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琪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矢状
  • 3篇气管
  • 3篇气管插管
  • 3篇CT三维
  • 3篇插管
  • 3篇成像
  • 2篇乳腺
  • 2篇三维重建
  • 2篇上气道
  • 2篇矢状面
  • 2篇矢状位
  • 2篇解剖学
  • 2篇CT三维重建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代谢
  • 1篇碘浓度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早期
  • 1篇血流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佟琪
  • 6篇朱斌
  • 4篇王幸双
  • 4篇汪小海
  • 2篇李文媛
  • 2篇辛小燕
  • 2篇李茗
  • 2篇张冰
  • 1篇杨云
  • 1篇申景涛
  • 1篇陆芳菲
  • 1篇瞿丽萍
  • 1篇李文媛
  • 1篇乔军
  • 1篇刘宁
  • 1篇黄倩
  • 1篇徐鑫
  • 1篇肖玲燕
  • 1篇顾勤

传媒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了解上呼吸道矢状面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5例,年龄2~78岁,利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呼吸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并进行以下8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D3)、下颌骨长度(D4)及角α、β、γ、δ。术前检查患者头颈部后仰是否受限,记录插管时普通喉镜下声门暴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次数、插管失败例次。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分析解剖学参数等指标与声门暴露程度及插管次数的关系。结果155例患者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为I~Ⅲ级,插管次数均≤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判别分析显示,角α、β、γ、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等指标对气管插管时声门暴露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72.9%;D1/D2、D4/D2、角β、δ、年龄、头颈部活动度、声门暴露程度等对插管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判别符合率为92.3%。结论上呼吸道矢状位解剖学参数中DI/D2、D4/D2、角a取7、8等与声门暴露及插管次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将这些解剖学特点结合患者年龄和头颈部活动度共同分析,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气道评估手段。
王幸双汪小海李文媛徐鑫佟琪朱斌
关键词:CT三维重建气管插管
能谱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能谱方法扫描的乳腺癌患者21例,同时分析21例健康人的乳腺作为对照组。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分析单能量图、碘图及混合能量图对肿块的显示情况,测量乳腺病灶和正常腺体CT值、碘浓度,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乳腺癌病灶在能谱CT的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上均能清楚的显示。病灶在55 keV单能量图的增强CT值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70.65 HU vs 44.95 HU,P<0.001);病灶碘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9 mg/ml vs 0.36 mg/ml,P<0.001)。结论能谱CT的多参数图像能清楚的显示乳腺癌病灶,碘摄取值作为能谱CT的定量参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辛小燕荣萍张艳秋杨雯佟琪申景涛王玉婷吕品李茗张冰
关键词:乳腺癌碘浓度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矢状位解剖结构分析:CT三维重建法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行头颈部上气道螺旋CT扫描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1例(强直组),无困难气道因素普通患者41例(对照组),年龄20 ~ 60岁,男性,采用AW 4.4 workstation 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正中矢状位图像,并测量以下10项指标: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弧线距离(D1)和直线距离(D2),上颌骨长度(D3),下颌骨长度(D4),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5),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6),上切牙下缘、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分别以会厌根部和上切牙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α、β),上切牙下缘、下颌骨下缘最远端、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最远端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γ),上切牙下缘、硬腭后缘、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强直组D1、D2、D3、D4和D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6、角α和角δ增大,角β和角γ减小(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具有特异性改变,选择相应弯曲度大的喉镜镜片可能有助于气管插管的成功.
