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冉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载荷
  • 2篇破碎机
  • 2篇井下
  • 2篇井下移动
  • 2篇井下移动式
  • 2篇仿真
  • 1篇多体动力学
  • 1篇液压
  • 1篇液压破碎机
  • 1篇液压系统
  • 1篇移动式破碎机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布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轧机
  • 1篇随机载荷
  • 1篇疲劳寿命分析
  • 1篇装载机
  • 1篇装载机铲斗

机构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作者

  • 5篇孟冉
  • 4篇李晓豁
  • 3篇王新
  • 2篇石峥嵘
  • 2篇吴云
  • 1篇王慧

传媒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测控技术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偏载作用下侧卸式装载机铲斗臂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受偏载作用时侧卸式装载机铲斗臂在不利工况下的变形、强度和应力分布,寻找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工作机构和铲斗臂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对工作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求得铲斗臂在插入和铲装工况下受偏载作用时的载荷,利用ANSYS得出铲斗臂在这两种工况下受偏载作用时的位移和应力分布云图。研究表明:在这两种工况下,铲斗臂销孔B处的变形都很大(插入时最大达4.9mm),铲斗臂销孔D处的应力集中明显,且铲装时最大应力值为314 MPa,安全系数只有1.098 7,不满足强度要求。分析确定B、D处为铲斗臂的薄弱环节,依此对铲斗臂进行结构改进,并对改进后的铲斗臂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改进后铲斗臂的刚度提高49%,强度提高15%,安全系数提高18%。
李晓豁王新孟冉石峥嵘
关键词:有限元应力分布
井下移动式液压破碎机工作机构疲劳寿命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探究井下移动式液压破碎机工作机构破坏的原因,为改进结构、改善工作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依据,在Pro/E和Adams协同仿真坏境下确定了某型移动式破碎机工作机构的4种典型工况,根据冲击机械系统波动力学理论,导出该破碎机破碎岩石时冲击载荷的计算模型。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工作机构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破碎深度时,小臂与小臂油缸铰接位置的疲劳强度最低,疲劳寿命为1.032×107次循环,损伤累计值为0.969;安全系数仅1.03,不满足结构设计要求,需对结构进行改进。
李晓豁吴云王新孟冉
关键词:冲击载荷疲劳寿命分析
井下移动式破碎机垂直方向随机振动响应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研究井下移动式破碎机在破碎头受随机载荷作用下垂直方向的振动特性、探究其工作可靠性低的原因,通过假设与简化,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方程,运用虚拟激励法推导了破碎机垂直向振动响应的数学模型.以国产某型井下移动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了破碎头冲击岩石时的随机载荷,运用MATLAB语言程序,得到该破碎机在高位时受随机载荷作用下破碎头、支臂与机身在垂直方向的随机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在载荷峰值为375kN、均值为186kN、频率为10Hz的随机激励作用下,该机各部振幅峰值与均值分别为:破碎头:0.0125m,0.007 25m;支臂:0.010m,0.006 57m;机身:0.006 1m,0.003 62m,可见各部振动比较剧烈.破碎头振动和波动最大,支臂次之,机身最小,与实际情况相符.当各部件振幅达最大时,破碎头、支臂与机身的低频与固有频率接近,容易发生共振,这是导致机器振动剧烈,引起零部件、元器件失效,使用寿命下降的主要原因.所得结论为改进移动式破碎机设计、采取合理的减振措施、延长破碎机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李晓豁刘藏泽孟冉吴云
关键词:移动式破碎机多体动力学随机载荷
挖装机工作装置液压缸控制系统的改进及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为解决现有井下挖装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响应慢、精度和工作效率低问题.将现有液压缸开环控制系统改进成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分析确定了铲斗挖掘阻力,建立了工作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得出大臂液压缸、小臂液压缸和铲斗液压缸的位移响应,并对液压缸开环控制系统和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环控制系统无法对设定位移进行有效跟踪;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最大跟踪位移误差仅为0.007 m、0.019 m和0.021 m,滞后时间为0.35 s、0.55 s和0.95 s.改进后的系统液压缸响应快,超调和振荡较小,缩短滞后时间,工作效率可提高41.29%.
李晓豁孟冉石峥嵘王新
关键词:液压系统自整定模糊PID联合仿真
模糊PID在冷轧机厚度控制系统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为解决现有轧机液压AGC系统响应慢、精度不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将现有液压PID控制系统改进成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首先在分析轧制过程中的变形确定轧制阻力,以及控制环节的传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装置和液压控制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并且在轧机厚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参数优化,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得出了轧件入出口板厚曲线,并对液压缸PID控制系统和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经研究表明:普通PID控制系统无法对出口板厚进行有效实时调整,而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除对板厚能实时调整外,其控制精度大大提高,最大板厚误差仅为0.1 mm,改进后的系统响应快,响应时间为0.4 s。
王慧康环宇孟冉
关键词:AGC模糊PID控制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