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超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紫癜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骨髓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蛋白
  • 1篇低巨核细胞性
  • 1篇低增生
  • 1篇低增生性
  • 1篇低增生性骨髓...
  • 1篇毒性
  • 1篇毒性反应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机构

  • 8篇濮阳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郭超
  • 8篇李志春
  • 1篇张振江
  • 1篇扬晓哲
  • 1篇王洪建
  • 1篇张广志
  • 1篇李建忠
  • 1篇刑明礼

传媒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IA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
1996年
IA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张广志,刑明礼,李志春,李建忠,郭超,濮阳457000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目前国内多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做为诱导缓解方案,完...
张广志刑明礼李志春李建忠郭超
关键词:白血病非淋巴细胞急性药物疗法
吡柔比星与阿霉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比较含吡柔比星(THP)和阿霉素(ADM)的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65例MM患者分别接受VTD和VAD方案治疗,每28d为一疗程,治疗3~4个疗程。结果THP组和ADM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64.86%,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均无差异(P>0.05),THP组心脏毒性发生率3.57%,脱发发生率14.29%,均明显低于ADM组的29.73%和51.35%(P<0.01);THP组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3.57%,也明显低于ADM组的21.62%(P<0.05)。结论THP与ADM相比,疗效略高,且心脏毒性、脱发和肝肾功能损伤等反应明显降低,更适合MM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郭超李志春
关键词:吡柔比星阿霉素多发性骨髓瘤阿霉素治疗临床对比观察损伤发生率毒性反应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李志春郭超张振江扬晓哲
关键词: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血浆及尿腺苷脱氨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腺苷脱氨酶(ADA)是嘌呤核苷酸分解过程中的关键酶。近年来有报道血浆ADA测定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未见尿ADA测定报道。我们观察了各种类型白血病血浆及尿中ADA活性测定结果,并探讨了其对白血病诊断、疗效及预后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李志春郭超王洪建
关键词:白血病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20例病因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诱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AAH)的病因.方法通过对我院1995~2005年间收治的20例A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原发病、既往史及病毒检测结果得出结论.结果20例AAH患者病因中病毒感染12例,其中慢性溶血性贫血8例,药物因素6例,苯中毒2例.结论某些病毒感染、慢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及化学物质是诱发AAH的致病因素,应针对不同病因加以预防.
郭超李志春
关键词:造血功能停滞病因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病因分析慢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因素致病因素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HypoMDS患者的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学计数、骨髓组织学检查及各造血细胞系统形态学、演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16例骨髓增生正常/活跃的MDS(Normo/HyperMDS)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Normo/HyperMDS相比,HypoMDS组患者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等发生率较高(P<0.01);外周血象3系细胞减少更明显(P<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延长(P<0.01),转化白血病的机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ypoMDS可能是MDS病程中的一个阶段,在病程中可发生同一亚型内或不同亚型间的相互转化。
郭超李志春
C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48例CML患者及36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期C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加速期和急变期均明显低于慢性期(P<0.01),但加速期和急变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对CML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郭超李志春
关键词: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及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临床意义,用ELISA双抗夹心法动态检测了34例ITP病人血浆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与3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12例慢性ITP血浆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急性ITP组(P<0.01),而7例缓解期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与正常组间无显著差异。经VLAP方案(长春新碱、左旋咪唑、氨肽素和泼尼松)治疗有效的急性及慢性ITP病人血浆SIL-2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治疗无效者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T细胞活化与ITP病情发展有关,血浆SIL-2R水平可做为判断ITP预后的一个指标。
任殿钦李志春郭超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溶性IL-2受体ITPELISA双抗体夹心法T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