王幸双汪小海李文媛佟琪朱斌
乳腺扩大整形术后并发症的MRI征象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扩大整形术后并发症的MRI征象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乳腺扩大整形术后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分析不同隆乳材料并发症的MRI表现。结果 34例中,14例(19只)乳腺假体包膜破裂。13只破裂的硅胶假体中,9只硅胶假体囊内破裂的MRI征象有"舌"征、"飘带"征及"匙孔"征;4只囊外破裂,除了"飘带"征及"匙孔"征象外,在纤维囊外可见到高信号的游离假体影。6只水凝胶假体破裂的MRI征象表现为"聚集型"破裂和"游离型"破裂。34例中,14例出现感染。MRI表现为假体结构未形成,乳腺腺体结构紊乱、模糊,T2W压脂相可见腺体内散在线条样或小斑片样稍高信号影,或伴有脓肿形成。34例中,6例患者合并良性病变。囊肿MRI表现为囊性信号,纤维腺瘤根据所含水分不同,信号有差异,MR动态增强可见早期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不同隆胸材料术后并发症的MRI征象有一定特点,MR是指导术后并发症处理的较好的检查方法。
辛小燕佟琪李茗陆芳菲黄倩瞿丽萍朱斌张冰王强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水凝胶硅胶假体
老年患者上气道矢状面解剖学结构增龄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临床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患者142例,男71例,女71例,年龄20-94岁,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94岁),采用AW4.4 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矢状位图像,在重建图像上选择正中矢状位图像并进行以下6项指标的测量和计算: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弧线距离(D1)、直线距离(D2)及两者之间的比值(D1/D2)、上颌骨的长度(D3)、下颌骨的长度(D4)、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5)。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的D1和132值均明显增大,中年组和老年组的195值均明显增大(P〈0.05)。三组患者的D1/D2值、D3和13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男性D1、D2和D5值均明显大于女性,青年组男性D1/D2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三组患者组内男女D3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老年组男性D4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上气道解剖学结构具有增龄性改变,了解其变化特点有益于临床气管插管的实施。
王幸双汪小海李文媛佟琪朱斌
关键词:CT三维重建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困难度与CT矢状位甲颏高度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甲颏高度在国人困难气道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具有术前头颈部CT扫描资料,以及麻醉手术时气管插管患者80例,根据直接喉镜暴露下声门显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组1为I~Ⅱ级病例,组2为Ⅲ级病例。采用AW4.4workstation的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矢状位图像,进行以下5项指标的测量和计算:口唇至下颌的长度(a),下颌至颈部皮肤连线的长度(b),下颌至颈部的垂直距离即甲颏高度(c),口唇至颈椎前软组织的垂直距离(d),下颌的角度即a、b两线以下颌为顶点的夹角(角a)。结果两组C值[(3.97±0.82)cm比(3.64±0.6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患者d值显著大于组1[(8.69±0.48)cm比(8.25±0.8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患者的c/d值以及c/a值显著小于组1[(0.42±0.07比0.48±0.12,0.80±0.18比0.95±0.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甲颏高度在国人困难气道中的评估作用并不显著。但是,下颌至颈部的垂直距离与口唇至颈椎前软组织的垂直距离的比值,以及下颌至颈部的垂直距离与口唇至下颌的长度的比值与困难气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杨云汪小海王幸双佟琪朱斌
关键词:成像气管插管
功能磁共振监测家兔失血性休克早期脑代谢及脑血流的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灌注成像(PWI)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早期脑部能量代谢及脑部血流的变化。方法:对9只新西兰家兔行右侧股动脉置管,10 min内释放40%血容量制造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40 mm Hg),分别于休克前(T0)及休克30 min(T1)、90 min(T2)、150 min(T3)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并行动脉血气分析。使用Achieva 3.0 T磁共振扫描仪分别行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 MRS)及磁共振磷谱(31P MRS),测定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乳酸/肌酸(Lac/Cr)及磷酸肌酸/无机磷酸(Pcr/Pi)、磷酸一酯(PME);同时行PWI,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量(r CBV)及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随着时间从T0~T3,家兔代谢性酸中毒加深,脑部Pcr/Pi降低(P<0.05),PME升高(P<0.05),NAA/Cr及Lac/Cr则无明显变化(P>0.05);r CBF、r CBV及MTT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家兔已出现脑组织代谢紊乱,表现为无氧代谢增加,此时脑血流量增加,但血流速度减慢。
肖玲燕顾勤刘宁朱斌佟琪乔军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家兔功能磁共振成像脑代谢脑血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