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凌鲲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细胞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肠癌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磷酸化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磷酸
  • 2篇磷酸化
  • 2篇麻醉方法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抵抗
  • 2篇不同麻醉方法
  • 2篇KRAS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

机构

  • 7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黄凌鲲
  • 5篇王静宇
  • 3篇曾宾
  • 2篇康承斌
  • 1篇陈录平
  • 1篇李斌
  • 1篇张安生
  • 1篇谢竹青
  • 1篇欧潇
  • 1篇朱小玲
  • 1篇王剑鸣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南药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右美托嘧定和睡眠-清醒-睡眠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唤醒麻醉的临床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定(DEX)与睡眠-清醒-睡眠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唤醒麻醉的临床比较。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脑功能区肿瘤病人,按数字表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定麻醉组(DEX组)、睡眠-清醒-睡眠麻醉组(AAA组),每组20例。记录病人入手术室平静后(T_0)、开颅时(T_1)、唤醒前(T_2)、唤醒后5 min (T_3)、再次深度麻醉后15 min (T_4) 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T_0、T_3、T_4时血糖、乳酸值、皮质醇、IL-6。并记录清醒期间呛咳、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统计住院天数。结果相比较T_1,两组MAP在T3时均显著升高(P <0.05);相比较DEX组,AAA组在T_3时MAP显著增高(P <0.05)。两组T_2、T_3时心率均显著高于T_1时(P <0.05);DEX组T_1~T_4时心率均低于AAA组(P <0.05)。两组T_3、T_4时血糖、乳酸值、皮质醇、IL-6含量较T_0时显著升高(P <0.05)。与DEX组比较,AAA组在T_3、T_4时血糖、乳酸值、皮质醇、IL-6显著升高(P <0.05)。与AAA组比较,DEX组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 <0.05)。结论 DEX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更小、唤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同时能够减少住院天数。
邓惠尹黄凌鲲曾宾李斌谢竹青
关键词:唤醒麻醉
结肠癌KRAS蛋白磷酸化与化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结肠癌治疗的靶点。然而耐药性一直是治疗结肠癌的难点。为了减少耐药事件的发生,针对个体化的基因检测将为解决耐药性提供新方案。方法 :收集52例晚期结肠癌临床标本和资料,免疫染色检测了5-FU治疗对抗和不对抗患者中,磷酸化KRAS表达情况。结果 :在5-FU治疗对抗组,磷酸化KRAS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不对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磷酸化KRAS表达情况将为晚期结肠癌个体化化疗提供参考。
王静宇黄凌鲲
关键词:结肠癌化疗抵抗
白藜芦醇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地探讨白藜芦醇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白藜芦醇处理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后,通过细胞生长实验和MTT增殖实验来探讨其对HCT116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和Wnt信号通路靶基因c-Myc和cyclinD1的表达,检测白藜芦醇对Wn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HCT116的生长增殖,降低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抑制Wnt信号通路靶基因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为白藜芦醇抗肿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王静宇黄凌鲲王剑鸣
关键词:白藜芦醇结肠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纯全麻者为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为治疗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及CD8+T细胞亚群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2的浓度。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血清IL-2浓度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T细胞及IL-2下降程度不如对照组患者明显,且恢复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复合麻醉较单纯全麻的免疫抑制效应低且恢复较快。
黄凌鲲王静宇曾宾康承斌欧潇
关键词:麻醉方法肿瘤免疫功能IL-2
结肠癌KRAS蛋白磷酸化与化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结肠癌治疗的靶点。然而耐药性一直是治疗结肠癌的难点。为了减少耐药事件的发生,针对个体化的基因检测将为解决耐药性提供新方案。方法:收集52例晚期结肠癌临床标本和资料,免疫染...
王静宇黄凌鲲
关键词:结肠癌化疗抵抗
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手术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癌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在麻醉前和麻醉后4h抽取静脉血,Trizol法抽提RNA,RT-PCR检测IL-1β、IL-6、IL-8的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间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无差别,麻醉4h后全麻组外周血IL-1β、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不同麻醉方法对细胞因子的分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单纯全麻将增强肝癌手术病人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
黄凌鲲王静宇曾宾陈录平朱小玲
关键词:麻醉方法肝癌炎性细胞因子MRNA
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行尿道下裂矫形术的患儿,年龄1~4岁。随机分为骶管麻醉组(Ⅰ组),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组(Ⅲ组),每组30例。术前均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随机分组实施麻醉。记录术前基础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后10min的心率和MAP,记录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Ⅰ组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与Ⅱ,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实施麻醉后、术中及术后心率平稳,Ⅱ组术中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手术采取骶管麻醉,术中、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很少出现躁动,较单纯静脉全麻及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有一定优势。
康承斌张安生黄凌鲲
关键词:麻醉小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