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结果26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2年,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轻度内翻。按董纪元等髋关节疗效标准进行评分,评定为优11例,良13例,可2例,无差者,优良率92.3%。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 王庆生秦祥德栗浩王震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
-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早期运动实验的应用价值
- 2009年
- 栗浩丁彦利王志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钱春丽栗浩高倩
-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疾病
- 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椎间关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椎间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椎间关节阻滞相比较,以探讨其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椎间关节阻滞;B组采用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与B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B组疗效明显好于A组(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对椎间关节综合征都有良好疗效,而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明显的优越性。
- 汪庆玎曹红高倩栗浩
- 关键词:脊神经后支阻滞
- 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价值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确诊价值。方法: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42例SSS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5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SSS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SS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的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 钱春丽栗浩曹东辉
- 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报告
- 2008年
- 栗浩陈永波王震
- 关键词: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微创穿刺引流疗效满意
-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老年组,<60岁为中青年组。分析比较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 钱春丽刘东亮刘燕栗浩
-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动态心电图(DCG)自1957年面市以来,经过50年的发展,由于其无创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一些临床症状的鉴别:如心悸、胸痛、晕厥等有着特殊的价值,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检查工具。DCG也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惟一有效的检查方法。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DCG向着大容量、低重量、超长程记录及全导联、全自动化分析的方向发展。
- 栗浩钱春丽丁彦利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心律失常全自动化
- 28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 2008年
- 钱春丽栗浩
-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
- 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诊断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伴长R—R间期时是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动态心电图(DCG)诊断问题。方法选择Af住院患者51例,连续记录24 h DCG,统计1.5 s以上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频度,最长R—R间期等。结果 51例患者共出现≥1.5 s的长R—R间期1 216次,1 080次集中在夜间23:30—6:00。结论 Af伴长R—R间期是迷走神经兴奋加重隐匿性传导的结果,不要轻易做出合并Ⅱ度AVB的诊断,可用"Af伴长R—R间期请结合临床"表述。
- 栗浩陈惠红王明磊
- 关键词:心房纤颤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