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可一

作品数:1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纹状体
  • 7篇神经元
  • 6篇形态学
  • 5篇大鼠纹状体
  • 4篇形态学特征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阳性
  • 3篇中间神经元
  • 3篇受体
  • 3篇偏瘫
  • 2篇阳性神经元
  • 2篇探察
  • 2篇偏瘫患者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脊髓
  • 2篇PATCH
  • 2篇CALB
  • 2篇D1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药学院附...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17篇李可一
  • 11篇雷万龙
  • 9篇朱亚西
  • 9篇穆淑花
  • 9篇刘冰冰
  • 7篇欧阳丽斯
  • 5篇石艺华
  • 5篇刘宗伟
  • 3篇黄旭明
  • 3篇詹玛利
  • 3篇贾钰
  • 2篇张明兴
  • 2篇单莎瑞
  • 2篇詹玛琍
  • 2篇张明兴
  • 2篇黄旭明
  • 2篇洪峰
  • 1篇罗云娥
  • 1篇马宇昕
  • 1篇李幽兰

传媒

  • 4篇解剖学研究
  • 4篇按摩与康复医...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DA神经示踪研究证实大鼠纹状体神经通路连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为了观察证实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定位和突触连接,以及由此证实神经示踪技术在此领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借助示踪剂立体定位注射,并结合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超微结构技术,实验数据以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1)神经示踪剂BDA显示较好的定向运送特性,具有敏感和理想的标记效果。借助示踪剂BDA注射的逆行单标记实验结果显示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分支数量无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在免疫电镜下明显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及其所形成的兴奋性突触连接。光镜下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密集分布于纹状体,并在电镜下清晰可见这些阳性终末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2)神经示踪结合免疫组化双标记显示纹状体-SNr和-GPe神经元均较少定位于Patch间区,而且均与纹状体Parv中间神经元之间无明显定性关系,但可见中脑TH阳性纤维的密集分布。在电镜超微结构水平可见BDA顺行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分别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形成典型的兴奋性突触连接,但与两者之间,及其所属的树突和树突棘之间的突触连接百分率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5)。(3)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BDA标记的PFn阳性终末和VG lut2抗体的免疫标记的背侧丘脑-纹状体阳性终末,在纹状体内呈现95.4%的共存率,而且后者标记更充分。同时也证实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相互之间不显示可见的共存关系。结论 BDA为高度敏感的神经示踪剂,能够较为方便和充分地标记目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纹状体-SNr和-GPe两类投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布形式无明显的差异。中脑和背侧丘脑神经元均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存在形态学联系,尤其是背侧丘脑神经元与纹状体-直接通路和纹状体-间接通路神经元之间形成典型的兴奋�
刘冰冰穆淑花欧阳丽斯朱亚西李可一詹玛利刘宗伟贾钰雷万龙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步态分析,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集两组患者步态参数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步速、步幅、步频、步行周期、步宽、双向支撑期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单莎瑞张明兴石艺华李可一洪峰黄旭明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步态分析
大鼠脊髓D<,1>和D<,2>受体阳性神经元形态学特征以及6-OHDA损伤诱导其反应的实验研究
多巴胺(dopamine,D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因此成为近五十年研究的焦点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重要递质的DA密切牵涉到正常躯体的运动、感觉认知、学习记忆和内脏活动等调节机能...
李可一
关键词:形态学特征
文献传递
大鼠Parv中间神经元形态学特征及其在纹状体分布规律的探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纹状体Parv中间神经元被认为是连接纹状体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枢纽。本实验旨在观察证实纹状体Parv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的形态学特征和在纹状体的分布及其与纹状体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和取脑;半导体冰冻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方法单标记和双标记;光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并进行计数和计算其百分比;应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Parv阳性神经元在纹状体呈现散在不均匀分布,在纹状体背外侧区的分布多于其它区域(P<0.001);Parv阳性神经元在Matrix间区分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Patch间区(82.0%比18.0%,P<0.001);纹状体Parv阳性细胞为典型的中等大小的中间神经元(平均直径11.68μm),胞体呈多边形或卵圆形,外侧区胞体直径大于内侧区(P<0.01);阳性神经元树突密集,表面光滑和未见树突棘;神经元轴突细长,在纹状体可见其分支。【结论】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在纹状体背外侧区的密集分布、高百分比聚集于Matrix间区和典型的中间神经元特征,提示其可能对纹状体不同区域的投射神经元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作用。
穆淑花刘冰冰朱亚西李可一雷万龙
关键词:纹状体
大鼠脊髓D1和D2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脊髓不同部位和区域的DA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对正常大鼠脊髓不同部位和区域的DA受体阳性神经元进行了系列观察:包括D1、D2两种受体阳性神经元数量、大小、突起数量和长度,以及比较脊髓不同部位和区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结果:D1受体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前角,其在脊髓三个部位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D2受体阳性神经元呈现明显的大、中、小三种类型,而且分别具有特定区域性分布,主要在脊髓灰质前角、中间带和后角不同区域。结论:D1受体阳性神经元在脊髓灰质前角的分布趋势,提示该受体蛋白可能牵涉到脊髓的运动调节机能;脊髓不同区域和部位D2受体蛋白的优势性表达和阳性神经元的广泛分布,表明其对脊髓功能的调节作用比D1更为重要。
