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卫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5篇代文
  • 5篇当代文学
  • 3篇学史
  • 3篇文学史
  • 3篇文艺
  • 2篇当代文学史
  • 2篇对外汉字
  • 2篇对外汉字教学
  • 2篇延安文艺
  • 2篇史料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学研究
  • 2篇历史意识
  • 2篇考论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方法
  • 2篇汉字
  • 2篇汉字教学
  • 1篇当代文学批评

机构

  • 13篇浙江科技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赵卫东
  • 1篇吴秀明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学术月刊
  • 2篇海外文摘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台州学院学报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学转向”现象聚焦(笔谈)被引量:7
2017年
无论是“史学化趋势”还是“史料学转向”,当代文学的这一发展动态都已经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重视.甚或是投身其中。它是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吗?它对于当代文学研究到底带来怎样的冲击?如何评价其影响力?本组笔谈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疑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之历史过程、现状描述和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既富有历史意识、现实关怀和学科意识,更有理论探索和文学研究的勃勃生气。
赵卫东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史料学当代文学史研究历史意识学科意识现实关怀
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2020年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而在汉语学习中汉字的学习有着较高的难度,同时由于留学生自身固定的学习模式,因此整体的汉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较差。本文就对当前汉字的特点以及对外汉字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
曾琦赵卫东
关键词:汉字特点对外汉字教学教学方法
论延安文艺体制的两个主要来源
2021年
延安文艺体制融合了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左联和苏区文艺运动的经验。它承继了左联曾用烈士的鲜血书写的"文艺大众化"传统,又将苏区和红军筚路蓝缕开创的"苏维埃文艺传统"发扬光大:左联和苏区尝试的文艺运动组织体制及其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成功经验,共同为延安文艺体制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赵卫东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瞿秋白
文献史料:“为何”以及“如何”进入当代文学史
2014年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殊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赵卫东
关键词:文献史料文学史
略论当代文学的版本问题及其处理原则被引量:1
2016年
当代文学的版本问题有其特殊性,"重印本"、"潜在写作稿本"、"再版本"以及"电子稿本"等是处理当代文学版本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前三者出现的时间比较集中于1950和1970年代前后,而"电子稿本"问题则是19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产物。后者的保存、使用和真伪鉴别的方法更有待进一步讨论和完善。对于文学史研究处理版本问题所谓的"版本精确所指原则"、"版本兼容原则"以及"新善本"原则,本文也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赵卫东
关键词:当代文学
一九四○年代延安“文艺政策”演化考论被引量:8
2010年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后,延安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艺政策,其前后既有很大的不同,也有明显的继承性。不论"变"与"不变",都是中共因应不同时期形势发展而作出的符合革命总体利益的策略性调整,所以不必过多地在人事关系和权力转移上面找原因。在近年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对20世纪中国革命问题的质疑之中,延安文学研究也笼罩上了一层新的意识形态迷雾,而重新盛行的启蒙视野则使研究者难以理解延安以来的工农兵文学也对五四"人的文学"目标有新的拓展。所以延安文学研究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应该警惕陷入新的理论教条和意识形态陷阱。
赵卫东
延安文人的宗派主义问题考论——以鲁艺和文抗为中心被引量:2
2015年
三十年代上海"左联"时期"周扬派"与"鲁迅派"的矛盾,五十年代胡风、丁玲、艾青、冯雪峰等被周扬代表的权力部门所整肃的一连串事件,被视作左翼文坛内部的"宗派主义"斗争之上下两个半场、存在前因后果关系的观点,向为学界所公认。这一流行看法尽管无违基本的史实,却忽视了在这上下两个半场中间,还有一个"中场",那就是1940年前后主角与上下两场基本相似的"延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关系,无论在当事人当时的眼中还是后来的回忆里,也都一直徘徊着"宗派主义"的魅影。如此,则辨清此一中场的"宗派主义"之有无,便是左翼文学研究中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本文从史料入手,以时间为经、关系为纬,重新梳理延安文人关系演化的方式与过程,以期对延安文人的宗派主义问题及其原因,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赵卫东
关键词:延安文艺宗派主义
现当代文学体制转型研究的新成果——评斯炎伟著《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
2009年
在近年渐成热点的文学体制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难得其详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从“现代文学体制”到“当代文学体制”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究竟怎样具体地完成了这次重要过渡,并成功地开创了当代文学的新范式?虽然人们都肯认“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作为现当代文学体制转换的标志性界碑以及建构新中国文学体制所具有的重要文学史意义,却又使它仅仅停留在粗浅的学术常识而不予深究。当然,近年出版的众多文学史著作,对这个重大转型的叙述已经超越了早先“新中国文艺的伟大开端”、“两支文艺大军的会师”等简单的定性描述,有的著作也对它在实现现当代文学体制转换以及开创当代文学体制方面产生的作用有所论述,但对这一过程则往往因不甚了了而语焉不详,
赵卫东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文学体制新中国标志性事件文学史意义
深度把脉“跨世纪文学”的律动与可能——评刘起林著《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
2014年
《胜景与歧途》一书作为对跨世纪文学"多维审视"的"断代史著",基本立论与整体框架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深厚的现实基础,根本命题生发出如"知青作家的‘失乐园’心态""历史文学创作的‘盛世情结’"等重要学术问题,个案研究实现了对许多高难度研究课题的突破,还形成了文本分析和超文本考察整合研究的学术范式,从而有效达成了对"跨世纪文学"律动与可能的深度把脉。
赵卫东
关键词:历史意识
坚锐的“刺猬”的沉思——关于姚晓雷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
2007年
在当代文学批评界,姚晓雷这个名字随着一篇篇有冲击力的文章而愈来愈为人关注,在中原地域文化文学研究、当代文学现象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领域,他都显示了非凡的功底和强烈的个人特色。姚晓雷的学术个性,颇类似于伯林在《刺猬与狐狸》中对“刺猬型”学者风格的描述。所谓狐狸和刺猬的说法,源于古希腊“狐狸知道很多,而刺猬只知道一件事”,伯林在该文中据此将学者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刺猬型的学者只关心和思量一个永恒的问题,如黑格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狐狸型的学者同时追逐许多目的,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握不同的研究对象,如蒙田、歌德等。所以说姚晓雷属于“刺猬”的风格,就是因为他不仅有自己一定的批评目标,而且有始终如一的价值立场。
赵卫东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刺猬陀斯妥耶夫斯基沉思文学现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