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承斌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2篇手术
  • 2篇小儿
  • 2篇麻醉方法
  • 2篇静脉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短小手术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作用
  • 1篇用药
  • 1篇三种麻醉方法
  • 1篇输注
  • 1篇术中镇静
  • 1篇尿道
  • 1篇尿道下裂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插管
  • 1篇中心静脉

机构

  • 6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康承斌
  • 3篇曾宾
  • 2篇黄凌鲲
  • 2篇张安生
  • 1篇李洪涛
  • 1篇肖黎波
  • 1篇王静宇
  • 1篇欧潇
  • 1篇龙志忠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椎管内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对术中镇静以及术后遗忘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对术中的镇静作用和对术后遗忘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择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咪唑安定组患者入室后(实施麻醉前10min)肌内注射咪唑安定0.1mg/kg,苯巴比妥钠组患者入室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价两组入室前、入室后、麻醉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24h评价患者对麻醉操作及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后MAP、HR无明显变化(P>0.05),苯巴比妥钠组麻醉时MAP、HR较入室前及咪唑安定组明显升高(P<0.05~0.01);咪唑安定的镇静作用优于苯巴比妥钠(P<0.05);咪唑安定组对麻醉和手术操作的完全遗忘率为43.3%,不全遗忘率为56.7%,而苯巴比妥钠组的不全遗忘率为24.4%,无遗忘率为7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10min肌内注射咪唑安定0.1mg/kg,可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既安静又能配合麻醉和手术体位,对麻醉和手术操作有很好的镇静和记忆遗忘作用。
康承斌张安生龙志忠
关键词:麻醉前用药咪唑安定苯巴比妥钠
三种麻醉方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对比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对比评价三种麻醉方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120例ASA Ⅰ~Ⅱ级行短小择期手术患儿,平均随机分为3组,即喉罩组(Ⅰ组)、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和气管插管组(Ⅲ组).Ⅰ组静脉缓慢给予芬太尼和异丙酚,置人喉罩并让其自主呼吸.Ⅱ组患儿采用异丙酚和氯胺酮持续静脉泵注.Ⅲ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持续静脉泵注.记录诱导前后、插管时即刻、拔管后5 min的MAP、HR和术中SPO2水平、术中肢体活动情况,记录苏醒期患儿躁动、呛咳、拔管后出现不良反应地例数;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送返病房的时间.结果 HR和MAP指标在Ⅲ组插管时即刻、拔管时即刻与诱导前和Ⅰ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术中肢体活动Ⅱ组发生率20%明显高于Ⅰ组5%(P<0.05),其呼之睁眼时间(26.0±5.6)min和送返病房的时间(32.2±7.3) min显著长于另外两组,Ⅲ组呛咳和咽喉不适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在小儿择期短小手术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与传统静脉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有一定的优势.
李洪涛康承斌肖黎波
关键词:喉罩小儿气管插管
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术在儿童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术在儿童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75例手术患儿麻醉采用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术。结果:1次穿刺成功64例(85.3%),2次穿刺成功8例(10.7%),未穿刺成功3例(4.0%),总成功率为96.0%。除误穿动脉2例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低位颈内穿刺法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方法,适用于儿童麻醉。
曾宾康承斌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放血麻醉儿童
小儿术中不同类型输液对K^+、Na^+、HCO3^-和血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分析小儿术中不同类型输液对K^+、Na^+、HCO3^-和Glu的影响。方法100例行非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分为4组,每组25例,盐水组(A组)、平衡盐液组(B组)、糖盐组(C组)、糖组(D组)。4组均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均在20~50min之内。结果B组K^+稳定,HCO3^-显著上升,C组和D组Glu显著上升,D组K^+显著下降,盐水组(A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儿术中尽量避免输注含糖的液体。
康承斌曾宾
关键词:输注静脉内
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行尿道下裂矫形术的患儿,年龄1~4岁。随机分为骶管麻醉组(Ⅰ组),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组(Ⅲ组),每组30例。术前均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随机分组实施麻醉。记录术前基础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后10min的心率和MAP,记录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Ⅰ组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与Ⅱ,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实施麻醉后、术中及术后心率平稳,Ⅱ组术中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手术采取骶管麻醉,术中、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很少出现躁动,较单纯静脉全麻及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有一定优势。
康承斌张安生黄凌鲲
关键词:麻醉小儿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纯全麻者为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为治疗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及CD8+T细胞亚群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2的浓度。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血清IL-2浓度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T细胞及IL-2下降程度不如对照组患者明显,且恢复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复合麻醉较单纯全麻的免疫抑制效应低且恢复较快。
黄凌鲲王静宇曾宾康承斌欧潇
关键词:麻醉方法肿瘤免疫功能IL-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