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晓梅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性状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验证了133对微卫星分子标记,以期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育种提供合适的抗鳗弧菌分子标记。实验鱼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分为非抗病组与抗病组。对两组鱼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再进行微卫星位点与抗鳗弧菌的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对比了两组鱼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Sma-USC108、Sma-USC141的等位基因片段分别在215bp和200bp与抗鳗弧菌性状的正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63和0.407(P<0.01);微卫星位点FF0911、Sma-USC62、Sma-USC279的等位基因片段分别在189bp、163bp和236bp与抗鳗弧菌性状的负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77、–0.364和–0.363(P<0.01)。经过二次验证,最终确定Sma-USC141和FF0911两个微卫星位点可指导大菱鲆抗鳗弧菌的辅助育种。两组大菱鲆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比表明:抗病群体与非抗病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当。
- 郭建丽田岳强马爱军黄智慧商晓梅王新安杨志曲江波
- 关键词:大菱鲆微卫星标记鳗弧菌
- 大菱鲆选育家系抗鳗弧菌性能被引量:17
- 2014年
- 基于家系选育技术开展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抗鳗弧菌病选育研究,从2010年构建的37个选育二代家系中选择成活率高的30个家系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实验,开展对鳗弧菌的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抗鳗弧菌感染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30个家系中,鳗弧菌感染后,12个家系的存活率达到65%以上,其余家系的存活率则低于65%;通过bCOX回归分析,计算各家系的优势比,优势比最高的5个家系的存活率达到65%以上;对各家系的成活率、优势比和死亡历时差4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优势比最高且存活率达到65%以上的5个家系聚为一类。综合感染家系的高成活率、高优势比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选育出5个抗病力较强的优良家系。选育出的抗病力较强的家系可做为抗鳗弧菌选育的核心育种群体,为抗鳗弧菌病的传代选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 马爱军郭建丽王新安黄智慧王婷商晓梅
- 关键词:大菱鲆家系选育抗病力
- 一种评估海水鱼类粘液凝集素抑制盾纤毛虫的方法
- 一种评估海水鱼类粘液凝集素抑制盾纤毛虫的方法,属于水产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它包括Lily-type?lectin蛋白对盾纤毛虫的活力抑制评估和结合评估。本发明可以较为简便的对海水鱼类Lily-type?lectin(LTL...
- 黄智慧马爱军夏丹丹商晓梅曲江波杨志
- 文献传递
- 大菱鲆C135T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检测方法
- 一种大菱鲆C135T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大菱鲆基因组DNA并稀释备用;再分析EST的序列筛选包含候选SNP位点的序列,在其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其位点前后(包含该位点)设计3’端封闭的非标记探针;然后使...
- 马爱军刘庆明黄智慧王新安杨志曲江波商晓梅
- 文献传递
-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低温胁迫耐受性能与体表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急性低温胁迫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鱼的死亡率、死亡历时、摄食量以及呼吸频率等耐寒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由此分析结果判断幼鱼的低温临界温度为0℃,在此温度基础上,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进行体表蛋白水平上的耐受机理研究。根据低温胁迫组和常温对照组机体表皮蛋白组图谱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中挑选四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MALDI-TOF-MS)分析,采用PMF技术和MASCOT、NCBI网站提供的检索工具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低温胁迫组大菱鲆表皮MLC和Mimecan前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typeⅡ角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大菱鲆对低温胁迫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反应,涉及很多蛋白质的参与,这些低温响应蛋白在大菱鲆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黄智慧商晓梅薛宝贵马爱军王新安杨志曲江波王宝义
- 关键词:大菱鲆低温胁迫
- 大菱鲆C135T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检测方法
- 一种大菱鲆C135T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大菱鲆基因组DNA并稀释备用;再分析EST的序列筛选包含候选SNP位点的序列,在其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其位点前后(包含该位点)设计3’端封闭的非标记探针;然后使...
- 马爱军刘庆明黄智慧王新安杨志曲江波商晓梅
- 文献传递
- 一种半滑舌鳎皮肤组织RNA提取的前处理方法
- 一种半滑舌鳎皮肤组织RNA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方法利用4%多聚甲醛溶液处理皮肤表面,能够得到更纯的皮肤RNA。该方法所需费用极低,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利用本方法可快速、高效的获得半滑舌鳎...
- 马爱军商晓梅王新安夏丹丹毛美霖
- 文献传递
- 中国鳎亚目鱼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为了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渔业工作者致力于高价值、优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在中国北方,主要集中研究鲆鲽类海水鱼,如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等,促进了中国沿海养殖业的发展。
- 商晓梅马爱军王新安
- 关键词:海水鱼类可持续发展优良新品种半滑舌鳎养殖业
- 六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特征与功能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方法首次对半滑舌鳎、大菱鲆等6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获得与摄食行为等生态习性相关的新发现。结果显示,半滑舌鳎和塞内加尔鳎的无眼侧头部皮肤存在大量游离神经丘,但其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半滑舌鳎皮肤表面的游离神经丘类似于乳头状突起,突起上有表皮细胞形成的微脊,多个为一簇,很少单独存在,呈无规则排列;而塞内加尔鳎的游离神经丘直接裸露在皮肤表面,呈线性排列在肉芽状皮肤突起的下方。星突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零散分布着多个为一簇的游离神经丘,形状类似于半滑舌鳎的乳头状游离神经丘。大菱鲆、黄盖鲽和条斑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未发现游离神经丘等特殊结构,但其表面均凹凸不平。研究推测鲽形目鱼类头部无眼侧皮肤形态特征与其摄食习性密切相关;其头部无眼侧游离神经丘的分布特征与种群分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物种的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 商晓梅马爱军王新安周洲孙志宾夏丹丹
- 关键词:鲽形目扫描电镜
-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TRPV4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protein,TRP)家族是由一类特殊的阳离子通道蛋白家族组成,作为细胞重要的感受通道,传递细胞内外的信息,同时也受来自细胞内外的信使分子...
- 商晓梅马爱军王新安
- 关键词:半滑舌鳎克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