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培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种群
  • 4篇桫椤
  • 4篇系统发育
  • 3篇植物
  • 3篇RAPD标记
  • 2篇遗传分化
  • 2篇种群扩张
  • 2篇桫椤科
  • 2篇RAPD分析
  • 2篇TRNL-F...
  • 2篇CPDNA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分化
  • 1篇定果
  • 1篇序列变异分析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绿体
  • 1篇生态学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深圳市仙湖植...

作者

  • 10篇陈国培
  • 8篇王艇
  • 8篇苏应娟
  • 5篇郑博
  • 4篇江宇
  • 4篇李雪雁
  • 3篇孙宇飞
  • 3篇王伯荪
  • 3篇邓锋
  • 3篇欧阳蒲月
  • 2篇曾庆璐
  • 1篇孙旭
  • 1篇廖文波
  • 1篇安宇
  • 1篇左武麟
  • 1篇叶华谷
  • 1篇张宏达
  • 1篇徐茵
  • 1篇王春波
  • 1篇王晓明

传媒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本论文采集了薇甘菊在中国危害严重的香港、深圳、内伶仃岛、珠海、澳门、东莞6个地区28个种群共168个薇甘菊个体,加上与薇甘菊为同一属的中国土著种假泽兰在海南的2个种群共10个个体的植物材料,实验测定了178个个体的叶...
陈国培
关键词:薇甘菊外来物种分子生态学种群扩张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 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 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 0094,表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矩阵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57个个体可分为4个亚群。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苏应娟王艇李雪雁陈国培江宇欧阳蒲月郑博
关键词:桫椤种群RAPD标记进化遗传分化
中国桫椤科植物叶绿体trnL内含子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3
2003年
运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蚌壳蕨科1种和桫椤科11种(其中桫椤分别测定19株,小羽桫椤测定2株)植物的叶绿体trnL基因内含子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12种植物相应的长度介于1004-1082之间,A+T平均含量60.9%,G+C平均含量39.1%。计算了不同种间以及种内不同个体间序列的碱基差别(转换值/颠换值)和Kimura遗传距离。序列数据经排列后分别进行最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分析,结果显示:(1)白桫椤、海南白桫椤和大羽桫椤构成的分支最早和该科内其余植物组成的另一分支分歧,而后者又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分支,分别和桫椤亚属、黑桫椤亚属对应,支持夏群的分类处理;(2)大桫椤—狭羽桫椤—毛轴桫椤—篦齿桫椤、大羽桫椤—白桫椤—海南白桫椤以及小羽桫椤—桫椤各自构成独立、自然的末端分支,再参照分支内植物间的遗传距离取值,建议将此3个末端分支依次归并为3种:大桫椤、白桫椤和桫椤;(3)白桫椤属在科内处于基部位置,桫椤属的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为衍生分支,赞同Tryon关于桫椤科进化和囊群盖起源的假说。
王艇苏应娟郑博李雪雁陈国培曾庆璐
关键词:桫椤科TRNL内含子系统发育
基于cpDNA trnL-F序列数据分析海南陆均松种群的冰期后扩张被引量:14
2005年
针对热带树种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de Laubenfels分布在海南的12个天然种群进行取样,测定了叶绿体DNA(cpDNA)trnL-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868—876 bp.显示出长度多态性。碱基组成A+T含量较高,百分比值为64.17%-64.95%。通过统计简约算法共鉴定出30个单倍型。根据种群间分化度FST(=0.00)、基因流Nm(介于1.92—2.50)、AMOVA(24.17%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P>0.05)以及邻接树中单倍型的分支式样,发现海南的陆均松种群尚未发生遗传分化。另一方面,依统计简约算法构建的单倍型网图具“星状”特征,而且邻接树中多数单倍型合并于树的顶端。这些基因谱系结果提示海南陆均松种群在近期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Tajima的D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也支持这种推测。结合地质和古孢粉学证据,认为残存于“避难所”的陆均松种群在全新世时,伴随全球气候转暖,在海南岛内可能实行了扩张。
苏应娟王艇陈国培孙宇飞江宇邓锋王伯荪
关键词:CPDNA遗传分化种群扩张
根据cpDNA trnL-F非编码区序列变异分析黑桫椤海南和广东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系统地理被引量:20
2004年
以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 9个种群为材料 ,通过 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再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叶绿体 DNA(cp DNA) trn L- 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 10 17bp至 10 2 1bp;碱基组成 A+T含量较高 ,百分比值为 6 0 .4 3%~ 6 2 .2 6 %。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鉴定出 15个单倍型。黑桫椤具高水平单倍型多样性 (h=0 .880 )和较高水平核苷酸多样性 (Dij=0 .0 0 342 ) ,其悠长的进化历史可能增加了遗传变异在谱系内的积累。单倍型最小生成网图和邻接树、种群间分化度 (FST=0 .12 6 4 5 )和基因流 (N m=3.4 9)、AMOVA分析 (地区间遗传变异占 11.91% ,p>0 .0 5 )以及 DNA歧义度结果一致显示 ,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的种群彼此间不存在遗传分化。黑桫椤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地理式样具“星状”特征 ,提示种群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扩张 。
