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林
-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科委科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脑电图RAWOD模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电图 RAWOD 模式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发病7 d 内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脑电图、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结果 47例患者共行脑电图监测70例次,脑电图 RAWOD 模式的出现率为68.1%;发病24 h 内的 RAWOD 模式出现率为76.9%,而 CT 阳性率为28.6%;脑梗死面积越大RAWOD 模式出现率越高。RAWOD 模式组 GCS 高于非 RAWOD 模式组,NIHSS 评分低于非 RAWOD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WOD 模式组脑疝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非 RAWOD 模式组(JP<0.05)。结论脑电图显示的 RAWOD 模式是大面积脑梗死的特殊表现形式,发病早期具有诊断价值,特别在未得到影像学证实时尤为重要;并可作为预后预测的可靠指标。
- 杨庆林宿英英
-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脑梗塞预后
- 脑电图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时机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对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MCHI)患者发病急性期不同时间段脑电图变化的分析,确定脑电图预测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共72例MCHI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3和4~7天行脑电图监测,比较不同时间段脑电图模式和Synek分级,预测预后之准确性,发病后3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结果 72例患者发病后3个月良好预后占62.50%(45/72)、不良预后37.50%(27/72)。发病第1~3天(RR=0.357,95%CI:0.153~0.834,Mantel-Haenszelχ2=6.147,P=0.013)和第4~7天(RR=0.240,95%CI:0.102~0.564,Mantel-Haenszelχ~2=13.601,P=0.000)良性型脑电图模式为MCHI患者预后之保护因素,其预测良好预后率为82.14%(23/28)~85.71%(30/35),准确度为62.50%~72.22%;发病第4~7天恶性型脑电图模式为MCHI患者预后之危险因素(RR=2.909,95%CI:1.611~5.253,Mantel-Haenszelχ~2=11.110,P=0.001),其预测不良预后率为66.67%(16/24),准确度为73.63%。脑电图Synek分级与GOS评分在发病后第1~3(rs=-0.354,P=0.002)和4~7天(rs=-0.417,P=0.000)均呈负相关,提示Synek分级越高、预后越差。发病第4~7天脑电图Synek分级的预测准确度更高(83.33%对70.78%;χ~2=4.000,P=0.039),与实际预后一致性更佳(Kappa检验:κ=0.639,95%CI:0.522~0.746对κ=0.406,95%CI:0.353~0.459;P=0.001)、辨别力更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6±0.05,95%CI:0.761~0.958对0.69±0.07,95%CI:0.554~0.822;P=0.002)。结论 MCHI患者发病第1~3天脑电图模式和Synek分级可以作为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估和指导治疗选择的参考指标,发病第4~7天脑电图Synek分级预测预后的准确度可以作为长期预后预测和医疗决策的参考指标。
- 李红亮宿英英杨庆林王晓梅王琳高冉陈卫碧
- 关键词:脑梗死脑电描记术预后
- 大面积脑梗死的脑电图RAWOD模式研究
-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脑电图RAWOD模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监测指标:①临床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②实验室指标:头颅CT、MRI、EEG、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 杨庆林宿英英庞英
- 文献传递
-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一例
- 2006年
- 杨庆林宿英英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
- 缺氧后肌阵挛的研究进展
- 2006年
- 杨庆林宿英英
- 关键词:脑缺氧肌阵挛呼吸功能障碍循环衰竭麻醉意外救治水平
- 大面积脑梗死的脑电图无δ波的区域性减弱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杨庆林宿英英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病变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DELTA
- 持续植物状态34例患者的评估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准确、可靠、客观的床旁持续植物状态评估方法。方法对34例脑损害后昏迷转为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脑功能评估。临床指标包括意识状态、7项脑干反射、4项脑神经支配活动、3项脊髓反射、1项脊髓自动反射和2项脊神经支配活动;神经电生理指标包括脑电图(Youg 分级评估标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Cant 分级评估标准)。结果缺血缺氧性脑损害(30/34,88.2%)是最常见的脑损害原因。意识状态从早期浅度、中度或深度昏迷转为睁眼昏迷,脑干反射和脑神经支配的活动全部或部分存在,肢体自主运动部分存在或消失,脊髓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自动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病理反射部分阳性。脑电图判定Ⅰ级和Ⅵ级的分别为64.5%(20/31)和29.0%(9/31),Ⅲ级和Ⅳ级的共6.5%(2/3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判定Ⅰ级、Ⅱ级和Ⅲ级的分别为34.8%(8/23)、21.7%(5/23)和43.5%(10/23)。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判定Ⅰ级和Ⅲ级的分别为43.5%(10/23)和52.2%(12/23),Ⅱ级的仅4.4%(1/23)。全部34例患者中死亡10例(29.4%),在35~90d 内意识清醒者4例(11.8%)。结论临床指标符合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存在差异,多项电生理技术的联合可对其做出准确、客观、可靠的评定,并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 宿英英杨庆林庞英
- 关键词:持续植物人状态脑电描记术诱发电位预后
- 心肺复苏后昏迷的评估研究被引量:2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准确、客观评估与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的方法。方法对35例心肺复苏后24h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脑功能状态的动态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指标、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脑血流指标。结果35例中深昏迷的24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为3分,脑电图除4例外均≥Ⅳ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除3例外均为Ⅲ级,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除1例外均为Ⅲ级,全部患者复苏后1个月内死亡。24例中11例(45.8%)判定为脑死亡,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为Ⅰ级;其余11例存活患者从昏迷到睁眼昏迷,5例脑电图为Ⅰ级、3例BAEP和SLSEP为Ⅰ级,GOS均为Ⅱ级,其中2例(18.2%)分别在第35、90天清醒,GOS评为Ⅲ级和Ⅳ级。结论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相结合综合评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更加客观、准确、可靠,并对临床医疗决策和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宿英英杨庆林庞英吕向平
- 关键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脑功能状态SLSEP复苏成功率血流指标
- 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可行性研究及建议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与意见。方法采用"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对46例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及自主呼吸停止的重症原发性脑损伤或继发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脑死亡的判定。判定内容包括先决条件、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3个部分。结果①46例患者昏迷原因均明确,并符合脑死亡的临床判定标准,即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和自主呼吸停止,其中仅有13例(28%)患者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②对46例患者均进行了脑电图(EEG)的检测,其中40例(87%)的EEG呈电静息;对29例(63%)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检测,全部患者P14波及其以上波形消失;对28例(61%)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中23例(82%)无脑血流灌注现象。46例患者3项确认试验(EEG、SLSEP和TCD)中,至少1项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③11例(24%)患者于第1次脑死亡判定后12h重复判定,结果与第1次判定结果一致。结论我国脑死亡的临床判定基本安全可行,但部分患者不能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脑死亡确认试验基本安全可行,但任何一项确认试验,均有无法实施或其结果有不可靠的可能性,仅靠一项确认试验判定脑死亡欠缺严谨;部分患者脑死亡的重复判定存在困难。
- 宿英英叶红王琳张艳王小梅赵红吕向平杨庆林庞英王全录李红亮肖淑英
- 关键词:脑死亡
-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脑电图RAWOD模式研究
- 目的:研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EEG的RAWOD模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式RAWOD模式与CT对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探讨RAWOD模式诊断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可靠性;探讨RAWOD模式预测急性大面积脑...
- 杨庆林
- 关键词:脑电图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诱发电位计算机体层扫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