李可一雷万龙
关键词:D1受体D2受体阳性神经元形态学特征
大鼠纹状体Mor和Calb对祛多巴胺能神经支配反应的实验探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了探察证实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阻断对大鼠纹状体Mor和Calb阳性神经元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借助6-OHDA注射阻断前脑内侧束建立PD模型;应用APO诱导旋转、握力测试、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PD模型大鼠纹状体Mor和Calb神经元形态结构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阿扑吗啡诱导模型大鼠出现健侧方向的旋转。模型大鼠抓握悬吊时间明显较正常组长(P<0.05),其寻找和发现平台的时间也明显较正常组长(P<0.05)。②模型大鼠纹状体Mor阳性区域的面积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Calb阳性区域面积的变化不明显(P>0.05)。③模型大鼠纹状体Calb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阻断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影响其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结构、蛋白表达、生理机能。
詹玛琍李可一马静欧阳丽斯马宇昕刘宗伟贾钰李幽兰雷万龙
关键词:PD模型纹状体MORCALB
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以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汤药;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片.分别治疗2个月,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罗云娥石艺华黄旭明曾垂魁李可一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疗效
大鼠纹状体parvalbumin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纹状体parvalbumin(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在神经通路上的突触连接。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标记SD大鼠纹状体Parv及其相关神经元,光镜和电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结构和位置关系。结果: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中等大小,散在分布于纹状体,以背外侧居多。光镜免疫双标记显示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与皮质、丘脑和中脑黑质的传入轴突终末形成明显的形态位置上的邻近关系,其轴突终末则与纹状体不同类型投射神经元在光镜下也形成邻近关系。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免疫电镜观察显示阳性产物主要游离于胞体、树突和轴突的胞质内。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均接受大量的非对称型突触传入。Parv阳性轴突终末平均大小为(0.62±0.28)μm,可见其与纹状体神经元的树突、胞体和树突棘形成对称型突触,其中与树突形成的突触占69.64%,与胞体和树突棘形成的突触分别为26.78%和3.58%。结论:纹状体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形态学上与皮质、丘脑、黑质以及纹状体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提示其可能在调节纹状体信息传入和输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欧阳丽斯穆淑花刘冰冰朱亚西李可一雷万龙
关键词:纹状体PARVALBUMIN中间神经元投射神经元免疫电镜
丘脑束旁核-纹状体神经元轴突终末的超微结构证实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丘脑束旁核(PFn)-纹状体神经元轴突终末的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以及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的形态学联系。方法借助于神经示踪剂BDA10K注射方法顺行标记PFn神经元,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和计数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的数量和分布形式以及超微结构特征,实验资料借助于SPSS软件统计处理分析和体视学观察。结果①PFn神经元轴突终末在纹状体内呈散在不均匀分布;背侧区显著多于腹侧区(P<0.001),而外侧区与内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②光镜高倍镜观察显示大量的BDA阳性纤维与纹状体不同类型神经元(包括NeuN阳性、Darpp-32阳性以及Par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的相邻关系。③电镜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BDA阳性终末平均直径为(0.648±0.288)μm,同时发现它们与纹状体神经元之间主要形成兴奋性(非对称型)突触连接;阳性轴突终末的65.18%与树突形成兴奋性突触,其直径为(0.651±0.304)μm;剩余的34.82%[平均直径为(0.642±0.257)μm]与树突棘形成兴奋性突触连接。结论丘脑PFn-纹状体神经元轴突终末主要分布于纹状体的背侧区,并与纹状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显示相邻关系,电镜超微结构下证实其突触形式主要为轴-树兴奋性突触连接,结果提示丘脑PFn神经元对纹状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的影响可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刘冰冰欧阳丽斯穆淑花朱亚西李可一雷万龙
关键词:纹状体
大鼠纹状体Patch和Matrix间区及其神经元形态学特征的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纹状体Patch和Matrix间区被证实与神经精神活动和躯体运动有关。本实验旨在探测Patch和Matrix间区及其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为研究纹状体-Patch和-Matrix神经元的通路联系提供资料。【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别按照常规和电镜要求灌注固定、取脑和后固定;半导体或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方法单标记和双标记;光镜下分别用Photoshop软件测量Patch和Matrix间区的面积并计算百分比;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阳性神经元的结构;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①Mor阳性的Patch间区呈不规则形的斑块状散在分布于纹状体,在胼胝体深方存在一条恒定的阳性带状区。Patch间区占纹状体面积的9%,其面积在纹状体的头侧明显大于尾侧(P<0.05)。阳性结构呈细丝或絮状,阳性胞体不明显。②Calb阳性的Matrix间区在纹状体内侧区染色较深,可见明显不规则的淡染色区,其形状与相邻片的Patch间区一致。Matrix间区的面积明显大于Patch间区(P<0.05)。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但阳性胞体不明显。③电镜下分别可见Mor和Calb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其大多数接受兴奋性突触连接,而与阳性树突形成的突触多为穿孔型。抑制性突触少见,阳性胞体不明显。【结论】头侧纹状体密集分布的Patch间区、内侧纹状体Calb强烈反应,和阳性标记的树突、树突棘以及兴奋性突触为主的形态学特征,提示Mor和Calb阳性神经元分别具有特异性的神经通路连接和生理机能。
雷万龙刘冰冰穆淑花李可一朱亚西
关键词:纹状体MORCAL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