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儒伦
- 作品数:33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Vall58 Met和汉族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连锁分析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儿茶酚 -O -甲基转移酶 (COMT)第 15 8位密码子从缬氨酸到蛋氨酸的错义突变(Val15 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在 42个至少包含 2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的汉族家系中 ,对COMTVal15 8Met多态标记进行检测。结果 :1)COMT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非患病同胞组和患病同胞组之间无差异 ,在三组男女性别之间以及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之间基因型频度和等位基因频度的分布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 )传递不平衡性检验在患病同胞中无统计学差异 ,但发现有较多的高活性Val15 8COMT传递给非患病同胞 (P =0 0 14 )。 3)基因型与妄想、瓦解行为、思维形式障碍、情感障碍、人格解体和易激惹等临床特征相关。结论 :1)高活性COMTVal15 8等位基因或其附近与之连锁的其它基因对精神分裂症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2 )对于本研究中的汉族精神分裂症来说 ,尚不能确定COMTVal15 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连锁 。
- 胡宪章周儒伦陈昌惠王玉凤周朝凤徐希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COMT多态性汉族
- 5-HT1D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90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2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共患DBD的家系中,1350T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T单体型(χ2=3.84,P=0.050)优先传递,1350C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C单体型(χ2=5.22,P=0.022)传递减少。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DBD与否在HTR1D受体基因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遗传在共患DBD的ADHD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李君王玉凤周儒伦张浩波汪冰杨莉
- 关键词:血清素
- 5-HT_(2A)受体T102C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及其表型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 32 3例中国汉族ADHD患儿、195个核心家系及 182名正常对照 ,就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关联分析。结果 (1)ADHD混合型患儿T10 2T基因型明显少于正常对照 (2 2 3%vs 33 5 % ,OR =0 5 6 9,P =0 0 2 8,95 %CI 0 344~ 0 94 3) ,而T10 2C基因型明显多于正常对照 (6 4 0 %vs 4 7 3% ,OR =1 987,P =0 0 0 3,95 %CI 1 2 6 4~ 3 12 4 ) ,(2 )ADHD混合型女孩组T10 2C等位基因传递不平衡。结论 (1)T10 2T基因型是ADHD混合型的保护因子 ,T10 2C基因型是ADHD混合型的风险因子 ,(2 )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位点的 10 2C等位基因可能是女孩ADHD混合型发病的易感基因。
- 李君王玉风钱秋瑾汪冰周儒伦
- 关键词: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
- 大脑的多巴受能系统和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介绍2000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被引量:2
- 2001年
- 周儒伦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药理学信号转导
- 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DXYS14基因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 1992年
- 本文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1989西安)及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处 ICD—10选取了6对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和其父母作实验对象,另以7个志愿者作为对照,从位于 DXY S14区域的基因探针 P29 C1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的探测,并以6对患病同胞作了基因型配对分析。本项研究的初步结果未证实国外关于精神分裂症基因位于 DXY S14区域附近的假说。
- 周儒伦金明韩永华沈渔邨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TPH基因多态性与共患学习困难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伴和不伴学习困难 (L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及各种亚型ADHD与色氨酸羟化酶 (TPH)基因A2 18C和A 6 5 2 6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 就 132个LD的ADHD核心家系和 2 2 1个不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的A2 18C和A 6 5 2 6G两种多态进行检测 ,并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和单体型分析两种分析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TPH基因与共患LD的ADHD相关联 (χ2 =9.36 2 ,df =3,P =0 .0 2 5 ) ;单体型 2 18A/- 6 5 2 6G在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中传递较少 (χ2 =9.2 5 2 ,df =1,P =0 .0 0 2 )。 结论 TPH基因及TPH基因的 2 18A/- 6 5 2 6G单体型与共患LD的ADHD相关联。
- 李君王玉凤周儒伦杨莉张浩波汪冰
- 关键词:多态性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多巴胺D_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被引量:2
- 1996年
- 目的:探讨多巴胺D_2受体基因多态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运用人为介入内切酶位点的PCR技术,对10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08名对照成员进行多巴胺D_2受体(DRD2)基因第3ll密码子Ser311→Cys3ll错义突变检测。结果:Ser3ll/Cys3ll基因型在患病组和对照组中出现比例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Ser311/Cys311占低发病年龄组和有家族史组的比例略高于对照组。结论:DRD2基因结构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某些亚型相关。
- 周儒伦周朝凤王玉凤沈渔范建华
- 关键词:受体多巴胺D2精神分裂症
- 中国人和日本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系中MYO18B基因的突变筛查和关联分析
- 前言:染色体22q12区是目前被认为最可能含有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区域之一,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全基因组的扫描以及阳性区域的精细扫描发现位于22q12区D22S429和 D22S310微卫星标记物之间的区域与精神分裂症呈显...
- 禹顺英高桥荣有波忠雄大久保起延根本安人韩永华周儒伦松浦英介小岛卓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突变
- 文献传递
- 15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中多巴胺D_3受体基因Ser9 Gly多态的传递不平衡研究被引量:1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基因 (DRD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 :采集15 1个家系 ,每家有 2名或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总体而言 ,DRD3基因的Ser9Gly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非患病同胞组和患病同胞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之间基因型频度和等位基因频度的分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2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发现在患病同胞中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7.76 ,P =0 .0 0 5 3 ,OR =1.70 ,95 %置信区间为 1.15~ 2 .5 2 )。 (3)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显示 ,具有Ser9等位基因的患病同胞较多地出现阴性症状。结论 :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与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 周儒伦胡宪章周朝凤韩永华陈昌惠王玉凤沈渔邨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多态现象多巴胺D3受体
- 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基因型配对分析研究被引量:5
- 1996年
- 为验证精神分裂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的假说,选取了73组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和其父母为试验对象,以位于性染色体假常染色体区域DXYS14基因座的探针p29C1进行了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探测,并以该探针划分的单体型进行了患病同胞基因型配对分析。在DXYS14基因座附近,父母的等位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病同胞中的分离与假设无连锁前提下的理论预计有明显的差异(P=0.0087)。
- 周儒伦王玉凤韩永华周朝凤金明范建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