治荣

传媒

  • 7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量注射泵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早产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所有早产儿入院后除保暖、合理喂养、维持有效呼吸、预防感染外均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液。结果:129例早产儿好转出院106例,自动出院13例,病死10例,病死率7.8%。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具有恒速、恒量、容易控制输液速度等特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省时省力的给药方法。
刘丽蔡荣兰邢彩英
关键词:输注静脉内早产婴儿注射泵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与脑损伤患儿肌张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结果与脑损伤患儿肌张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监护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的脑损伤患儿266例,按全身运动评估结果分为GMs正常组与GMs异常组,统计各组中肌张力正常和异常的例数,分析GMs结果 [早产和足月阶段正常GMs (N)、正常不安运动(NF)、单调性GMs (PR)、痉挛-同步性GMs (CS)、不安运动缺乏(F-)]与肌张力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正常GMs (N、NF)患儿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N组患儿肌张力与C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N组患儿肌张力与PR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PR组与CS组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F组患儿肌张力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全部阶段正常GMs组患儿肌张力与全部阶段异常G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正常GMs组肌张力正常比例较高(76. 92%,67. 74%);异常GMs (CS、F-)组肌张力异常比例较高(64. 86%,84. 38%);肌张力变化与GMs结果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肌张力异常是GMs异常的高危因素。对无条件开展GMs评估的机构,应首先对肌张力进行评估。对肌张力明显异常、并且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尽早给予专业的康复干预,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蔡荣兰陈贞祥蔡娟陈娟娟徐永丽杨丽娟
关键词:全身运动肌张力脑损伤婴儿
护理干预对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家长进行留置针护理知识教育,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效果及家长对使用留置针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留置失败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家长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家长对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认知水平及相关护理知识,改善留置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
蔡荣兰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干预
细化全身运动评估分期在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细化全身运动评估分期在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构建规范、高效的高危儿随访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随访的132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共进行全身运动评估200次。按细化全身运动周龄,将第一阶段(扭动运动阶段),分为全身运动周龄<0周组和全身运动周龄≥0周组,再细分为4期;第二阶段(不安运动阶段)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期。分析高危儿随访时间的分布规律,以及各型全身运动结果与细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第一阶段评估128例次,4例次(3.13%)为早产及扭动阶段正常全身运动(N);124例次为异常,包括80例次(62.50%)单调性全身运动(PR),4例次(3.13%)混乱性全身运动(Ch),40例次(31.25%)痉挛-同步性全身运动(CS)。两组CS和PR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5,1.42,均P>0.05)。细化全身运动0周以前,随访频次较低(0.11次/例);细化全身运动0周以后(含0周),随访频次明显增高(3.03次/例)。第二阶段评估72例次,32例次(44.44%)正常不安运动(NF),18例次(25.00%)异常不安运动(AF),22例次(30.56%)不安运动缺乏(F-)。第二阶段早、中、晚3期,细化各类全身运动评估结果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5)。结论 细化全身运动分期有利于选择评估关键期(细化全身运动周龄:-6周、0周、13周、16周),提高结果阳性率,提高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关键期综合评估为基础,结合NICU内以及线上全身运动评估的随访模式,是一条高效、经济、规范的高危儿健康管理模式。
蔡荣兰杜正银吴尚蔡娟陈娟娟杨丽娟
关键词:脑损伤高危儿随访管理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护理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护理方法 ,避免和减少化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控制,治疗有效率85.7%。结论良好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周芳丽刘丽蔡荣兰李莉
关键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护理
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及施教对策
健康教育是促进患儿康复,增进健康的有力手段。儿科健康教育的施实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及观察,总结出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1)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要求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健康教育时间减少;...
蔡荣兰
文献传递
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采用经皮给药治疗仪及专用中药贴片治疗小儿腹泻38例 ,重症病例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对照组 32例 ,用药物治疗 ,观察 72h腹泻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 (86 .8% )优于对照组(6 2 .5 % ) (P <0 .0 5 )。结论 :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蔡荣兰刘琴程丽
关键词:经皮给药治疗仪腹泻小儿
穴位按摩对徐动倾向早期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徐动倾向早期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小儿神经康复治疗室收治的伴有徐动倾向的早期脑瘫儿6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训练治疗(主要采用Bobath法、Vojta法、上田法等相结合);干预组在运动训练基础上结合穴位按摩。两组均配合营养脑细胞药物及语言、智能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患儿徐动症状纠正的时间、发育商、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徐动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发育商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运动训练的综合康复疗法,能较快地改善肌张力、控制徐动症状,提高早期脑性瘫痪治愈率。
蔡荣兰
关键词:穴位按摩康复
循证护理在小儿肾病综合征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循证护理是应用获取的最佳科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自我护理水平,维护、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循证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易于为病人接受,并获得最大成...
蔡荣兰刘丽
文献传递
保温箱内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时体温调节的护理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暖箱内蓝光治疗时体温变化及干预措施。方法:对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蓝光治疗前测量体温一次,当体温在36.5-37.5℃,降低暖箱温度1℃,〈36.5℃,降低暖箱温度0.5℃;对照组直接进行蓝光治疗。观察两组在蓝光治疗期间发热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热的发生率20.0%,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儿在蓝光治疗时根据蓝光治疗前测量的体温来调节暖箱的温度,可有效的降低早产儿光疗时发热的发生率。
徐兵戴明红蔡荣兰杨丽君蔡振华
关键词:色光疗法温箱护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