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念章

作品数:85 被引量:12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弓形虫
  • 17篇蛋白
  • 14篇免疫
  • 11篇基因
  • 10篇抗原
  • 10篇克隆
  • 9篇旋毛虫
  • 8篇原核表达
  • 7篇血清
  • 7篇疫苗
  • 7篇虫病
  • 6篇山羊
  • 6篇生物信息
  • 6篇生物信息学
  • 6篇试剂
  • 6篇试剂盒
  • 6篇免疫原性
  • 6篇抗体
  • 5篇原体
  • 5篇支原体

机构

  • 81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动物疫病...

作者

  • 85篇张念章
  • 43篇付宝权
  • 36篇李文卉
  • 24篇朱兴全
  • 19篇闫鸿斌
  • 18篇李立
  • 18篇贾万忠
  • 15篇王萌
  • 14篇逯忠新
  • 13篇贺英
  • 12篇储岳峰
  • 12篇赵萍
  • 12篇高鹏程
  • 8篇曲自刚
  • 8篇李婷婷
  • 8篇周东辉
  • 6篇高琦
  • 5篇胡玲英
  • 5篇翁亚彪
  • 5篇娄忠子

传媒

  • 13篇中国兽医科学
  • 7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第五届全国人...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畜牧兽医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奶牛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1
  • 7篇2010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调查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青海省的流行状况。[方法]利用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间接血凝试剂盒对青海各地区的208份山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山羊血清阳性率为16.3%,不同地区山羊的阳性率范围为6.7%~24.3%。[结论]青海地区的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感染率较高,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赵萍贺英储岳峰高鹏程张念章赵海燕逯忠新
关键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抗体检测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给全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分泌的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参与调节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PV)及纳虫泡膜(parasitophorous vacuole membrane,PVM)的形成并能维持其结构稳定性,部分GRAs可参与宿主细胞的转录。近几年来,不断发现了多种新的GRA蛋白家族新成员,并随着对该家族成员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GRAs是研制抗弓形虫疫苗的候选分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研究弓形虫致病机理和研发新的抗弓形虫疫苗提供思路。
胡玲英张念章王金磊林旋周东辉朱兴全王寿昆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弓形虫病分子疫苗
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技术分离单个球虫卵囊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技术分离单个球虫卵囊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确定了针对球虫卵囊单个分离的参数,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群中高速分选出被指定的细胞,具有分选准确度高、分选速度快等优点。其分选时间较短,且分选得...
曲自刚付宝权黎玉琼李文卉张念章杨峰
重组旋毛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在制备抗旋毛虫感染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重组旋毛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在制备抗旋毛虫感染疫苗中的应用,属于免疫调节技术领域,所述重组旋毛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能够诱导小鼠机体产生Th2型免疫应答,诱导小鼠的CD4<Sup>+</Sup>T细胞的...
张念章李文卉金启旺秦洪涛付宝权
弓形虫DOC2基因C-端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弓形虫DOC2基因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的可行性,本试验用RT-PCR技术扩增DOC2基因编码区的C-端并测序。将该基因片段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后,预测弓形虫DOC2蛋白C-端的生物学特性、高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DOC2基因C-端片段长度为1887bp。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预测含有11个亲水区域和7个跨膜区。二级结构中含有19个α-螺旋、1个β-转角和17个无规则卷曲。结合柔性区域等分析,DOC2蛋白C-端共含有12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DOC2蛋白C-端可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分子,为研制新型弓形虫DNA疫苗或表位肽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高琦张念章胡玲英周东辉朱兴全翁亚彪
关键词:弓形虫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弓形虫棒状蛋白17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3年
为研究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7(ROP17)基因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弓形虫RH株、PRU株和TgC7株为研究对象,首次PCR扩增了其ROP17基因部分序列,将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MD18-T并测序。将测定的序列与网上下载的弓形虫VEG株、GT1株和ME49株相应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 5.0程序的NJ法和Puzzle 5.2程序的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株弓形虫分离株的ROP17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均为1375bp,A+T含量在49.53%~50.04%之间,3个虫株相应序列的变异碱基数皆小于20个,其变异率为2.3%,氨基酸序列变异率在0~6.11%之间。系统发育结果显示,ROP17基因部分序列能区分弓形虫基因Ⅰ型和Ⅱ型的虫株。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ROP17基因的变异及研制弓形虫ROP17基因的亚单位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聂子雄张念章胡钱江陈锐钊周东辉袁子国林瑞庆朱兴全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克隆
我国耳萝卜螺ITS及5.8S r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以采自我国黑龙江省大庆市的耳萝卜螺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BD1和BD2对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液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23个耳萝卜螺样品的ITS及5.8SrDNA序列总长度为1 124~1 130bp,存在一定差异,包含ITS-1(548~551bp)、5.8S(175bp)、ITS-2(399~404bp)序列。23个黑龙江省耳萝卜螺之间ITS-1序列的相似性在98.3%以上,ITS-2序列相似性在98.2%以上;而与GenBank中其他椎实螺的ITS-1序列的相似度低于75.6%,与ITS-2序列的相似度低于83.1%。由于耳萝卜螺ITS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椎实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耳萝卜螺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瑞爱刘国华王春仁张念章翁亚彪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核糖体DNA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Toxoplasma gondii induced by DNA immunization with gene encoding a novel vaccine candidatE-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3
In the present study,we constructed a DNA vaccine expressing T.gondii CDPK3 (TgCDPK3) and evaluated its protec...
张念章黄思扬周东辉陈佳徐颖田维鹏路静朱兴全
关键词:TOXOPLASMAGONDIITOXOPLASMOSISVACCINEIMMUNITY
一种用于诊断羊脑多头蚴病的重组蛋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诊断羊脑多头蚴病的重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1,基因序列SEQ?ID?No.2,其保藏号为M2015388;同时公开了合成该重组蛋白的上下游引物SEQ?ID?No.3和SEQ?ID?...
李文卉张念章闫鸿斌李立岳龙付宝权
线粒体nad5基因在隐藏管状线虫及四翼无刺线虫的序列变异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试验首次研究了小鼠隐藏管状线虫及四翼无刺线虫在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种间及种内变异。通过对甘肃兰州地区实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LY1-20、LS1-22)nad5基因pnad5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研究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隐藏管状线虫pnad5有效序列753bp,通过序列比对发现来自LY和LS 2家实验动物中心的22个隐藏管状线虫样品之间只存在3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99.60%。获得四翼无刺线虫pnad5有效序列865bp,2大动物中心20个四翼无刺线虫样品之间没有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100%。用软件ClustalX 1.83截取2种鼠蛲虫nad5基因长度共同的序列,通过比对发现2种鼠蛲虫种间差异为53.64%,种间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nad5基因在鼠蛲虫种内相对保守,但种间有着较高的突变率,可作为鼠蛲虫种间鉴定、诊断的遗传标记。
杨言川李作磊张念章刘光学朱兴全孙晓林
关键词:蛲虫线粒体DNAPCR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