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婴幼儿心脏超声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2.5μg/kg与3.0μg/kg对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方法行心脏彩超检查需要中深度镇静的患儿111例,年龄1~3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Dex 2.5μg/kg组(D1组,57例)和Dex 3.0μg/kg组(D2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总镇静时间、生命体征、镇静成功率、不良反应等,以年龄、体重、性别、禁食时间、起效时间为自变量,以总镇静时间为应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与苏醒有关的影响因素,选择更合理的临床镇静方案。结果两组患儿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镇静时间D2组长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对总镇静时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年龄比较显示,≤12个月的患儿总镇静时间长于12个月的患儿(P<0.05)。结论与3.0μg/kg Dex比较,2.5μg/kg Dex滴鼻不仅可以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且可以缩短在院时间。患儿的总镇静时间与体重呈负相关,年龄可作为给药剂量的参考,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应视所需镇静时长决定给药剂量。
- 李茂李茂解成兰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婴幼儿
- 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较被引量:47
- 2020年
-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分为0.1%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0.2 g/L组(RN组,333例)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mg/L组(RF组,329例)。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共有547例产妇完成试验(RN组276例,RF组271例)。RN组第一产程NRS低于RF组(P<0.05),第二产程NR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尿潴留发生率RN组(17.75%)低于RF组(30.26%)(P<0.05),恶心呕吐、瘙痒、Bromage评分大于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相比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晏明孙剑丁松崔恩惠李茂马正良
-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分娩镇痛
- 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 李茂宗川曰程加文居从金解成兰
-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腹部手术异氟醚硬膜外麻醉
- 地佐辛复合罗派卡因在乳腺癌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派卡因用于乳腺癌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PCEA配方为地佐辛组地佐辛5 mg+0.125%罗派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吗啡组为吗啡5 mg+0.125%罗派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术后4,8,12,24 h上肢Bromage评分和VAS评分,并观察术后24 h内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术后24 h内上肢Bromage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吗啡组相比,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地佐辛复合罗派卡因用于乳腺癌术后PCEA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周士三杨海扣李茂
- 关键词:地佐辛罗派卡因乳腺癌硬膜外镇痛
- 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方法将择期妇科全麻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5例),甲组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注射液(商品名力月西)、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2%七氟醚,间断推注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乙组以丙泊酚、芬太尼、力月西、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6 mk/(kg.h),间断推注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观察、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动脉血压基础值甲组波动为(10±4)%,乙组波动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毕苏醒拔管时间为(10.68±5.23)min;乙组为(17.22±7.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法。
- 周士三薛涛李茂
- 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麻醉麻醉麻醉七氟醚
- 艾司氯胺酮滴鼻联合丙泊酚在儿童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滴鼻联合丙泊酚在儿童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2~6岁行肠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PN组和PA组,每组36例。PN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0.04 mL·kg^(-1)滴鼻后予丙泊酚2 mg·kg^(-1)静脉注射。PA组给予艾司氯胺酮1 mg·kg^(-1)滴鼻,待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AA/S)评分为4分时予丙泊酚2 mg·kg^(-1)静脉注射。当MOAA/S评分≤3分时即开始肠镜检查,操作过程中每5 min评估一次MOAA/S评分。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情况,计算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N组完成35例,PA组完成34例。与PN组相比,PA组丙泊酚总用量和体动、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操作开始后5、10、15、20 min,2组MOA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2组苏醒时间和低氧血症、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滴鼻联合丙泊酚用于儿童肠镜检查能够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且可减少丙泊酚总用量、减轻循环抑制。
- 张浩周静孙剑杨海扣张玉凤李茂费蕾蕾
- 关键词:丙泊酚结肠镜检查
- 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婴幼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婴幼儿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62例年龄3~24个月拟行TTE检查的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1)和氯化钠注射液0.04 mL·kg^(-1)滴鼻,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1)和艾司氯胺酮1 mg·kg^(-1)滴鼻。主要观察指标为镇静前(T_(0))、镇静起效时(T_(1))、检查结束时(T_(2))、苏醒时(T_(3))、出院时(T_(4))患儿的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次要观察指标为镇静起效时间、镇静成功率、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父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T_(0)比较,对照组T_(1)~T_(3)各时点HR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T_(1)~T_(4)各时点HR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T_(1)、T_(2)、T_(3)的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家长对镇静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各观察时点SpO_(2)、镇静起效时间、镇静成功率、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右美托咪定滴鼻,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婴幼儿TTE检查镇静时,患儿HR更平稳,且较安全。
- 张浩孙剑杨海扣张玉凤李茂戚灿郑艳
- 关键词:经胸超声心动图
- 右美托咪定混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围术期镇痛管理的评价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混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围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方法拟行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30例,年龄2~6岁,体重8~2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 L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利多卡因组( DL组),每组15例。 L组骶管注射1%利多卡因1 ml∕kg,DL组骶管注射1%利多卡因1 ml∕kg混合右美托咪定1μg∕kg。 FLACC评分≥4分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0 mg∕kg。记录术后8 h内布洛芬使用情况,记录骶管阻滞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L组比较,DL组患儿骶管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布洛芬使用率降低( 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骶管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可显著优化单纯利多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围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
- 杨海扣拾翠翠崔恩慧李茂孙红梅陈华军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利多卡因镇痛
-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复合氯胺酮在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择期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0mg,芬太尼0.1mg和氯胺酮2.0mg/kg,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0mg·kg-1·h-1;B组注射负荷剂量Dex 0.5μg/kg(注射时间10min),持续泵注维持量0.2μg·kg-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0mg/kg。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术后1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围术期HR、MAP降低(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h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呼吸抑制及舌后坠发生率低(P<0.05)。结论 Dex复合氯胺酮用于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杨海扣周静李茂孙红梅
-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乳房肿块女性
- 异丙酚通过调节CIP2A/PP2A通路抑制HepG2细胞增殖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异丙酚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HepG2细胞分成未处理组、不同剂量(10、20、30μM)的异丙酚组;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存活率;实时定量PCR检测调节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通路关键因子的基因表达;Wesr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转染siRNA敲低CIP2A或过表达CIP2A后,给予不同浓度异丙酚,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异丙酚浓度的增加,空载腺病毒(NC)组HepG2细胞增殖率受到抑制(P<0.05),当异丙酚浓度≥20μM时,CIP2A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NC组(P均<0.05);当异丙酚浓度≥10μM时,PP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NC组(P均<0.05),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低于NC组(P均<0.05)。在CIP2A敲低(Si-CIP2A)组,当异丙酚浓度≥10μM时,CIP2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变化(P均>0.05);而PP2A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c-Myc mRNA表达量下降(P<0.05)。而CIP2A过表达(Ad-CIP2A)组,CIP2A、c-Myc和PP2A的mRNA在各异丙酚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异丙酚可以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可能与其调节CIP2A/PP2A通路有关。
- 庞荣周全李茂
- 关键词:异丙酚蛋白磷酸酶2AHEP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