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宏

作品数:18 被引量:10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科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前瞻记忆
  • 5篇事件性前瞻记...
  • 4篇ERP
  • 3篇知觉
  • 3篇事件相关电位
  • 3篇相关电位
  • 2篇时间知觉
  • 2篇面孔吸引力
  • 1篇性别
  • 1篇阳刚
  • 1篇知觉负载
  • 1篇神经机制
  • 1篇时距
  • 1篇睡眠
  • 1篇睡眠结构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化
  • 1篇偏好
  • 1篇中英文
  • 1篇自动化加工

机构

  • 18篇西南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袁宏
  • 10篇黄希庭
  • 5篇陈幼贞
  • 4篇陈有国
  • 2篇张庆林
  • 2篇袁祥勇
  • 2篇张志杰
  • 2篇陈丽君
  • 2篇任国防
  • 2篇岳彩镇
  • 1篇向玲
  • 1篇尹天子
  • 1篇邱江
  • 1篇孟迎芳
  • 1篇郭秀艳
  • 1篇史滋福
  • 1篇高东
  • 1篇陈小异
  • 1篇毕翠华
  • 1篇尹华站

传媒

  • 6篇心理学报
  • 4篇心理科学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全国“普通与...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阳刚”还是“清秀”更具吸引力?--对男性面孔二态性不同偏好的元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生活中,有的喜欢"清秀"的男性面孔,而有的则更偏爱长得"阳刚"的面孔,已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解释这一分歧,但是得出的研究结果各不一致。本研究用元分析方法考察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不同偏好,通过检索、搜集了23篇有效文献,56对数据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8408)。结果发现,漏斗图和Begg&Mazumdar秩相关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差;主效应检验发现对男性面孔二态性无明显偏好;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对男性面孔二态性偏好受面孔生成技术、生理周期的调节,但不受被试性别、关系背景和文化的调节。人们对男性面孔二态性的偏好,除了本身生物学特质(生理周期)外,还受到生成技术的影响。
陈丽君江洁任志洪袁宏
关键词:男性化女性化面孔吸引力
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主要是执行前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控制条件为单纯的背景任务,实验条件为背景任务含前瞻记忆任务,对两种条件下非靶线索的行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控制条件,可能说明两种条件的认知过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ERPs上主要体现为刺激呈现200ms以后,两种条件的波形和脑地形图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支持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工理论,也部分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陈幼贞任国防袁宏黄希庭陈有国岳彩镇
关键词:事件性前瞻记忆事件相关电位
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一项ERP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时间知觉注意调节的动态过程。通过指导语使被试按照比例将注意分配到声音刺激的时间属性与音调属性上,形成对时间因素不同注意程度的五种注意条件,同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对峰值分析发现,P2注意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但多重比较时T(只注意时间)与P(只注意音调)条件差异显著;对CNV平均波幅分析,发现注意条件主效应显著,随着分配在时间属性上的注意的减少,其波幅逐渐降低;对T与P条件的差异波地形图分析发现,波幅最大的区域位于额叶、中央区和顶叶;该差异波的偶极子定位于辅助运动区(额上回、额中回)和顶下小叶。以上结果表明,P2阶段存在时间信息加工;CNV反映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时间知觉中存在控制加工应该以CNV的出现为指标;辅助运动区可能为时间知觉的核心成分,具有跨通道效应;顶下小叶也与对时间的注意有关,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本研究不支持Lewis提出的"自动"与"认知控制"计时系统理论中"秒"为两系统分界点以及辅助运动区只属于"自动计时系统"的观点。
陈有国张志杰黄希庭郭秀艳袁宏张甜
关键词:时间知觉关联性负变
视听时间再校准: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及独立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在适应阶段连续给被试呈现视觉先于听觉或听觉先于视觉128ms的刺激对,在测验阶段以时序判断任务来测量被试此时主观同时点的变化。通过操纵适应及新异视听刺激对(即适应客体与新异客体)在测验阶段出现的空间位置,探索空间与客体因素对视听时间再校准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适应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主观同时点显著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同样显著或边缘显著的主观同时点偏移还发生于适应客体出现于未适应空间时,以及新异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研究表明,视听时间再校准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取决于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或独立作用。
袁祥勇黄希庭毕翠华袁宏
时间性前瞻记忆研究取向与焦点问题被引量:2
2010年
时间性前瞻记忆是指形成和保持一个意向,在一段时间后的某个特定的时间(目标时间)执行。文章通过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研究取向、方法和现有理论模型的回顾,总结出该领域中的三个争论焦点。
袁宏黄希庭
关键词:前瞻记忆
背景任务刺激间的时距对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前瞻记忆是指形成和保持一个意向直到合适的情境或时间再执行的一种记忆任务。由于在执行背景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和提取前瞻意向,使成功执行前瞻记忆任务与加工背景任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保持前瞻记忆意向对背景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有影响的现象称之为前瞻干扰效应。本研究通过操纵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的两个实验,考察了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长度对时间性前瞻记忆和事件性前瞻记忆干扰效应量的对比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缩短,两类前瞻记忆干扰效应量的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且在背景任务刺激间时距长度不同的情况下执行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时,被试查看时钟的策略也有差异。提示了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与事件性前瞻记忆任务认知加工机制上的不同。
袁宏袁祥勇尹天子陈幼贞黄希庭
关键词:事件性前瞻记忆
老化对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老化的发生和发展,老年人的睡眠和记忆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研究显示老年人针对程序性记忆的睡眠依赖性巩固能力受损,而针对陈述性记忆的睡眠依赖性巩固研究结果尚存分歧。此外,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正常老化的基础上伴有情景记忆睡眠依赖性巩固能力受损。未来研究应考虑同步采集脑电和脑成像数据,探索增龄通过睡眠影响记忆的神经通路,尝试搭建老化、睡眠以及记忆三因素的交互模型,并从睡眠对记忆巩固影响的角度提出针对老年人记忆问题的干预措施。
贵文君雷旭袁宏高东喻婧
关键词:睡眠睡眠结构干预措施
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两个实验,对以往研究忽略的一种基于事件进行反应、且具有时间线索的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的前瞻记忆可以通过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提取,还可能两种加工交替存在,被试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时间信息,有选择地、动态地将注意资源投入于不同时间段,现有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对多重加工理论进行补充,使之能够解释这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陈幼贞黄希庭袁宏
关键词:前瞻记忆
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机制被引量:11
2007年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对比研究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文字材料都存在反应时的Stroop干扰效应,汉字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英文;被试在完成不同文字材料的字词颜色命名任务时所诱发的ERP成分存在差异,具体为中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在350-550 ms内,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450),主要分布于额中部电极。英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在250-450 ms内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300),主要分布于左侧额顶叶;在450-550 ms内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500),主要分布于中后部。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型会影响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变化。
陈小异邱江袁宏史滋福尹华站张庆林
关键词:STROOP效应
时间知觉的进程与源定位被引量:3
2011年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率、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探讨了不同感觉通道内时间知觉的进程以及源定位,检验以上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ERP分析发现,不同通道时间任务与非时间任务诱发ERP的差异开始显著的时间点不一致,但视觉、听觉分离点与各自关联负变化(CNV)的始潜时接近,触觉分离点与CNV开始负走向的起始点接近。源定位分析发现,视觉、听觉和触觉时间知觉均激活了额叶、顶叶的部分区域,此外视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枕叶部分区域,听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颞叶部分区域。以上的结果提示,CNV可以作为反映不同通道时间知觉过程的指标。三种基本的模型均只能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可以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陈有国袁宏黄希庭刘光远
关键词:时间知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