苏应娟王艇郑博江宇欧阳蒲月陈国培王伯荪
关键词:CPDNA地理分化
基于trnL-F序列数据利用贝叶斯法推测罗汉松科的系统发育被引量:4
2004年
以黑松和Agathisaustralis为外类群,基于罗汉松科42种植物的叶绿体trnL_F序列数据通过贝叶斯法对该科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推测。结果显示:①Phyllocladus为单系分支,位于罗汉松科的基部,是罗汉松科所有其余成员的姊妹群;②Nageia嵌套在罗汉松科内,同罗汉松属、Afrocarpus及Retrophyllum的关系较为密切;③Dacrycarpus为单系群且处于姊妹分支Falcatifolium—陆均松属的基部;④Lagarostrobsfranklinii和Manoaocolensoi应置于同一属Lagarostrobs内;⑤支持成立Halocarpus和Lepidothamnus属;⑥赞同Microstrobos和Microcachrys两属亲缘密切的观点。
苏应娟王艇陈国培安宇左武麟孙宇飞邓锋孙旭
关键词:罗汉松科系统发育
利用trnL-trnF探讨文定果属的系统地位及其与若干近缘科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运用克隆测序的方法测定了椴树科Tili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和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 21种以及外类群蔷薇科4种植物的叶绿体trnL-trnF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3科44个代表种的trnL-trnF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推测分析椴树科、梧桐科和杜英科科间和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①文定果属Muntingia构成一个独立于梧桐科和椴树科的分支,具有较高bootstrap的支持率和后验概率,表明建立文定果科Muntingiaceae具有合理性;②滇桐属Craigia与梧桐科翅子树属Pterospermum、肖槿属Thespesia、苹婆属Sterculia、可乐果属Cola、梧桐属Firmiana和银叶树属Heritiera的关系密切。支持将滇桐属归于梧桐科的观点;③杜英属Elaeocarpus和猴欢喜属Sloanea均为杜英科的主要成员,应归于杜英科;④椴树科、梧桐科和杜英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椴树科和梧桐科的关系非常密切,两科并没有构成两个独立的单系群,而是形成复系群。
赖燕玲王晓明陈国培王春波苏应娟廖文波
关键词:克隆测序系统发育
孑遗植物桫椤种群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被引量:30
2003年
应用 RAPD标记分析了桫椤分布在海南尖峰岭及霸王岭 ,广东塘朗山、黑石顶及大西山孑遗种群的遗传变异。 2 8个引物共检测到 1 1 8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33个 ,多态位点比率 2 7.97%。Shannon多样性、Nei遗传分化和分子方差分析 ( AMOVA)结果一致显示尖峰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大 ,霸王岭种群次之、塘郎山种群第三 ,黑石顶种群第四 ,而大西山种群最小。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 ;Shannon指数测出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率为 79.1 0 % (基于表型频率 )和 77.85 % (基于基因频率 ) ,Nei基因分化系数 ( Gst)达 80 .69% ,分子方差分析也表明种群分化极为显著 ( Φst=0 .82 86,P<0 .0 0 1 )。桫椤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 ,种内 Shannon多样性仅为 0 .0 641 (基于表型频率 )和 0 .1 1 2 4 (基于基因频率 ) ,总基因多样性只有 0 .0 770。另外 ,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 UPGMA分析结果显示 5个种群分为两个分支 :尖峰岭种群和霸王岭种群组成一分支 ;黑石顶、塘郎山和大西山种群组成另一分支 ,并且三者中前两者的遗传关系更为密切。聚类分析结果还得到主成分分析的支持。根据桫椤种群的遗传变异特点 ,初步探讨了保护策略。
王艇苏应娟李雪雁郑博陈国培王伯荪
关键词:桫椤种群遗传RAPD标记孑遗植物
中国桫椤科6种植物的RAPD分析被引量:11
2002年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的方法分析中国桫椤科 6种植物 :小羽桫椤(Cyatheatsangii)、粗齿桫椤 (Alsophiladenticulata)、黑桫椤 (Alsophilapodophylla)、白桫椤(Sphaeropterisbrunoniana)、海南白桫椤 (Sphaeropterisbrunoniana)、桫椤 (Alsophilaspinulosa)。经筛选 4 0个引物 ,发现 14个引物的带型清晰并呈多态性。采用UPGMA法对求出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的结果显示 :所研究 6种植物明显地聚合为 3个类群 。
李雪雁郑博徐茵陈国培曾庆璐王艇
关键词:分类学分子系统学聚类分析系统发育桫椤科RAPD分析
中国特有极度濒危植物猪血木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广东阳春八甲镇猪血木EuryodendronexcelsumH T Chang种群全部14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23个引物共检测到15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率60 90%。根据所得数据求出的观察等位基因数为1 609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 3471、Nei基因多样性为0 199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 1534。猪血木还保留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猪血木个体明显地分为2个亚群,其中2号个体同其他成员的遗传关系疏远。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王艇苏应娟叶华谷欧阳蒲月江宇孙宇飞陈国培邓锋张宏达
关键词:种群变异RAPD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