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明香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紫笋茶
  • 3篇香气
  • 3篇红茶
  • 2篇拼配
  • 2篇滋味
  • 2篇绿茶
  • 2篇花香
  • 2篇果香
  • 1篇电子舌
  • 1篇电子舌技术
  • 1篇生产线
  • 1篇品种(系)
  • 1篇自动化
  • 1篇味觉
  • 1篇鲜叶
  • 1篇鲜叶加工
  • 1篇香气物质
  • 1篇香叶醇
  • 1篇历史名茶
  • 1篇连续化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魏明香
  • 8篇龚淑英
  • 3篇曹婷婷
  • 2篇杨节
  • 2篇施梦南
  • 2篇徐鹏程
  • 1篇唐德松
  • 1篇张颖彬
  • 1篇顾志蕾
  • 1篇朱作春
  • 1篇胡书琴

传媒

  • 3篇茶叶
  • 1篇中国茶叶
  • 1篇茶叶科学
  • 1篇福建茶叶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产区大宗绿茶感官品质分析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我国是主要的绿茶生产国,产区分布广。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国内25个茶叶试验站所在地区的287个绿茶样为调查材料,对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比较分析,以了解全国1 000元·kg-1以下大宗绿茶的品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可为提高我国大宗绿茶整体品质及工业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魏明香张颖彬唐德松龚淑英施梦南杨节顾志蕾
复合风味红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风味红茶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以下6种不同香气和不同滋味的原料红茶:果香醇厚型红茶、蜜兰香浓醇型红茶、花香浓烈型红茶、高火香醇厚型红茶、甜香醇和型红茶、清鲜甘爽型红茶;2)配料:将上述...
龚淑英魏明香
文献传递
复合风味红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风味红茶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以下6种不同香气和不同滋味的原料红茶:果香醇厚型红茶、蜜兰香浓醇型红茶、花香浓烈型红茶、高火香醇厚型红茶、甜香醇和型红茶、清鲜甘爽型红茶;2)配料:将上述...
龚淑英魏明香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红茶滋味品质检测研究
红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随着消费量的日益增长,其质量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感官审评重复性、可比性较差,因此研究如何快速准确鉴别红茶品质的技术非常重要。电子舌作为模拟人味觉系统的新兴仪器,具有快速、准确...
魏明香
关键词:电子舌红茶模式识别
文献传递
长兴紫笋茶香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有关绿茶香气的研究报道不少。戴淑君等认为,不同名优绿茶的香气物质在含量上的差别超过种类差异,烘青茶香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代毅等指出,龙井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
王辉龚淑英施梦南魏明香李淦成夏建峰聂式忠陈民华
关键词:香气物质紫笋茶名优绿茶芳樟醇龙井茶香叶醇
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对长兴紫笋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长兴紫笋茶是历史名茶,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试制以来,品质优异,干茶条索紧直细嫩、色泽绿翠、匀净整齐,内质香气清高,滋味甘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成朵.长兴加工紫笋茶的茶树品种(系)现有鸠坑群体种、龙井43、白叶1号、浙农系列、野茶等,但对于适制性何为最佳尚无定论,一直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标准化加工作为紫笋茶标准化生产的重头戏,在长兴近年名茶品质的提升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比较长兴县现有主栽茶树品种和4种典型工艺对紫笋茶品质的影响,提出紫笋茶适宜的品种及其加工工艺,研究结果对促进长兴县今后的茶园建设和标准化加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辉龚淑英魏明香朱作春陆文渊夏建峰聂式忠陈民华
关键词:茶树品种紫笋茶茶品质品种(系)历史名茶龙井43
平水日铸茶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及其产品品质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推广、建设在解放前一度几濒失传的历史名茶——平水日铸茶及其品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品质评价与精制拼配岗位与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局进行了产品加工工艺规范化、技术与产品标准化研究。2010年至今,建设了平水日铸茶生产线2条,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达到并超过原来单机生产的产品品质,并总结出了一套平水日铸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
曹婷婷龚淑英金银永徐鹏程杨节胡书琴魏明香谷兆骐刘婉琼
关键词:生产线产品品质工艺参数
不同采制时间对‘白叶1号’紫笋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了白叶1号茶树品种的不同采制时间对长兴紫笋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白叶1号加工的紫笋茶外形和叶底质量有下降趋势,但在开采约1周之后至结束约1周之前期间滋味、香气和汤色均较佳;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比较稳定,茶多酚的量呈上升趋势,氨基酸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开采1~2周的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均比较好。
王辉龚淑英魏明香曹婷婷陆文渊夏建峰聂式忠吴厚明
机采与手采鲜叶加工平水日铸茶工艺、品质及成本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谷兆骐曹婷婷陈国荣万景红龚淑英徐鹏程魏明香
关键词:机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