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 作品数:26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血NLR、nCD64在HBV相关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继发感染和短期预后中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及非感染组40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短期预后将感染组患者分为好转组(29例)及未好转组(16例)。采集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检测NLR、nCD6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NLR、nCD64联合检测对HBV-ACLF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及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LR为(10.33±3.16)%、nCD64为(74.41±19.06)%,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的(6.53±1.14)%和(43.49±1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97、8.575,均P<0.01)。ROC曲线显示,外周血NLR、nCD64对HBV-ACLF继发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56、0.789,P<0.01),且两项联合(AUC=0.837,P<0.01)诊断价值较高。好转组患者外周血NLR为(9.24±2.46)%、nCD64为(72.67±15.71)%,明显低于未好转组患者的(11.54±3.11)%和(85.89±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2.898,P=0.009、0.006)。ROC曲线显示,外周血NLR、nCD64对HBV-ACLF继发感染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84、0.765,P<0.01),且两项联合(AUC=0.823,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外周血NLR、nCD64可作为HBV-ACLF继发感染的诊断及评估短期预后的指标,且两项联合检测价值更高。
- 王鑫张国民牛兴杰李萍张冰
- 关键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继发感染预后
- miR-9-5p通过靶向FOXO1基因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miR-9-5p通过靶向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对食管癌Eca-109细胞体外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在食管癌Eca-109细胞中分别转染miR-9-5p inhibitor和NC-inhibitor,分别设置为anti-miR-9-5p组和NC组,并设置未转染的细胞为Blank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iR-9-5p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预测miR-9-5p与FOXO1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二者靶向关系。采用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miR-9-5p对FOXO1的调控作用。结果 anti-miR-9-5p组Eca-109细胞中miR-9-5p的表达水平、 OD 值、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均显著低于NC组和Blank组(P<0.05)。miR-9-5p与FOXO1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结果显示,miR-9-5p和FOXO1能够靶向结合。anti-miR-9-5p组Eca-109细胞中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组和Blank组(P<0.05)。NC组和Blank组细胞中以上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干扰miR-9-5p的表达可通过靶向FOXO1基因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 时军利王磊王春青李萍何培元李炳庆
- 关键词:食管癌细胞增殖
-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建立食管癌模型,成模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及复方苦参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bFGF、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成瘤率100%;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瘤体体积、瘤体质量、肿瘤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肿瘤组织中VEGF、bFGF、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抑瘤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食管癌模型大鼠肿瘤生长。
- 张月晓李萍李炳庆陈健
-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食管癌PI3K/AKT通路
- 血浆SPINK4表达在结直肠腺癌和进展期腺瘤中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type 4(SPINK4)表达在结直肠腺癌(CRC)和进展期腺瘤(A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并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62例CRC患者(CRC组)和15例AA患者(AA组),同期进行体检的22例健康者作为HC组。ELISA检测血浆SPINK4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EA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RC患者组织中p53表达情况。结果CRC组及AA组血浆SPINK4表达均低于HC组(Z=3.72、-0.41,P<0.05),CRC组CEA表达高于HC组(Z=-3.63,P<0.05)。SPINK4联合CEA诊断CRC和AA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SPINK4、CEA单独诊断。CRC患者中SPINK4低表达组及CEA高表达组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72.55%、75.00%,P<0.05)。结论血浆SPINK4在CRC和AA中表达降低,与CEA联合检测对CRC及AA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周龙妹李萍尚育焕王艳玲尹春英李丹何培元
- 关键词:结直肠腺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P53
- 急性腹痛分诊工作体会被引量:3
- 2001年
- 李萍冯亚茹孔令岩
- 关键词:急性腹痛分诊急诊
- 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炎性因子与细胞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究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炎性因子及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继发感染组51例与非感染组69例,入院后,两组均行营养支持、促肝细胞生长、维持电解质等常规治疗。抽取两组入院时和继发感染组出现典型感染时两个时段空腹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及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促炎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胆总红素(TBi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结果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PCT水平(2.12±0.57)ng/ml高于非感染组的(0.28±0.24)ng/ml(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CRP(30.78±5.42)mg/L、IL-6(41.87±8.29)ng/L、TNF-α(425.83±35.92)mg/L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TGF-β(148.52±20.27)mg/L、IL-10(97.38±10.14)mg/L、IL-17(228.79±17.68)ng/L水平均下降,且低于非感染组(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CD4^+(27.69±4.07)%、CD4^+/CD8^+(0.81±0.12)低于非感染组,CD8^+为(36.84±6.92)%高于非感染组(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ALT(217.65±21.43)U/L、DBil(231.65±20.78)μmol/L、TBil(392.52±25.64)μmol/L高于非感染组(P<0.001)。结论肝衰竭继发感染加重肝脏负担,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加速肝衰竭病情进展,其中血清降钙素原及抗炎因子水平上升,促炎因子水平下降,免疫功能指标下降,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王鑫张国民牛兴杰李萍张冰
- 关键词:肝衰竭继发感染肝功能炎性因子细胞因子
-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被引量:11
- 2006年
- 吴玉珍李凤廷李萍
- 关键词:压疮护理
- 氧气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2001年
- 王洪芳李萍李坤贤
- 关键词:氧气疗法缺氧
- 酒精性脂肪肝146例糖脂代谢异常初探被引量:5
- 2019年
- 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每年因过量饮酒引起的个体健康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和公共卫生负担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本研究以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肥胖和糖耐量异常对其氧化应激状态与凋亡通路的影响,探讨肥胖和糖耐量异常协同促进酒精性脂肪肝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肥胖与乙醇协同作用,通过胰岛素抵抗激活氧化应激通路调控Caspase 3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加重酒精性肝损伤.
- 何培元侯志平王磊王鑫李萍张肖丽李炳庆
- 关键词:糖耐量酒精性氧化应激脂肪肝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
- 2024年
-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风险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治疗的L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分型、组织学类型等方面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共168个病例,病灶形态分型以颗粒型为主,占72.6%(122/168);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占78.6%(132/168)。组织学类型主要表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83.3%(140/168)。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直径<20 mm的LSTs,分别为33.3%、46.3%和24.1%(P<0.05);而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45.0%和50.0%(P<0.05)。直肠LSTs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分别为[25(22,30)mm、67.5%和34.9%,P<0.05]。癌变组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分别为[25(22,30)mm、53.6%和67.9%,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病灶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37.1%和41.1%(P<0.05)。结论大肠LSTs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直肠是直径≥20 mm且癌变的LSTs最常见的部位,其病灶形态以结节混合型为主,LSTs恶变潜能与病灶部位、直径及病灶形态有关。
- 刘素英孙玮螺李萍付强刘飞陈健
-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特点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