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惠勇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结核
  • 6篇肺结核
  • 2篇低剂量
  • 2篇低剂量CT
  • 2篇术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放射摄影
  • 2篇放射摄影术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况
  • 1篇药物性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造影剂
  • 1篇造影剂渗漏

机构

  • 9篇广州市胸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冯惠勇
  • 5篇宋敏
  • 4篇黎惠如
  • 4篇方伟军
  • 3篇张晖
  • 3篇俞新华
  • 2篇刘文
  • 2篇汪福康
  • 1篇任会丽
  • 1篇李蔚宇
  • 1篇李子平
  • 1篇王簕
  • 1篇冯玉娣
  • 1篇吴惠琼
  • 1篇张志

传媒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结核病与肺部...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CT表现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CT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73例,根据其图像特点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按图像特点分为6型,其中多空洞型7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无结核播散灶;肺间质型20例,表现为肺内大片细网织样密度增高影,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病变区内部分病灶融合实变,并可见多发垂直于胸膜的小叶间隔增厚影;雪花型16例,4例合并间质型,表现为多发腺泡样结节沿小支气管及其分支周围分布,受累各级支气管管腔充盈,内形成多发"小树芽征"及小叶性实变;肿块型29例,病灶边缘可见光滑、深分叶、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未见短毛刺征,病灶平扫为等密度,其中3例肿块呈薄壁或厚环形强化,7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1例,表现为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内出现假性动脉瘤;实变型4例,为多发段、叶实变,段、叶支气管腔内无异常改变。结论 6种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中,肺间质型、雪花型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有一定特异性,但所有类型需结合临床、化验检查等做出诊断。
宋敏刘文方伟军冯惠勇黎惠如张晖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低剂量CT在继发性肺结核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探讨在肺结核长期随访CT检查中应用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 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例行随访检查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择其中70例行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组),70例行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组).对两组的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别针对组织器官边缘、组织间密度差别、图像伪影、图像噪声共计4项标准进行评分,每项标准满分为1分,每例患者满分为4分).并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然后分别在不对比前片和对比前片的2种情况下书写CT诊断报告,分析比较2次诊断报告的变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未发生变动得4分;影像描述部分有变动,而诊断结论无变动得3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发生变动,但主要诊断结论无变动,则得2分;影像描述和诊断结论均发生变动,且有部分主要诊断结论发生变动,则得1分;主要诊断结论完全不一样,则得0分).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评分、诊断报告变动评分、辐射剂量方面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是(3.268±0.463)分、(3.507±0.448)分;诊断报告变动评分分别是(2.929±0.983)分、(3.186±0.952)分;辐射剂量的CTDIvol分别是(10.417±1.190) mGy、(19.214±1.956) mGy,DLP分别是(94.514±13.844) mGy×cm、(177.129±17.048)mGy× cm.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的CTDIvol、DL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02;t=32.149,P<0.001;t=31.474,P<0.001);在诊断报告变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P=0.118).结论 低剂量CT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对于诊断报告无显著影响;低剂量CT应该成为肺结核治疗后随访检查中CT检查的常规应用模式.
俞新华黎惠如汪福康冯惠勇李蔚宇
关键词:随访研究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对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的作用。方法:840例CT增强扫描的肿瘤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强化头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渗透率。结果:治疗组渗透率为0.21%,扫描成功率99.05%;对照组渗透率为12.38%,扫描成功率90.00%。结论:肿瘤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检查能有效减少造影剂渗漏,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冯惠勇俞新华
关键词:肿瘤静脉留置针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
婴幼儿肺结核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婴幼儿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胸内结核婴幼儿胸部MSCT影像资料,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肺内病灶进行分类。结果 76例中,男女之比为48∶28。粟粒型肺结核有7例,合并空洞6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5例。6例无肺内浸润灶;单肺叶受累18例;4个或4个以上肺叶受累31例,其中右上肺受累48例,右中肺43例,右下肺53例,左上肺36例,左下肺40例。根据CT特征将肺内病灶分为5种类型:(1)结节型:肺内病灶主要表现为结节者,共16例;(2)炎症型:肺内病灶为磨玻璃影、斑片、条索和(或)实变者,共24例;(3)肿块型:肺内病灶以团块为主者,共19例;(4)粟粒型:共7例;(5)支气管内膜结核型:4例。共71例病例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在2R(75.00%)、4R(76.32%)、5区(57.89%)、7区(76.32%)、8区(68.42%)及10R(75.00%)、11R(64.47%)。肿大淋巴结平扫以中等密度为主,内出现钙化有40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39例。合并左侧胸膜炎8例,合并右侧胸膜炎9例。结论婴幼儿肺结核以肺内病灶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但多数肺内病灶形态与原发综合征不同,肺门及纵隔、腋窝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结钙化常见,内膜结核、胸膜炎及空洞的发生率不高。
宋敏刘文方伟军李子平冯惠勇黎惠如张晖
