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次腰椎麻醉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单次腰椎麻醉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择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全身麻醉组(G组)和单次腰椎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各80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以及进入手术室(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后10min(T_(2))、手术开始后30min(T_(3))、手术开始后50min(T_(4))和术毕(T_(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组和T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和异体血输注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5)。T_(0)时刻,三组患者的MA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组和T组患者T_(1)、T_(2)、T_(3)、T_(4)时刻的MAP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且T组患者T_(5)时刻的MAP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T_(2)、T_(3)、T_(4)、T_(5)时刻的MAP均显著低于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1d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和T组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头痛、腰痛、深静脉血栓和功能锻炼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和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组(P<0.05)。结论单次腰椎麻醉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自体血输注量、异体血输注量和PACU停留时间,且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MAP水平和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
- 徐诚实曲向东周海滨曲智俊杨庆国王庚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靶控输注腰硬联合麻醉
- 同种异体犬单肺移植过程中的凝血功能
- 2010年
- 背景:体外循环条件下,肺移植围手术期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而对非体外循环下肺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研究较少。目的:检测受体犬单肺移植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健康杂种雄性犬以随机抽签法分成供体和受体两组,行单肺移植,分别于麻醉诱导后20min,再灌注前10min,再灌注后10min,再灌注后60min,采用Sonoclot凝血仪检测受体犬全血激活凝集时间、凝集速率、血小板功能。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10min全血激活凝集时间数值较麻醉诱导后20min,再灌注前10min,再灌注后60min明显延长(P<0.001)。凝集速率和血小板功能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犬肺移植过程中全血激活凝集时间在再灌注后10min明显延长,再灌注后1h回到正常水平,凝集速率和血小板功能在各个时点变化不大。
- 吴安石周海滨张雪娜岳云
- 关键词:单肺移植凝血功能异体器官移植
- 舒芬太尼与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神经阻滞作用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对罗哌卡因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坐骨神经复合腰丛阻滞麻醉,按随机分组、双盲给药,I组(对照组):1%罗哌卡因20mL加入生理盐水30mL,II组:1%罗哌卡因20mL加入舒芬太尼20 g(2mL)、生理盐水28mL,III组:1%罗哌卡因2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2mL)、生理盐水28mL;观察各项指标。结果 I组患者腰丛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7.9±3.6 h和5.9±3.4h,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8.2±3.5h和6.6±3.2h,明显短于II组(腰丛分别为15.1±2.4h和10.2±3.5h,坐骨神经分别为16.3±2.7h和11.7±3.8h)和III组(腰丛分别为23.6±4.2h和14.7±5.6h,坐骨神经分别为23.3±2.4h和14.1±5.1h)(P<0.01)。II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III组(P<0.01)。I组患者48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明显高于II、III组(P<0.05)。结论 0.4 g.mL-1的舒芬太尼和0.2mg.mL-1地塞米松均能明显延长0.4%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但地塞米松较舒芬太尼延长罗哌卡因作用时间要长。
- 张大志刘永盛周海滨王怀江
-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地塞米松神经阻滞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快通道老年髋部骨折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快通道老年髋部骨折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的髋部骨折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术中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血压(IBP)等进行常规液体治疗,观察组在Flo 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每搏量变化(ΔSV)以及心排血指数(CI)下行GDFT。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蛛网膜下腔阻滞后(T_1)、蛛网膜下腔阻滞5 min(T_2)、手术开始15 min(T_3)、手术30 min(T_4)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观察低血压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血栓形成和术后3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_1、T_2、T_3、T_4心率呈下降趋势,MAP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_1、T_2、T_3、T_4高于对照组,MAP更平稳,两组心率、MAP在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 3%(8/60)比28. 3%(17/60)](P <0. 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术后3 d 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 7%(1/60)比13. 3%(8/60),8. 3%(5/60)比26. 7%(16/60)](P <0. 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治疗过程中,以ΔSV及CI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可以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短期POCD的发生率。
- 郗扬张文超种皓周海滨周雁杨明辉王庚
-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 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与脑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及受体变化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变化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机制。方法将111只老年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微透析组(n=38)和Western印迹组(n=73)。将两组大鼠都进一步分为对照组(n=6、10,不接受迷宫训练,吸入空气但不接受异氟烷麻醉),空气吸入组(n=7、15,接受迷宫训练,吸入空气但不接受麻醉)以及异氟烷麻醉组(n=25、48,接受迷宫训练和异氟烷麻醉)。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接受异氟烷麻醉的大鼠麻醉前后的迷宫成绩,并以此为依据将异氟烷麻醉组大鼠进一步分为认知功能明显受损亚组(MIS)和认知功能无明显受损亚组(NMIS)。应用大鼠脑微透析系统收集不同时间点微透析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的脑脊液。脑脊液中的谷氨酸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而兴奋性谷氨酸受体转运体(EAAT)1、EAAT2、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B、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受体(AMPAR)以及tau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测定。结果接受异氟烷麻醉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的发生率为12.0%。异氟烷麻醉组大鼠麻醉过程中的谷氨酸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P=0.015和0.011)。麻醉后24 h时,MIS亚组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MIS亚组(P=0.029,P<0.01)。麻醉后首次水迷宫训练时,MIS组谷氨酸浓度明显高于NMIS组(P=0.032)。麻醉48 h以后各个时间点,MIS亚组谷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Western印迹组认知功能明显受损的大鼠EAAT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个亚组(P=0.026,0.02,0.032),而该组各亚组GLT-1、NMDAR1、NMDAR2A/B、AMPAR以及tau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烷麻醉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呈持久性升高,可能与麻醉药引发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而这可能进
