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胰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期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实质
  • 1篇时间-密度曲...
  • 1篇时间窗
  • 1篇侵犯
  • 1篇主要血管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流率
  • 1篇腺癌
  • 1篇螺旋CT血管...
  • 1篇脊髓
  • 1篇脊髓前动脉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陆怡
  • 4篇缪熙音
  • 4篇曾蒙苏
  • 3篇周康荣
  • 3篇张利军
  • 3篇李卉
  • 3篇陈刚
  • 2篇陆秀良
  • 1篇陈锦
  • 1篇吴东
  • 1篇陈惠明
  • 1篇汤敏
  • 1篇刘豪
  • 1篇陆海峰
  • 1篇陈文芳
  • 1篇张兴伟
  • 1篇殷允娟
  • 1篇许红莲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李卉周康荣曾蒙苏陈刚缪熙音张利军陆怡陈惠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动脉期
胰腺癌侵犯胰周主要血管的CT表现分析被引量:41
2005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胰腺癌侵及胰周主要动、静脉的不同CT表现特征。方法MSCT诊断胰腺癌68例患者中,3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例剖腹探查发现不可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术中由手术者仔细探查胰周主要血管[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干(CA)、肝动脉(HA)、肠系膜上静脉(SMV)及门静脉主干(PV)]。结果165支受检血管中,手术探查发现103支血管未受侵犯,其余62支血管受侵,MSCT术前检查,81%(5/62)受侵血管误判为未受侵犯(假阴性)。其余受侵的胰周主要动、静脉(57支)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征胰周主要动脉受侵时,均被肿瘤包绕大于管周的1/2或完全包埋于肿瘤中。胰周主要静脉受侵时,部分静脉血管被肿瘤包绕小于管周的1/2SMV为4支(4/17),PV为2支(2/13),但同时均出现管壁受浸润或管腔狭窄或管腔形态改变;胰周静脉受侵犯时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的机会较胰周动脉大SMV为11支(11/17),PV为12支(12/13),而CA为3支(3/8),HA为4支(4/7),SMA为4支(4/12);胰周静脉受侵犯时管壁呈浸润性改变的比例较胰周动脉高SMV为11支(11/17),PV为7支(7/13),而CA为3支(3/8),HA为2支(2/7),SMA为6支(6/12)。结论胰周动、静脉受侵及时,其CT表现具有不同特征。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陈刚缪熙音张利军陆秀良刘豪陆怡殷允娟
关键词:CT表现胰腺癌MSCT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不同注射条件下时间窗的选择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不同注射条件下时间窗的选择。资料与方法4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注射条件为: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5ml/s;B组注射条件为:对比剂总量为90ml,注射流率为3ml/s。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胰腺、肝脏实质及胰周主动脉、门静脉的CT值,最后分别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两组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3.2±3.8)s(A组)及(40.1±3.8)s(B组),而20s(A组)及25s(B组)时胰周动脉CT值多可达200HU;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2.7±3.3)s(A组)及(46.8±4.5)s(B组);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7.5±4.8)s(A组)及(53.3±4.8)s(B组);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9.2±4.7)s(A组)及(64.2±4.5)s(B组)。结论在不同的注射条件下,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三期增强扫描的时间窗的设定并不相同。笔者推荐,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5ml/s时,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0s,胰腺期延迟时间为45s,肝脏期延迟时间为65s;对比剂总量为90ml,注射流率为3ml/s时,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5s,胰腺期延迟时间为50s,肝脏期延迟时间为65s。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张利军缪熙音陆怡许红莲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时间窗时间-密度曲线注射流率胰腺实质胰周
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Adamkiewicz动脉和脊髓前动脉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 评价 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显示Adamkiewicz动脉 (ADA)和脊髓前动脉 (ASA)的能力。资料与方法 采用 4层螺旋CT对 5 4例无动脉系统疾病的受检者进行增强扫描检查 ,扫描参数 :0 .5s/r,有效层厚1.3mm ,重建间隔 0 .6mm ,对比剂总量 10 0ml,流率 3ml/s ,扫描延迟时间的设定是机器自备自动追踪技术 ,于降主动脉强化最佳时开始预设定扫描程序。在横断面的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 (MPR)、曲面重建 (CPR)和电影模式 (Cine)重建 ,由 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阅片 ,经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看法 ,明确ADA及ASA显示及其定位。结果  4 8例 (48/5 4 ,88.9% )至少有单支ADA可以清晰地显示 ,其行径从胸腹主动脉发出 ,经椎间孔到脊髓与ASA接合成“发夹状”。 11例 (11/5 4 ,2 0 .4 % )可以显示有 2支ADA ,故 4 8例共显示 5 9支ADA ,其中 4 2支ADA(71.2 % )起源于左侧肋间动脉。 5 5支ADA(93.2 % )起源于T8~L1之间主动脉。共有 15例 (31.3% )在CINE或CPR中追踪到ADA和ASA全程连续显影。结论  4层螺旋CT显示ADA和ASA有很高的成功率。
汤敏曾蒙苏吴东张兴伟陈刚陈锦缪熙音陈文芳陆怡陆海峰陆秀良
关键词:ADA血管成像脊髓前动脉CPR多平面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