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惠生

作品数:114 被引量:661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溃疡
  • 27篇幽门螺
  • 23篇幽门螺杆菌
  • 23篇螺杆菌
  • 21篇十二指肠
  • 20篇出血
  • 16篇十二指肠溃疡
  • 16篇消化性溃疡
  • 16篇疗效
  • 16篇内镜
  • 16篇肠溃疡
  • 10篇食管
  • 10篇疗法
  • 10篇脑病
  • 10篇肝性
  • 10篇肝性脑病
  • 8篇曲张
  • 8篇肿瘤
  • 8篇结肠
  • 8篇静脉

机构

  • 109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揭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13篇吴惠生
  • 100篇李瑜元
  • 64篇聂玉强
  • 32篇沙卫红
  • 30篇贾林
  • 27篇黎庆宁
  • 25篇周永健
  • 24篇王红
  • 24篇佘庆珠
  • 10篇梁培智
  • 8篇赵丽容
  • 7篇杜国光
  • 6篇赖晓波
  • 5篇余庆珠
  • 5篇戴寿军
  • 5篇胡品津
  • 3篇周树峰
  • 3篇黄开红
  • 3篇崔毅
  • 3篇李丽清

传媒

  • 25篇广州医药
  • 13篇中华消化内镜...
  • 8篇新医学
  • 7篇临床消化病杂...
  • 7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现代消化病及...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内镜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8篇2002
  • 11篇2001
  • 6篇2000
  • 14篇1999
  • 13篇1998
  • 14篇1997
  • 7篇1996
  • 8篇1995
  • 4篇1994
  • 5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7
  • 1篇198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内pH的影响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奥美拉唑及西米替丁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病人胃内pH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4 0例DU病人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人 ,分别接受①每天 1次静脉注射160 0mg西米替丁 ;②每天 1次静脉注射 4 0mg奥美拉唑 ;③每 12h 1次静脉注射 4 0mg奥美拉唑共 2 4h;④首剂 4 0mg奥美拉唑静脉注射 ,然后以 8mg/h的滴速持续滴注 2 4h ;⑤首剂 4 0mg奥美拉唑静脉注射 ,然后以 4mg/h的滴速持续滴注 2 4h。在用药期间连续 2 4h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 后 4组用法均能迅速提高病人的胃内pH值至 6 0 ,其平均胃内pH值分别为 :5 8± 1 3 ,6 91± 0 65 ,6 84± 0 4 5 ,6 81± 0 3 6;pH≥ 6 0时间占整个用药全程的百分比分别为 3 5 8% ,83 3 % ,84 5 % ,85 6% ;而西米替丁则需较长时间方能提高胃内pH值至 6 0 ,其平均胃pH值为 5 4± 1 6,pH≥ 6 0的时间占整个用药全程的 3 0 6%。结论 奥美拉唑能快速提高胃内pH值至 6 0 ,但每天 2次静脉注射 4
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戴寿军吴惠生佘庆珠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PPI奥美拉唑
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不愿意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光动力联合化疗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9和12个月复查内镜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定,随访生存时间,观察毒副作用。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7个月(0.5~19.0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77.8%(14/18);内镜下完全应答率16.7%(3/18),部分应答率为38.9%(7/18);半年生存率55.6%(10/18),1年生存率22.2%(4/18);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未见光过敏等副反应发生。结论光动力疗法可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又一有效手段。
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周永健黎庆宁梁培智赖晓波王红佘庆珠吴惠生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食管癌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FORREST分级及其与预后关系被引量:65
1995年
本文采用Forrest分级前瞻性的调查国人消化性溃疡出血与再出血的关系。结果263例中Ⅰa、Ⅰb、Ⅱa、Ⅱb和Ⅲ级各占2.7、14.4、8.0、12.9和62.0%;其再出血率分别是100、47、57、14和1.8%。认为消化溃疡出血的内镜下征象可提供预后信息;Forrest分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聂玉强李瑜元吴惠生周树峰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再出血预后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调查被引量:38
2000年
李瑜元聂玉强沙卫红平丽杨富英佘庆珠吴惠生
关键词:亚临床型肝性脑病发病率SHE
