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梁

作品数:156 被引量:3,639H指数:3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生物学
  • 34篇农业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12篇经济管理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6篇生态
  • 23篇土壤
  • 21篇生态系统
  • 16篇路网
  • 16篇景观
  • 13篇道路网
  • 13篇道路网络
  • 13篇植被
  • 13篇纵向岭谷
  • 13篇纵向岭谷区
  • 12篇植物
  • 1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1篇土地利用
  • 10篇生态效应
  • 9篇NDVI
  • 8篇生物多样性
  • 8篇自然保护
  • 7篇区域生态
  • 7篇污染
  • 7篇流域

机构

  • 13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生...
  • 11篇中国林业科学...
  • 7篇中国土地勘测...
  • 6篇国土资源部
  • 5篇云南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土...
  • 3篇青海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有色金属矿产...
  • 2篇河北水利电力...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交通部科学研...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54篇刘世梁
  • 58篇董世魁
  • 28篇崔保山
  • 18篇苏旭坤
  • 17篇傅伯杰
  • 15篇成方妍
  • 13篇温敏霞
  • 13篇尹艺洁
  • 12篇马克明
  • 11篇董玉红
  • 11篇杨珏婕
  • 10篇邓丽
  • 10篇赵清贺
  • 9篇刘琦
  • 9篇刘国华
  • 8篇王聪
  • 8篇杨敏
  • 8篇吴娱
  • 8篇杨志峰
  • 8篇王军

