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卡尼汀对心力衰竭大鼠PPAR-α及三磷酸腺苷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LC)对心力衰竭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LC低浓度组、LC高浓度组,每组15只。心力衰竭模型组和LC低、高浓度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3 mg/(kg·d)]连续腹腔注射5 d建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LC低、高浓度组在首次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同时给予LC腹腔注射[80、160 mg/(kg·d)]。6周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取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心肌ATP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PAR-α蛋白表达。结果心脏彩超示LC低、高浓度组心功能较心力衰竭模型组明显改善,且LC高浓度组较LC低浓度组改善明显(P<0.05)。与心力衰竭模型组比较,LC低、高浓度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心肌ATP水平及PPAR-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LC高浓度组较LC低浓度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 LC可能通过影响PPAR-α表达来改善心力衰竭心脏结构改变,改善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其效应呈剂量相关性。
- 王玲张美丹李若林刘杰侯善荣
- 关键词:左卡尼汀能量代谢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 2017年
- 目的运用超声测定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中膜横切面积(IMCSA),探讨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51例DM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病变情况分为DM合并冠心病(CHD)组(92例)和单纯DM组(59例),再根据病变情况将DM合并CHD组分为DM合并单支病变组(20例)、DM合并双支病变组(39例)及DM合并多支病变组(33例)。超声测得所有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IMCSA。DM合并CHD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为A组和B组,并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DM合并冠脉双支、多支病变组患者颈总动脉IMT高于单纯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患者颈总动脉IMCSA大于单纯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5,P<0.01,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发生率亦增加(P<0.05)。B组Fg(4.28±1.15)g/L,UA(319.9±96.7)μmol/L,Hs-CRP(3.27±0.61)明显高于A组(3.75±1.14)g/L,(281.3±77.4)μmol/L,(2.98±0.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发生多支、双支、单支狭窄者分别为23例(46.0%)、15例(30.0%)、12例(24.0%),A组发生多支狭窄者仅8例(19.0%),双支狭窄者11例(26.2%),单支狭窄者23例(54.80%),B组发生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IMT增厚者43例(86.0%),而A组显示IMT增厚者19例(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结合颈总动脉平均IMT及IMCSA增加提示DM患者可能存在冠脉粥样硬化,有助于决定是否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Hb A1C水平的高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严格控制其Hb A1C水平。
- 惠波惠钊颖侯善荣孔光明戴红艳邵一兵
- 关键词: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扩张性心肌病大鼠心肌TGF-β1及心脏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阿霉素所致扩张性心肌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SD雄性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扩心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每组15只。扩心模型组和低、高剂量给药组给予阿霉素[2 mg/(kg·w)]连续腹腔注射6周建造扩张性心肌病模型,低、高剂量给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 mg/(kg·d),2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灌胃治疗。6周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取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低、高剂量给药组心肌病理学显示心肌细胞形态、纤维排列、炎症细胞浸润与扩心模型组相比有所改善;心脏彩超显示高剂量给药组左室扩张、心功能降低较扩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扩心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给药组血清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5),心肌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以高剂量给药组差异最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扩张心肌病心脏结构改变,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与低剂量相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作用更显著。
- 田艳侯善荣刘建立孙兴盛黄丽红
-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阿托伐他汀转化生长因子-Β1心脏结构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时间高血糖会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可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病理基础均是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生长激素,其负责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和存活,特别是在循环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影响代谢平衡、血管舒张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修复。IGF-1可以改善糖尿病病情,减慢其血管并发症的进展,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仍需深入研究,以为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提供新思路。
- 朱铭悦柳芸菁张诗慧侯善荣
- 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糖尿病患者的MPV、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 2016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共150例分为三组,其中101名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共72人,B组(糖尿病非冠心病组)共29人。对照组为排除糖尿病且冠脉造影正常者共49人。入院次日检测空腹血常规(含MPV),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应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A组和B组的脂联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A组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M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MPV水平高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脂联素水平负相关(r=-0.59,P<0.001),Gensini评分与MPV正相关(r=0.56,P<0.001)。结论:脂联素、MPV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而脂联素可能通过拮抗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程度,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李明莉史君英王玲黄涛杨冉王庆国侯善荣
-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脂联素血小板平均体积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脂联素≤4.5 mg/L组10例(观察组)、脂联素>4.5 mg/L 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6个月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4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加重各2例。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不同,其6个月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各异;表明血清脂联素水平可预测ACS患者的预后。
- 王宇彬马娟侯善荣韩百智李敬田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心血管事件
- 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作用
- 2020年
- 目的 探讨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方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以及对hs-CRP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于该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瑞舒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 分析.结果 治疗组对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8%、70.0%(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方案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有利于冠心病病人早期康复,适合较大范围临床推广应用.
- 柳芸菁王晓旭侯善荣杨浩
- 关键词:通心络瑞舒伐他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优甲乐)对慢性心衰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难治性心衰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素(优甲乐)。治疗后观察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心脏超声心动图指标、6min步行实验及心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甲状腺中毒表现。治疗组治疗后的LVDd,E/A,LVEF,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实验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心衰伴低T3综合征患者经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对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张美丹王玲刘杰侯善荣
- 关键词:慢性甲状腺素心功能分级
-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 2008年
- 目的总结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36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用常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详细记录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各种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23例有明确冠状动脉病变,13例患者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症状相关的冠状动脉病变中,涉及右冠状动脉病变16例,前降支病变10例,回旋支病变5例。7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29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临床随访结果满意。结论大多数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病变。
- 刘建立徐国红侯善荣李敬田宋书凯
- 关键词:心绞痛变异型冠状动脉造影ST段抬高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预测检测HCY及UA水平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判断病情的指标。方法将8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中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余2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根据造影结果再将AMI组和UAP组部分患者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各15、14、1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CY、UA水平,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CY和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和U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41,P<0.01)。结论血清HCY和UA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的水平能反映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万荣马建亮郭水连侯善荣汪进张慧英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冠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