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立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泡桐
  • 5篇丛枝病
  • 4篇泡桐丛枝病
  • 4篇类菌原体
  • 2篇克隆
  • 2篇克隆与序列分...
  • 2篇分子
  • 2篇DNA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原体
  • 1篇杂交
  • 1篇皮病
  • 1篇转录
  • 1篇无性系
  • 1篇裂皮病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抗体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湖南省园艺研...

作者

  • 6篇张春立
  • 6篇林木兰
  • 3篇石小岩
  • 3篇胡勤学
  • 2篇黄文晋
  • 2篇杨继红
  • 1篇梁世平
  • 1篇陈维伦
  • 1篇吴德喜

传媒

  • 3篇Acta B...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2
1993年
以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原类菌原体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取其脾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从4次融合产生的459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中,用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和同样方法制备的健康泡桐抽提物分别为检测抗原,以间接ELISA法双重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杂交瘤细胞2株。用奥氏琼脂双扩散法检测该2个抗体分属Ig G2a和Ig G3两亚类。该二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以间接ELISA法测定均超过1.6×10~4。用斑点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原时,最小检出量为10 ng。初步应用于几种类型样品的检测,结果所有的有病症植株全部阳性,并检出隐性带毒植株,进一步证实该2单克隆抗体确系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单抗。
林木兰杨继红陈捷石小岩张春立陈维伦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DNA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1993年
类菌原体(MLO)是一类引起多种作物严重病害的病原,无壁,仅有单位膜,大小不一,难以纯化和体外培养,长期以来对这类病原一直缺少一种特异、灵敏及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也阻碍了对病原本身的一些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我国泡桐遭受MLO 严重危害.本文以自然染病泡桐病组织为材料,进行了泡桐丛枝病(PWB)
张春立林木兰胡勤学黄文晋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DNA无性系
激动素对感染泡桐从枝病类菌原体的长春花的影响
1992年
以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媒介,将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broom)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MLO)接种至长春花上(Vinca rosea),对感病长春花施用激动素(Kinetin)后,结果表明,叶片韧皮部MLO显著减少,叶绿体形态结构正常,没有出现病株所出现的空腔;叶绿素和类葫罗卜素合成量是未施激动素病株的6.8倍和7.3倍;核酸合成量也显著增多。
林木兰石小岩梁世平张春立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体激动素
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被引量:24
1994年
泡桐是我国黄淮海地区主要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WB)已成为泡桐生产中的严重障碍,预北农桐间作林重病区发病率可高达94.4%.据1989年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302.15万元.这一病害的病原已经证明为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由于其结构特殊性和难以进行体外培养,以前对PWB-MLO多采用电镜观察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的间接检测法.这几种方法在实际诊断和病原特性的研究上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直缺少快速、灵敏。
林木兰张春立杨继红石小岩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核酸杂交
利用RT-PCR扩增和分析柑桔裂皮病类病毒被引量:29
1997年
参考国外CEVd-A株中央保守区段(C区)和左端区段(T区),设计并合成引物Cl(-)、C2(+)、C3(+)、T1(-)、T2(+)。对感染 CEVd中国分离物的柑桔(Citrus L.)和香橼(Citrus medica L.)总核酸进行了cDNA第一链合成和PCR扩增,其中C1/C3、C1/C2分别能从感病香橼和柑桔总核酸中扩增出210bp和370bp左右的特异DNA,分别相当于CEVd的左半部和全长片段,T1/T2未能扩增出产物;健康香橼和柑桔总核酸中均未能扩增出产物。扩增结果用DIG标记的CEVd-cDNA探针进行了确证。扩增结果说明:CEVd中国分离物在左端T区与CEVd-A株存在差异。PAGE-银染法分析扩增产物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可从约0.1ng柑桔总核酸中扩增出全长CEVd-cDNA。
胡勤学林木兰张春立吴德喜陈捷
关键词:柑桔裂皮病类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DNA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9
1994年
以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为材料,抽提DNA,进行EcoR Ⅰ-Hind Ⅲ双酶切,回收的DNA 片段插入到载体pGEM-3Zf(+ )中,转化E.coliDH 5α。经双重杂交初筛以及Dotblot和Southern blot杂交的回交确证,获得两个仅与患丛枝病泡桐总核酸有杂交而与健康对照无杂交的克隆(A4,1.69 kb;C42,2.08 kb)。部分测序的结果表明:A4 和C42插入片段中A+T含量分别为72.5% 和67.9% 。
张春立林木兰胡勤学黄文晋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分子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