传媒

  • 34篇生态学报
  • 11篇生态学杂志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科研信息化技...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山地学报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湿地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17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6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公路建设对山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以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为例被引量:45
2006年
以云南省土地利用图为基本图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云南省国际大通道建设对山地景观格局的影响,选择了澜沧江流域中下游两个典型区公路段,通过计算不同缓冲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化研究公路建设对景观格局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道路修建直接导致景观格局改变,斑块数目、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道路建设对缓冲区200 m内的景观格局直接影响最大,200 m外的影响趋于缓和;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缓冲区变化不是很大;分析结果也表明,澜沧江中下游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和地貌差异也导致道路建设对景观格局影响不同。
刘世梁崔保山杨志峰甘淑董世魁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被引量:212
2002年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有机C在农业土壤中分解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分及土壤质地下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根培养实验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 ,秸秆有机C的分解量大于根的分解量 .在温度较低情况下 ,升高温度促进了有机C的分解 ;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促进作用降低 .在非淹水条件下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小 .淹水条件下培养一周后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不随时间而变化 .当含水量为 30 0 g·kg-1和 5 0 0 g·kg-1时 ,有机C分解较快 ,而在 2 0 0 g·kg-1和淹水条件下则分解较慢 ,空白对照培养结果的趋势是分解速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加快 .培养实验的第一个月内 。
黄耀刘世梁沈其荣宗良纲
关键词:环境因子土壤有机碳农业土壤气候变化
云南典型丘陵区茶园有机管理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云南省典型丘陵区有机茶园管理措施,利用坡面土壤侵蚀机理模型——水蚀预报模型(WEPP),模拟了提高植被覆盖率与秸秆覆盖量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茶园还是有机茶园,降雨强度显著影响坡面土壤流失量和泥沙输出量;但坡长不是主要影响因子。秸秆覆盖使得土壤表层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同时也明显降低土壤侵蚀量,特别是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情况下,下降程度更明显;当秸秆覆盖量提高至1.0 kg·m-2时,土壤侵蚀量明显降低。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茶园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土壤侵蚀量有所降低。对不同植被覆盖率和秸秆覆盖量组合效应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措施的综合作用对土壤流失量和泥沙输出量有明显减缓作用,特别当有机茶园覆盖率低的情况下,秸秆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减缓作用更明显。
刘世梁董玉红尹艺洁成方妍董世魁
关键词:土壤侵蚀有机茶园秸秆覆盖植被覆盖率WEPP模型
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效应
崔保山杨志峰董世魁刘世梁白军红刘新会李晓文李绍才胡波翟红娟刘杰魏国良衷平姚维科朱建军姚华荣王娟赵慧赵淑青高丽娜郑钰温敏霞姚敏任丽华
(1)任务来源  该成果主要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之课题“纵向岭谷区重大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系统变化交互作用(2003CB415104)”、国家科技攻关西部重大专项课题“西部大型水电工程对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效应生态系统公路网
异龙湖湖滨带不同环境梯度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被引量:25
2006年
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特征会发生明显的变异,土壤是其重要的表征要素。以纵向岭谷区红河流域异龙湖湖滨带为案例,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不同环境梯度下土壤单个养分指标和土壤养分综合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北部湖滨坡地,海拔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而坡位对其影响较大;北部湖滨农田土壤,水分梯度对钾的影响较大,全氮和有机质则一部分受水分梯度影响,另一部分受径流作用的影响;异龙湖湖滨带土壤养分综合质量指数大小的排序为:南部湖滨农田>北部湖滨农田>北部湖滨坡地>南部湖滨坡地。还探讨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单个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养分综合质量的影响,其中,气温、湿度、坡向和坡型对土壤中磷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坡度和海拔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即水分梯度对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影响最大。
翟红娟崔保山赵欣胜刘世梁胡波姚敏
关键词:环境梯度土壤养分湖滨带纵向岭谷区
坝上草原鱼鳞坑生态修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位置鱼鳞坑的水土保持效果,确定合理的鱼鳞坑布置原则,为生态脆弱区鱼鳞坑选址与效果评估提供实证研究。[方法]以坝上草原千松坝为研究区,在阴坡、阳坡和河谷分别设置样地,对比鱼鳞坑区和对照区的水土状况,分析不同位置鱼鳞坑对生物量、土壤容重、根系层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1)阳坡、阴坡、河谷的鱼鳞坑均增加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深度、TN含量,DOC等指标,降低了土壤容重。(2)阴坡、阳坡、河谷的鱼鳞坑水土保持效果差异较大;阴坡、阳坡鱼鳞坑均能显著增加植被的根系深度(p<0.05)(阴坡104.19%,阳坡42.87%),而阴坡鱼鳞坑对土壤容重、TN含量、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更显著(p<0.05)(分别减少9.26%,增加148.05%,增加136.32%);河谷鱼鳞坑能显著增加土壤氨氮和硝态氮(p<0.05)(125.16%,174.53%)。(3)鱼鳞坑位置、修建时间对水土保持指标影响较大,坡位的影响较小;随着鱼鳞坑修建时间的增长,地上地下生物量、TN含量、根系深度增加,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4)土壤侵蚀严重地区的鱼鳞坑水土保持效果更显著。[结论]鱼鳞坑水土保持效果显著,阴坡鱼鳞坑效果较阳坡显著,河谷鱼鳞坑提高土壤氨氮和硝态氮的效果较阴坡、阳坡显著,且随着鱼鳞坑修建时间增长,水土保持效果增强。应因地制宜地在阴坡、河谷修建鱼鳞坑,以增强鱼鳞坑的水土保持效果。
王岚园王一宁任泳宁黄凌冰孙雨润战金艳刘世梁谢湉
关键词:鱼鳞坑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
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被引量:34
2019年
选取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及其各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平均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探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在人工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以期回答人工恢复的草地植物群落何时才能接近天然草地、人工恢复的时间阈值应为多长等问题,从而为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恢复前5年内,禾本科植物的数量大量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增加了847.6%,植物群落盖度增加了134.5%;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都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恢复8年后植物群落组成达到阶段性的稳定状态,在恢复时间达16—18年后,逐渐向更稳定的状态转化;恢复18年的草地与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Jaccard及Sorensen相似度指数分别为0.596、0.747,Cody差异度指数为9.5。由此可见,建植人工草地的方式恢复退化草地,可在建植8年后达较好的恢复效果;恢复时间达16年以上的人工草地采取适度的调控措施,有利于其向天然草地恢复演替;建植18年的人工草地物种组成情况与天然草地最接近,但仍有差异。因此,"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人工促进恢复,到未退化的状态至少需要18年以上。
武胜男张曦高晓霞许驭丹吴晓慧单席凯刘世梁董全民董世魁温璐
关键词: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群落特征
数据与技术驱动下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评价研究——“人类活动的数量化表征与生态效应”专刊序言
2017年
本期《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人类活动的数量化表征与生态效应"专刊刊登了11篇文章,涉及了不同的主题,其中综述性论文2篇,研究性论文9篇。综述文章分别对城市研究中多源地理大数据的应用和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热点论述。研究性论文方向之一是针对人类活动的数量化表达开展分析,主要是利用灯光数据刻画建设用地的扩展、卫星数据提取干扰特征、无人机刻画公路建设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和通过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对自然遗产地的影响。其二是生态评价和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的信息化数据库的构建,可以体现人类活动与景观服务的数据化框架;河岸带缓冲区的地理信息图谱方法,可以较好地反应生态空间格局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基于MODIS影像和模型分析的方法能够揭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用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城市遥感地表能量的反演与定量分级,也能很好地揭示城市开敞空间的特征与影响,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刘世梁
关键词:生态效应遥感影像生态环境
一种用于生态区域的智能监测与防控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区域的智能监测与防控方法及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农田土壤中滞留的水样品、生态沟渠中滞留的水样品以及人工湿地入口和出口的水样品并获取各个水样品中的相关水质指标;然后通过自动检测生态沟渠中部分水质指标和人工...
赵金博郑少魁刘世梁赵昕月常悦心陈铭
文献传递
大数据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与问题被引量:19
2017年
本文首先论述了大数据的内涵及与生态环境监测有关的大数据特点,阐述了我国生态监测中长期定位观测、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生态环境评价中大数据在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脆弱性、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评价中的应用,分析了大数据在生态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归纳总结了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董玉红刘世梁张月秋侯笑云成方妍
关键词:大数据生态环境监测生态评价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