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青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浮游
  • 5篇浮游动物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北黄海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海洋生物
  • 2篇海域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盐度
  • 1篇演替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渔业
  • 1篇渔业生物
  • 1篇渔业生物学
  • 1篇植物

机构

  • 8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作者

  • 11篇杨青
  • 5篇樊景凤
  • 4篇柳圭泽
  • 2篇郭皓
  • 2篇邵魁双
  • 2篇李洪波
  • 2篇王真良
  • 2篇李宏俊
  • 2篇邹艺伟
  • 1篇刘永健
  • 1篇孙钦帮
  • 1篇巩宁
  • 1篇李珂
  • 1篇石峰
  • 1篇陈兆林
  • 1篇冯志权
  • 1篇韦兴平
  • 1篇闫启仑
  • 1篇马军
  • 1篇袁秀堂

传媒

  • 7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黄海秋、冬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年间变化被引量:24
2012年
2009年秋、冬季在北黄海全海域121°30'—124°00'E、37°30'—40°00'N范围开展了浮游动物多样性监测及年间变化研究,探讨浮游动物多样性对海流及全球变化的指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大类28种(不含6大类浮游幼虫和鱼卵仔鱼),类群组成以暖温性近岸种和广温广盐种为主,兼有少量冷温性和暖水性外海种。聚类分析将浮游动物群落划分为:北黄海高盐水团群落、北黄海混合水团群落、北黄海沿岸低盐水团群落。2009年秋、冬季在北黄海均监测到暖水种小齿海樽和肥胖箭虫,前者形成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但1959年调查显示它们向北分布不能抵达北黄海,这些暖水种的向北扩布可能预示着黄海暖流的增强。2009年秋、冬季北黄海主要暖温种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丰度也较1959年同期有所升高。研究表明全球变化影响下温带海域北黄海浮游动物暖水种种类增加、分布北移,暖温种丰度升高,这与亚热带海域东海浮游动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模式不同,能够为浮游动物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杨青王真良樊景凤邵魁双李宏俊
关键词: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全球变化北黄海
海洋微食物环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过程,是传统食物链的有效补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海洋微食物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对微食物环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微微型浮游生物、nano-浮游动物、micro-浮游动物以及病毒的生态作用加以阐述,同时针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如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水华过程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微食物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微食物环研究进行了展望。微型生物及微食物环如何应对新型生态压力,尤其是对气候改变的响应策略将会是下一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
李洪波杨青周峰
关键词:微食物环富营养化气候变化
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年间比较被引量:15
2013年
2011~2012年在北黄海121°30′~124°00′E、37°30′~40°00′N范围海域开展了四个季节的浮游动物监测与群落结构分析。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大类63种(不包括15类浮游幼虫(体)和鱼卵仔鱼),以暖温性近岸种和广温性近岸种为主,兼有少量冷温性和暖水性外海种;大型浮游动物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中小型浮游动物小拟哲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为北黄海四季浮游动物优势种。群落结构及主要优势种时空分布的年间比较分析显示:与1959年历史同期相比,秋、冬季北黄海暖水种种类增加,四个季节主要优势种中华哲水蚤和强壮箭虫的平均丰度均明显升高、且前者的增幅较后者显著,表明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能够为我国温带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演替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
邹艺伟杨青李全宝柳圭泽郭皓王真良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北黄海
甲藻孢囊在长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被引量:11
2011年
2007年10月,在大连长山群岛海域采集了25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甲藻孢囊的水平分布。在沉积物样品中共检测出甲藻孢囊46种,其中Pentaphasodinium dalei和Warowia rosea,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各站位孢囊种类数在7—20之间,平均14种;丰度在182—2960个/g干重之间,平均为1201个/g干重。香农-威纳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2.4—3.4。麻痹性贝毒藻——亚历山大藻的孢囊在调查海域分布广泛,最高密度达829个/g干重,可能是造成该海域虾夷扇贝贝毒超标的原因之一。
邵魁双巩宁杨青李珂
关键词:甲藻孢囊长山群岛
春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于2011年5月对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24属52种,其中硅藻有19属45种,占总种类数的86.54%;甲藻5属7种,占13.46%。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介于(1.35~221.45)×104/m3,平均为41.44×104/m3,鸭绿江口海域和渤海海峡以东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之间海域为浮游植物细胞密集区,北黄海中部海域为浮游植物稀疏区。北黄海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柔弱根管藻(R.delicatula)、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笔尖根管藻(R.styliformis)。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半个世纪以来北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在1982年和1998年同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波动。
聂间间刘永健冯志权杨青柳圭泽樊景凤
关键词: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
辽宁徐大堡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2012年