内镜与药物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与耗费对比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 (内镜和药物 )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疗效与耗费的影响 ,以寻求效好价低的治疗溃疡出血的理想方案。方法 :将高龄 (>70岁 )、休克、严重伴随疾病及内镜下见活动出血表现的溃疡出血病人列为高危组 ,其余的列为低危组。高危组病人共 87例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接受①内镜加药物联合治疗 ,内镜下对出血灶注射肾上腺素再加用每天 2次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40mg共 5天 ;②单纯药物治疗 ,每天 2次静脉注射奥美拉唑 40mg共 5天。低危组病人共 15 6例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接受①每天 2次静脉注射奥美拉唑 40mg共 5天 ;②每天2次静脉滴注H2 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 10 0mg共 5天 ;治疗期间观察病人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手术、死亡情况及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耗费。结果 :高危病人联合治疗组的再出血率 (9 5 % )、止血时间 (1 7± 1 9天 )、住院时间(10 1± 5 9天 )、误工费 (5 0 6 0± 2 95 6元 )较纯药物组明显低 (P <0 0 5 ) ;手术率、死亡率、输血量和住院总耗费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低危病人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组的再出血率、手术率、死亡率、输血量、住院时间和误工费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止血时间则奥美拉唑组 (1 6± 1 5天 )明显低 (P <0 0 5 ) ;
李瑜元沙卫红聂玉强吴惠生黎庆宁佘庆珠周永健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药疗法疗效比较
内镜下套扎与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前瞻性对照观察内镜下套扎 (EVL)与硬化 (EVS)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 10 7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 ,随机分成套扎组 (EVL组 )及硬化剂组 (EVS组 ) ,于入院 2 4h内分别行镜下EVL及EVS治疗 ,10~ 14d重复治疗。结果 两组急诊止血率分别为EVL组 91% (5 1/5 6) ,EVS组 90 % (4 6/5 1) ,再出血率EVL组为 5 % (3 /5 6) ,EVS组为 6% (3 /5 1) ,两者治疗效果相仿 (P >0 .0 5 )。EVL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EVS组 (P <0 .0 5 ) ,但均能自行消失 ,无须特殊处理。结论 内镜下套扎和硬化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均安全有效 。
王红李瑜元聂玉强吴惠生佘庆珠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出血
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蛋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观察肝纤维化时 ,肝脏胶原类别变化与肝组织病理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肝纤维化时期鼠肝组织 ,结合电镜和常规病理等方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肝纤维化早期Ⅰ型胶原变化不明显 ,Ⅲ、Ⅳ型胶原增多 ,以门脉区、肝细胞坏死区最为明显 ,而进入肝硬化活动期状态Ⅰ、Ⅲ、Ⅳ型胶原均增多 ,以Ⅰ型胶原增多为主 ,存在于纤维条索、肝窦、门脉区。电镜下显示 ,肝纤维化时 ,肝窦毛细血管基底膜呈连续状 (即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 ) ,肝窦内胶原增生明显。结论 :Ⅰ、Ⅲ、Ⅳ型胶原在肝内沉积 ,肝窦基底膜破坏 ,肝纤维化时连续性基底膜的形成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变的病理基础。
周永健李瑜元吴惠生聂玉强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氨基已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1994年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之一,亦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预后密切相关。有关胃粘膜攻击因子和预防因子失衡学说仍为世人公认。氨基已糖水平被认为是衡量胃粘膜重要防御因子糖蛋白含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探讨HP感染对氨基已糖水平的影响。
周树锋李瑜元吴惠生聂玉强
关键词:胃粘膜氨基已糖幽门螺杆菌
慢性肝病β-NAG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1998年
本研究运用比色法测定临床各型慢性肝病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活性。同时检测患者肝纤维化其它指标如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结合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β-NAG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发现β—NAG在肝纤维化早期就有显著升高,以慢性肝炎活动状态变化最明显,与CI-Ⅳ、PⅢP和血清白蛋白、白/球比明显相关,而CI-Ⅳ、PⅢP与ALT、TB等肝功能指标相关性不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肝纤维化时Ⅰ、Ⅲ型胶原增多明显,Ⅳ型胶原相对较少。提示β-NAG在肝纤维化胶原降解中起重要作用。
周永健李瑜元吴惠生聂玉强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疾病
氟马西尼治疗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贾林李瑜元吴惠生佘庆珠聂玉强
关键词:PSE肝硬化氟马西尼疗效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