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颖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2篇抑素
  • 2篇生长抑素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行为
  • 2篇胃肿瘤
  • 2篇PCNA
  • 2篇CD44V6
  • 1篇胆道
  • 1篇胆道肿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癌组织
  • 1篇胆囊炎
  • 1篇胆囊肿瘤
  • 1篇胆系
  • 1篇胆系恶性肿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组织化学

机构

  • 6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兰州医学院

作者

  • 6篇冯颖
  • 4篇曾峰
  • 4篇周彦明
  • 4篇李玉民
  • 3篇石斌
  • 2篇黎卫平
  • 2篇曹农
  • 1篇蒋敏
  • 1篇李汛
  • 1篇王刚
  • 1篇马博
  • 1篇朱骏
  • 1篇朱有权
  • 1篇朱有全
  • 1篇周文策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癌症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长抑素在胃癌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3
2003年
为研究胃癌组织中生长抑素 (SS)与c Fos ,c Jun表达的相互关系 ,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57例胃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和c Fos ,c Jun的分布及其定位 ,结合胃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分析其表达特征及意义。结果显示 :胃癌组织中SS阳性表达率为 36 .2 % ;c Fos及c Ju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4%和 70 .2 % ;c Fos和c Jun的表达在SS阳性及SS阴性胃癌组中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c Fos,c Jun与SS表达有拮抗性 ,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 ,SS ,c Fos和c Jun的表达亦呈下降趋势 ;SS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c Fos和c Jun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无关。生长抑素通过抑制c Fos和c Jun参与了胃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生长抑素对 c Fos和c Jun
石斌李玉民周彦明冯颖
关键词:生长抑素
癌基因c-Fos、c-Jun在胆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周彦明李玉民朱有全曾峰冯颖石斌
关键词:胆道肿瘤C-FOSC-JUN癌基因
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组织中EGF、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03年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胆囊炎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观察EGF、EGFR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胆囊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1例胆囊癌、26例单纯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EGF、EGF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EGF、EGFR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63.4%、70.7%)、不典型增生(71.4%、85.7%)中分别高于单纯增生(15.4%、27%)和正常胆囊组织(0%、0%)(P<0.01);PCNA评分有随胆囊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的趋势,在正常胆囊组织、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中分别为1.0、1.0、1.9288±0.9972和3.0488±0.669,(P<0.01);EGF、EGFR表达与PCNA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EGFR、PCNA的表达与胆囊癌TNM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EGFR的表达参与胆囊癌的发生,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
周彦明李玉民曹农冯颖曾峰
关键词:胆囊肿瘤EGFEGFRPCNA
贲门癌生长抑素表达特征的研究
2003年
[目的]研究贲门癌组织中生长抑素的表达特征及与生物学行为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贲门癌及31例胃窦癌组织生长抑素的表达。[结果]贲门癌组织中生长抑素的表达率为21.8%,胃窦癌生长抑素的表达率为48.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表达强度前者亦低于后者,生长抑素表达阴性的贲门癌分化较差、淋巴结转移广泛。[结论]贲门癌组织中生长抑素的表达水平较胃窦癌偏低,其生物学行为与生长抑素的表达有相关性。
石斌李玉民朱有权周彦明冯颖曾峰曹农李汛周文策
关键词:贲门肿瘤胃肿瘤生长抑素生物学行为
胃癌的CT征象与PCNA、CD44V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PCNA与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8例胃癌标本中PCNA, CD44V6表达情况,并就其结果与CT表现、手术结果进行对照以探讨其相关性. 结果:胃癌中PCNA及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 (38/48)和72.9%(35/48);PCNA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而与分化程度、Borrman分型无关(P>0.05); 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大体分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显示病变进展程度以及TNM分期方面CT有其独到的优势,PCNA与CD44V6强阳性表达与CT征象中病变胃壁的厚度,胃周脂肪线的消失,周围淋巴结肿大,CT分期, 远处脏器转移均有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变范围无关(P>0.05). 结论:CT征象与PCNA、CD44V6表达有相关性;CT作为胃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相结合,在胃癌的早期诊断,预测肿瘤转移及治疗等方面将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王刚黎卫平冯颖
关键词:CD44V6PCNA胃癌CT征象TNM分期
C-erbB-2、Ki-67和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检测C-erbB-2、Ki-67及CD44v6,探讨这3个指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10例乳腺癌中C-erbB-2、Ki-67和CD44v6表达.并对110例乳腺癌作生存分析.结果在11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Ki-67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9%(56/110)、75.5%(83/110)和71.8%(79/110).C-erbB-2阳性过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erbB-2与CD44v6正相关(P<0.05),与Ki-67无相关性(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只有淋巴结转移,联合C-erbB-2、CD44v6检测是预后不良的指标.结论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C-erbB-2、CD44v6是乳腺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冯颖黎卫平蒋敏马博曾峰朱骏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C-ERBB-2KI-67CD44V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