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英
-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科委科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面积脑梗死的脑电图RAWOD模式研究
-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脑电图RAWOD模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监测指标:①临床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②实验室指标:头颅CT、MRI、EEG、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 杨庆林宿英英庞英
- 文献传递
- 单模式与多模式诱发电位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评估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单模式与多模式诱发电位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损伤程度的评价和预测预后的准确性。方法对42例急性中、重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分)幕上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病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8例)与预后不良组(34例),依据单模式诱发电位分级标准(Judson、Hall标准)和多模式诱发电位分级标准(Cant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单模式与多模式之间特异性和准确性的比较。结果单模式和多模式各分级标准与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单模式SLSEP预测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1%和92.9%)高于BAEP(94.1%和90.5%)。多模式诱发电位预测准确性与单模式体感诱发电位相同。结论单模式体感诱发电位能较准确地预测幕上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 庞英宿英英
-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血管疾病预后
- 多模式诱发电位对缺氧性脑病的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应用多模式诱发电位评估缺氧性脑病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准确性。方法对44例心肺复苏后、低血压和(或)低血氧导致的昏迷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并根据Judson、Hall、Cant、Haupt标准进行单模式、多模式以及单模式与多模式之间的比较。结果单模式和多模式各分级标准与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体感诱发电位预测准确性(Judson标准为84.1%)高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Hall标准为79.5%)。多模式诱发电位预测准确性(Cant标准为88.4%)高于单模式诱发电位。结论多模式诱发电位能更好地反映缺氧性脑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Cant标准简便易行,预测准确性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庞英宿英英
- 关键词:诱发电位心肺复苏术预后体感诱发电位缺氧性脑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预测预后
- 持续植物状态34例患者的评估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准确、可靠、客观的床旁持续植物状态评估方法。方法对34例脑损害后昏迷转为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脑功能评估。临床指标包括意识状态、7项脑干反射、4项脑神经支配活动、3项脊髓反射、1项脊髓自动反射和2项脊神经支配活动;神经电生理指标包括脑电图(Youg 分级评估标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Cant 分级评估标准)。结果缺血缺氧性脑损害(30/34,88.2%)是最常见的脑损害原因。意识状态从早期浅度、中度或深度昏迷转为睁眼昏迷,脑干反射和脑神经支配的活动全部或部分存在,肢体自主运动部分存在或消失,脊髓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自动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病理反射部分阳性。脑电图判定Ⅰ级和Ⅵ级的分别为64.5%(20/31)和29.0%(9/31),Ⅲ级和Ⅳ级的共6.5%(2/3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判定Ⅰ级、Ⅱ级和Ⅲ级的分别为34.8%(8/23)、21.7%(5/23)和43.5%(10/23)。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判定Ⅰ级和Ⅲ级的分别为43.5%(10/23)和52.2%(12/23),Ⅱ级的仅4.4%(1/23)。全部34例患者中死亡10例(29.4%),在35~90d 内意识清醒者4例(11.8%)。结论临床指标符合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存在差异,多项电生理技术的联合可对其做出准确、客观、可靠的评定,并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 宿英英杨庆林庞英
- 关键词:持续植物人状态脑电描记术诱发电位预后
- 诱发电位预测重症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时机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预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以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2分并经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幕上大面积梗死或大容积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于发病后第1~3和4~7天行GCS评分、SLSEP和BAEP检查;并于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估预后,分析发病后不同时间窗预测指标(GCS评分、SLSEP和BAEP)与预后评估指标(m RS评分)之间的关联性和预测准确性。结果(1)关联性分析:发病第1~3天,GCS评分、SLSEP和BAEP与m RS评分之间无关联性(均P〉0.05);发病第4~7天,SLSEP和BAEP与m RS之间存在关联性(均P〈0.01,C〉0.400)。(2)预后预测准确性分析:发病第4~7天,SLSEP和BAEPⅤ波预测灵敏度为85.71%~97.62%、BAEP特异度为80.00%~90.00%,各项预测指标阳性预测值达89.13%~96.88%、SLSEP阴性预测值为83.33%~85.71%,其中SLSEP和BAEP预测准确度均达临床预期,尤以SLSEP最佳(88.46%~90.38%)。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病第4~7天SLSEP和BAEP预测不良预后的准确性较高。
- 肖淑英宿英英张艳赵红庞英刘祎菲
- 关键词:卒中预后
- 重症肌无力伴锥体束征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庞英宿英英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锥体束征
- 心肺复苏后昏迷的评估研究被引量:2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准确、客观评估与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的方法。方法对35例心肺复苏后24h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脑功能状态的动态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指标、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脑血流指标。结果35例中深昏迷的24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为3分,脑电图除4例外均≥Ⅳ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除3例外均为Ⅲ级,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除1例外均为Ⅲ级,全部患者复苏后1个月内死亡。24例中11例(45.8%)判定为脑死亡,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为Ⅰ级;其余11例存活患者从昏迷到睁眼昏迷,5例脑电图为Ⅰ级、3例BAEP和SLSEP为Ⅰ级,GOS均为Ⅱ级,其中2例(18.2%)分别在第35、90天清醒,GOS评为Ⅲ级和Ⅳ级。结论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相结合综合评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更加客观、准确、可靠,并对临床医疗决策和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宿英英杨庆林庞英吕向平
- 关键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脑功能状态SLSEP复苏成功率血流指标
- 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可行性研究及建议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与意见。方法采用"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对46例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及自主呼吸停止的重症原发性脑损伤或继发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脑死亡的判定。判定内容包括先决条件、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3个部分。结果①46例患者昏迷原因均明确,并符合脑死亡的临床判定标准,即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和自主呼吸停止,其中仅有13例(28%)患者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②对46例患者均进行了脑电图(EEG)的检测,其中40例(87%)的EEG呈电静息;对29例(63%)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检测,全部患者P14波及其以上波形消失;对28例(61%)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中23例(82%)无脑血流灌注现象。46例患者3项确认试验(EEG、SLSEP和TCD)中,至少1项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③11例(24%)患者于第1次脑死亡判定后12h重复判定,结果与第1次判定结果一致。结论我国脑死亡的临床判定基本安全可行,但部分患者不能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脑死亡确认试验基本安全可行,但任何一项确认试验,均有无法实施或其结果有不可靠的可能性,仅靠一项确认试验判定脑死亡欠缺严谨;部分患者脑死亡的重复判定存在困难。
- 宿英英叶红王琳张艳王小梅赵红吕向平杨庆林庞英王全录李红亮肖淑英
- 关键词:脑死亡
- 多模式诱发电位对重症脑功能损伤的评价
- 目的:应用多模式诱发电位(MEP)监测缺氧性脑病和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并进行单模式(Judson、Hall标准)和多模式诱发电位分级标准(Cant、Haupt标准)间的比较性分析,评价其对重症脑功能损...
- 庞英
-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血管疾病缺氧性脑病
- 文献传递
- 多模式诱发电位对缺氧性脑病的研究
- 目的:应用多模式诱发电位评估缺氧性脑病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准确性。方法:2002年4月至2004 年11月宣武医院收治的心肺复苏、严重低血压和(或)低血氧后昏迷(持续24h以上)患者44例,女性16例,男性28例,...
- 庞英宿英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