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输卵管癌3例临床报道
- 2007年
- 陈瑞莲陈萍李励军
- 关键词:原发性输卵管癌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诊断预后不良绝经后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6例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危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6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患者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较高。[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加强胎心监护和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 林晓玲林金孝李红陈瑞莲
- 关键词: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
- 卵巢单纯性非妊娠性绒毛膜癌1例被引量:2
- 2005年
- 李励军陈瑞莲池慧娟
- 关键词:卵巢单纯性非妊娠性绒毛膜癌阴道出血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14ARF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14ARF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P14AR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P14ARF蛋自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FHIT与P14ARF关联性.结果 FHIT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63.3%、100%,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增增生FHIT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4ARF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73.3%、90.0%,子宫内膜腺癌P14AR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P14ARF的阳性表达仅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分级相关(P<0.01).FHIT与P14ARF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396,P<0.01).结论 FHIT、P14ARF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由高到低,两者的表达逐渐减少,随着子宫内膜腺癌手术-病理分期的提高、子宫肌层浸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FHIT表达逐渐减少,两个指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两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陈瑞莲郑秀李励军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脆性组氨酸三联体P14ARF
- 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大出血的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疗效。方法2005年—2007年我院2809例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大出血10例,应用改良式B-lynch缝扎术进行临床观察,并对临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大出血经常规处理不能控制,即行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均出血控制,保留子宫,无并发症。结论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大出血的一种有效措施。
- 陈瑞莲陈萍林晓玲
- 关键词: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
- P14AR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相关性研究 陈瑞莲 郑秀 李励军
- 2012年
- 目的 检测P14ARF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EC)、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P14ARF和caspase-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EC、30例EIN、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14ARF、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P14ARF与caspase-3的关联性.结果 P14ARF在EC、EIN和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73.3%、90.0%,caspase-3在EC、EIN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70.0%、86.7%,子宫内膜腺癌P14ARF、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4ARRF与caspase-3的阳性表达仅与EC的组织分级相关(P<0.01).P14ARF与caspase-3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在EC中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433,P<0.01).结论 P14ARF、caspase-3蛋白在EC、EIN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在EC中,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由高到低,二者的表达逐渐减少,2个指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2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细胞分化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陈瑞莲郑秀李励军
- 关键词:P14ARF半胱氨酸蛋白酶3
- 259例绝经后子宫出血临床病理分析
- 2004年
- 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认为绝经后子宫出血最多的原因是生殖器炎症,但随着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子宫出血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 陈瑞莲柳岚陈萍宋淑钦
- 关键词:绝经子宫出血恶性肿瘤生殖器炎症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腺癌组,6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不典型增生组,30例)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FHIT、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FHIT在腺癌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2/60)、63.3%(19/30)和100%(30/30),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1/60)、70.0%(21/30)和86.7%(26/30),腺癌组FHIT、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HIT与caspase-3的阳性表达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分级(G1、G2~3)有关(X^2=9.312、14.299,均P〈0.01),FHIT还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Ⅳ)、肌层浸润(≤1/2、〉1/2)和淋巴转移(阴性、阳性)有关(均P〈0.05)。结论FHIT和caspase-3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均有关。FHIT和CASPASE-3联合检测有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 陈瑞莲郑秀李励军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半胱氨酸蛋白酶3
- Fhit、P14^(ARF)及Caspase-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探讨Fhit、P14ARF、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EA)、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EA、30例EIN、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Fhit、P14AR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显示,EA中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Fhit的阳性表达与EA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P14ARF、Caspase-3的阳性表达仅与EA的组织分级相关(P<0.01)。在EA中三种蛋白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P<0.01)。结果表明,三种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发生发展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陈瑞莲郑秀李励军陈萍
-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FHITP14^ARFCASPASE-3
- 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自体卵巢移位术后保留卵巢功能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监测行宫颈癌根治术及同时行一侧卵巢移位术的35例宫颈癌患者术前1个月、放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其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水平变化。结果:23例未接受放疗的患者血中3种性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12例接受放疗患者,放疗后1、6个月血清激素水平与放疗前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放疗结束后半年患者卵巢功能恢复正常。移位卵巢术后随访2年,未见癌转移。结论: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中行一侧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卵巢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陈瑞莲陈萍
- 关键词:宫颈癌卵巢移位术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