关键词:婴幼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低剂量CT在肺癌术后短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常规CT和低剂量CT的对比研究,探讨低剂量CT在肺癌术后短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3例肺癌术后短期内复查CT的患者,50例(A组)行常规CT扫描,33例(B组)行低剂量CT扫描。分别从图像质量和临床需求角度出发对所有CT图像进行评分,并记录每个病例的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比较二组之间的评分和辐射剂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二组在图像质量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705±0.314、3.311±0.442,在临床需求方面的平均得分为2.670±0.373、2.561±0.410,CTDIvol分别为(19.248±1.532)mGy、(10.138±1.113)mGy,DLP分别为(170.180±19.259)mGy*cm、(99.061±14.504)mGy*cm。二组在图像质量、CTDIvol、DLP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临床需求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CT完全能满足临床对于肺癌术后短期复查的需求,并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俞新华汪福康宋敏冯惠勇王簕张志
关键词: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破溃后的CT表现及其治疗转归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破溃后的CT表现特点并对其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方法搜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并发破溃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淋巴结破溃的位置而将其分成3组:只向气管支气管内破溃为气管支气管组39例;只向肺内破溃为肺组13例;同时向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破溃为气管支气管-肺组2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CT表现征象,总结破溃淋巴结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52例患者共有84个破溃淋巴结。气管支气管组共23个淋巴结,14个肿大淋巴结并相应支气管水肿增厚的黏膜、肉芽局部向支气管腔内呈结节状突出,CT增强扫描示13个淋巴结坏死区向气道内突出,1个为均匀强化表现,其余9个淋巴结相应瘘口侧的气道壁欠光滑但无结节征象。肺组共13个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跨纵隔-肺、肺门-肺组织形成结节状或者肿块状,肺内病灶周围可见晕征或斑片状模糊影,CT增强扫描示12个淋巴结呈环形或分隔样强化,其内坏死区局部向肺组织内延伸,1个呈均匀强化。气管支气管-肺组患者共48个淋巴结,并发纵隔及肺门多区域多淋巴结明显肿大,其中11个向气道内、20个向肺组织内突出,CT增强扫描示后淋巴结内坏死区向瘘口侧突出,除了1个均匀强化,其余16个淋巴结相应瘘口侧的气道壁欠光滑但无结节征象。经抗结核药物、向气道内破溃的淋巴结同时经支气管镜钳取肉芽肿、抽吸坏死物等治疗,患者遗留瘘口处支气管狭窄33例,肺内遗留瘘口相关的纤维硬结灶18例。结论成人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发生破溃,以向气管支气管内、肺内破溃为主,CT平扫及增强有助于其早期诊断;破溃的纵隔和肺部淋巴结结核治疗后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瘢痕性狭窄。
宋敏方伟军黎惠如任会丽张晖冯惠勇
关键词:纵隔诊断显像
浅谈健康教育与结核病防治
2016年
健康教育工作是肺结核病疫情防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围绕肺结核病预防及治疗管理的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健康教育工作细节,形成完善的肺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体系,以更为有效地发挥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病防控中的作用。
冯惠勇
关键词:肺结核健康教育
儿童耐药肺结核的CT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耐药肺结核患者的CT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儿童耐药肺结核29例为耐药肺结核组(DR组);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结核病患儿87例,归为敏感组(DS组)。匹配原则为同性别、年龄±2岁。两组患儿按照年龄将0~岁患儿分为耐药1组(DR1组)12例、敏感1组(DS1组)36例,将5~14岁患儿分为耐药2组(DR2组)17例、敏感2组(DS2组)51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患儿与敏感患儿的CT特征,总结耐药结核病儿童的CT表现特征。结果DR1组与DS1组、DR2组与DS2组的肺内病灶累及双肺各叶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8/12)和30.56%(11/36)、52.94%(9/17)和23.53%(1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07、5.167,P值分别为0.027、0.023)。DR1组及DS1组肺内多发结节状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83.33%(10/12)、44.44%(16/36),肺实变发生率分别为50.00%(6/12)、86.11%(31/36),出现胸腔积液者分别为8.33%(1/12)、38.89%(14/36),支气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2)、52.78%(1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83、6.644、3.911、4.769,P值分别为0.019、0.010、0.048、0.029)。DR2组及DS2组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1.76%(2/17)、43.14%(22/51),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47.06%(8/17)、21.57%(11/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5、4.115,P值分别为0.019、0.043)。结论DR组的CT特征是肺内病变范围较DS组广泛;0~岁年龄组的耐药肺结核患儿的肺内以多发结节状病灶常见;5~14岁年龄组的耐药肺结核患儿的支气管狭窄发生率较高。
宋敏方伟军韩远远冯惠勇
关键词:年龄组疾病特征
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的影响
2023年
分析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2022年5月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者20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术后少数患者发生窒息、尿潴留、胸痛、低热、感染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总发生率1.00%,与对照组的7.00%对比较低(P<0.05)。护理前两组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无差异性,护理后组内对比均低于护理前,但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评分较低(P<0.05)。两组间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88.24±2.45)分,高于对照组的(82.52±3.15)分(P<0.05)。结论 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于调节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也具有显著优势。
吴惠琼冯惠勇冯玉娣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心理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