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海东

作品数:23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异域
  • 3篇异域情调
  • 3篇英语
  • 3篇身份
  • 3篇情调
  • 3篇故国
  • 2篇英语文学
  • 2篇语文
  • 2篇语文学
  • 2篇文化交流
  • 2篇文化身份
  • 2篇想像
  • 2篇跨文化
  • 2篇跨文化交流
  • 2篇化身
  • 2篇翻译
  • 1篇德拉布尔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字幕

机构

  • 13篇上海理工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7篇唐海东
  • 2篇杜健伟
  • 2篇邬晓丽
  • 1篇付钰
  • 1篇胡正林
  • 1篇张丹

传媒

  • 3篇戏剧之家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华文文学
  • 1篇东方丛刊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外华人的文革写作被引量:3
2008年
在海外新移民的中国写作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文革经验和文革记忆的占据了相当的数量,其中一些作品在西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作品赖以产生的特殊环境,使它们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样本,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革书写和移民经验两方面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语言、体裁、题材和价值评判这几个方面对海外华人文革写作的状况进行概括的介绍。
唐海东
关键词:海外华人
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李锐小说的叙事探索被引量:5
2005年
唐海东
关键词:叙事风格小说文学研究
论简·奥斯丁《诺桑觉寺》对哥特小说的戏仿被引量:3
2014年
《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是简·奥斯丁完成较早但迟至小说家去世后才出版的一部作品,在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名著中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诺桑觉寺》既非一部简单的浪漫主义小说,亦非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而是一部对当时流行的哥特小说的戏仿之作。它通过对凯瑟琳与来自诺桑觉寺一家人的短暂交往以及自我发现的经历,对哥特小说脱离现实的特点进行了温和的反讽。笔者以哥特小说理论为背景,以最典型的哥特小说作品为参照,通过对《诺桑觉寺》的文本细读,从环境布局、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效果诸方面,展现其对哥特小说的戏仿。
杜健伟唐海东
关键词:《诺桑觉寺》戏仿情节
《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自性化
2016年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自我实现过程,可以用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关于自性化和原型的理论进行关照。自性化意味着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而克拉丽莎的心理历程正是其人格发展过程的写照。本文从荣格原型理论的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阴影、阿尼姆斯和自性,来分析克拉丽莎的痛苦根源以及她的自性化整合过程。
张丹唐海东
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最近一个多世纪,美国在西方的中国形象史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美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作品一直层出不穷,成为中国形象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即以这些用英语写作的中国题材作品为主要论述对象,探讨其中国形象的流变史、形成机制和传播...
唐海东
关键词:艺术创作文化身份
《战争的礼物》中女性的身份迷失
2016年
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短篇小说《战争的礼物》中,女主人公婚后生活十分不幸,她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凯文的身上,并且身份渐渐迷失,当最后顿悟到了这一事实,她崩溃了。她生活在男性占绝对优势的父权社会中,女性沦为他者,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这是其身份迷失的主要原因。
胡正林唐海东
关键词: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父权社会女性主义身份迷失
钢铁企业商务智能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唐海东
关键词:钢铁商务智能方法论中文
异域情调·故国想象·原乡记忆——美国英语文学中的三种中国形象及其批评被引量:6
2008年
美国的英语文学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中国形象,它们由文化身份差异显著的主体所塑造,也被不同文化身份的群体所消费。当我们研究这些形象以及它们在中国国内的批评接受时,发现批评者的兴趣所在常常是形象学并不关注的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本文认为,批评界对中国形象是否符合中国现实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兴趣自有其根源与合理性,对形象真实性的伦理评价受到一些关键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批评者对这些形象的剖析既应当显示对西方社会与文化权力运作的适度敏感,也不应忽视它们对中国社会的能动意义。
唐海东邬晓丽
关键词:文化身份
爱伦·坡《泄密的心》中的疯狂与理智被引量:1
2016年
爱伦·坡的小说《泄密的心》,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小说中的"我"始终宣称自己不疯狂,然而举动时常跨越正常界线;疯狂中有时却又有着异乎寻常的理智;在看似有条理的话语下,又隐现其疯狂,疯狂与理智不断交织。本文试图从相悖的角度阐述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泄密的心》中的疯狂与理智元素,以及潜藏于疯狂与理智下的原因与关联,即主人翁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面对自我时的疯狂与对话他人时保持的理智。
付钰唐海东
关键词:《泄密的心》悖论疯狂理智
新移民的文革书写被引量:1
2008年
新移民写作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文革经验的占据了相当的数量,其中一些作品在西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作品赖以产生的特殊环境,使它们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流散文学样本,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革书写和移民经验两方面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语言、体裁、题材和价值评判这几个方面对海外华人文革书写的状况进行概括的介绍.
唐海东
关键词:新移民流散文革书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