于2009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在辽宁徐大堡海域共开展四个航次的现场监测,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优势种及其季节演替、特征种的丰度及时空分布(包括优势种、鱼卵和仔稚鱼等)以及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及物种多样性,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属于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暖温类群,优势种及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演替较明显。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丰度,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水温的季节变化及沿岸水的输入是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丰度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
孙钦帮马军陈兆林杨青邹艺伟谭敏
关键词: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
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辽河口鮻资源开发与保护被引量:3
2020年
为合理保护和开发辽河口鮻资源,于2014—2015年4个季节对辽河口开展了渔业资源调查,对其中1135尾鮻Liza haematocheila的群体结构、体长、体质量、生长、死亡和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鮻平均体长为193.8 mm,优势体长组为180~190 mm,平均体质量为103.7 g,优势体质量组为80~100 g,说明鮻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鮻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2×10-5L2.9545(R2=0.9161,n=1135),采用ELEFAN方法,计算得到鮻极限体长L∞=404.3 mm,生长参数k=0.31,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44 a,拐点年龄为1.81 a;对照20世纪80年代对渤海鮻群体调查结果发现,L∞值从620.0 mm下降到现在的404.3 mm,拐点年龄由3~4 a下降到1.83 a,说明当今鮻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严重;通过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求得年瞬时总死亡系数Z=2.20,根据Pauly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年自然死亡系数M=0.42,换算得到年捕捞死亡系数F=1.78,开发率E=0.809,表明鮻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根据鮻单位补充量等渔获量模型分析,综合考虑其拐点年龄、生长、死亡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建议辽河口鮻最适开捕年龄为1.81 a,对应开捕体长为203 mm。
叶金清柳圭泽袁秀堂杨青
关键词:渔业生物学资源保护
辽河口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对河口环境的指示被引量:12
2020年
于2013年8月(夏)、10月(秋)和2014年5月(春)在辽河口海域开展浮游动物多样性监测,研究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浮游动物多样性与河口盐度变化、富营养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的季节更替明显,从夏季到秋季更替率为40.91%;从秋季到春季更替率为35.29%;夏季第一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春、秋季为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明显高于春、秋季,由夏季阶段性浮游动物类群数增加所致,而桡足类的种类数季节间差异很小。春季浮游动物数量显著高于夏、秋季,其数量高达(6.4±1.3)×10^4ind./m^3,秋季数量最低为(5.5±0.6)×10^3 ind./m^3。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春、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氮和磷酸盐浓度显著负相关。河口指示性种类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的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机氮、磷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河口海域的生态监测和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杨志叶金清杨青郭皓
关键词: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盐度营养盐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10亿t的CO2,其直接影响是导致了全球温度升高、区域气候模式震荡、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能够促使海洋生物从基因水平到生态系统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海洋对调节气候变化和维持各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一些海洋生物工程的方法和手段可能会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最安全、最为有效的举措应是减少CO2的排放,这也正是海洋学家们和有关政府管理机构所大力倡导和共同努力的目标。本研究阐述了当前气候变化状况以及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过程造成的影响,探讨了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对策。
韦兴平石峰樊景凤杨青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
辽河口春、夏季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的比较被引量:19
2016年
春、夏季开展了辽河口周边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研究,运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指数测定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季节演替明显,从春季到夏季优势种(类)的更替率为77.8%;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0.08~0.71,可分为广生态位(Bi〉0.60)、中生态位(Bi=0.30~0.60)和窄生态位(Bi〈0.30)三大类型。广生态位的代表种有小拟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等,中生态位的代表种包括双毛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等,窄生态位的代表种有火腿伪镖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等;生态位宽度相近的优势种(类),其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CCA分析的结果表明,春、夏季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均为盐度和DO。
张皓宋昌民闫启仑刘晖樊景凤杨青
关键词:空间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典范对应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