- 曲向东徐诚实曲智俊周海滨张丽娜
- 关键词:谷氨酸异氟烷谷氨酸转运体
- 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常规行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6穿刺组和颈7穿刺组,每组30例,分别在肌间沟颈6、颈7水平注入0.5%罗哌卡因10mL。观察2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臂丛神经阻滞后30min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镇痛时间及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颈6穿刺组比较,颈7穿刺组患者颈4神经的阻滞率低(93.3%vs33.3%),颈8神经的阻滞率高(23.3%vs5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5、6、7皮节区神经的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臂丛神经的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臂丛神经阻滞后30min,颈7穿刺组患者血氧分压高于颈6穿刺组[(78.1±6.3)mmHgvs(70.2±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臂丛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7穿刺组膈神经阻滞发生率低于颈6穿刺组(36.7%vs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膈神经阻滞外,2组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与颈6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相比,颈7水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相似,但阻滞平面下移,膈神经阻滞率低。
- 周海滨陶岩李露王庚
-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神经阻滞
-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不抑制患者接受术中血液回收后肌肉及呼吸功能的恢复: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术中血液回收技术(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IBS)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但术后自体血液回输存在肌松药物残留问题。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 besilate,Cisa)是一种新型肌松药物,本研究观察Cisa应用于接受IBS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比较2017年3月至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科接受全身麻醉下腰椎减压内固定手术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顺序纳入,前25例进入试验组,后25例进入对照组。全身麻醉后应用Cisa作为肌松药,采用IBS技术于术中采集手术视野自体血并洗涤。术后入恢复室,常规监测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以评估肌肉恢复情况,拔除气管插管后每隔5 min记录TOF值,共观察40 min。试验组患者于拔除气管插管后一次性输入术中收集的自体血,对照组于40 min观察结束后回输自体血。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观察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_2),用于评估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完成全部观察内容,其中男女比例1∶1,年龄(55. 1±11. 1)岁,体重(72. 7±9. 8) kg,两组基线资料均衡,TOF值随时间推迟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患者在40 min观察点上TOF增加值无统计学差异[(9. 6±7. 3)%比(9. 5±8. 1)%,P=0. 963]。两组患者在观察结束时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但组间PaCO_(2-incr)[4. 4(2. 0,8. 0) mm Hg比4. 8 (0,7. 1) mm Hg,P=0. 312)(1 mm Hg=0. 133 kPa)和PaO_(2-decr)[3. 2 (-2. 4,7. 9) mm Hg比7. 2(-1. 6,13. 0) mm Hg,P=0. 133]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身麻醉下接受IBS的患者使用Cisa作为肌松药物是安全的。
- 王佳赵霞周海滨徐涛王庚
- 关键词: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术中血液回收
- 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节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分离回输技术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节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RP组(n=30,实施术前血小板分离并术中回输)和对照组(n=30,不实施血小板分离)。记录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收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小时及24小时)及围术期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气分析结果等,同时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分析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及自体血回收量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24)。PRP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TEG检查结果显示PRP组活化凝血时间及凝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8、0.002);PRP组血块形成最大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技术可以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异体血输注量,且对凝血功能有积极保护作用。
- 徐诚实曲智杰周海滨曲向东王怀江杨庆国王庚
- 关键词:失血量富血小板血浆全髋关节置换
- 一种用于腰麻穿刺的导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腰麻穿刺的导板包括穿刺导板,所述的穿刺导板安装适配在安装槽内,所述的穿刺导板设置有穿刺通道槽孔,所述的穿刺通道槽孔适配有进针内衬,有进针内衬设置有多种型号,使得所述的进针内衬与多种型号的硬膜外穿刺...
- 周海滨张文超张依阿依夏·那万
- 七氟烷-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评价七氟烷-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55岁,体重50~80kg,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至3%,氧流量5L/min,预充呼吸环路30s后,面罩吸入七氟烷,指导患者行肺活量呼吸,每呼吸3次,七氟烷挥发罐刻度增加1%,直至6%。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1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30s后停止吸入七氟烷,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记录MAP、HR、SpO2和BIS;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80%,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为(210±12)s。气管插管后即刻MAP、HR和SpO2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后维持BIS45~55。结论七氟烷-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可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
- 陈瑛琪岳云周海滨张睛
- 关键词:咪达唑仑哌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