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震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新汶矿业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2篇椎间盘
  • 2篇外科
  • 2篇脑出血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出血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血压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引流

机构

  • 8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王震
  • 3篇栗浩
  • 2篇陈永波
  • 1篇秦祥德
  • 1篇张喜善
  • 1篇王庆生

传媒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结果26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2年,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轻度内翻。按董纪元等髋关节疗效标准进行评分,评定为优11例,良13例,可2例,无差者,优良率92.3%。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王庆生秦祥德栗浩王震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
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报告
2008年
栗浩陈永波王震
关键词: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微创穿刺引流疗效满意
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方法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32例41髋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重建髋臼和股骨近,所有病人均在真臼位置行全髋置换术,应用髋臼横韧带作为髋臼假体前倾的解剖参考标志,术后测量假体的前倾角。结果所有病例均于随访至6个月,均未发生脱位,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放置臼杯的位置,是减少术后脱位的关键,而在放置过程中出现臼杯放置错误也是常见的。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确定臼杯前倾角的可靠标志。
王震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血压脑出血26例患者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栗浩陈永波王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两种方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问孔单个Cage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与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将其随机分为单侧组20例、双侧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单侧组患者比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单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双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术后随访37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未发现Cage下陷,其内置物未发生断裂、松动移位,患者均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单个Cage融合术较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打压植骨融合术其近期效果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减少住院费用;长期结果来看,两种手术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
王震张喜善
关键词:椎弓根内固定
PEID与MED技术在L5-S1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 5-S 1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61例L 5-S 1节段脱出游离型LDH患者,依据其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MED组29例,均予以MED手术治疗;PEID组32例,均予以PEID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对其相关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围手术期:与MED组相比,PEI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中X线曝光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 d和1年的腰腿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但PEID组术后3 d的腰腿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MED组(P<0.05);③术后1年进行疗效对比,PEID组的优良率为93.8%,与MED组的优良率9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MED组术中出现2例脑脊液漏、术后1例S1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0.3%;PEID组术中出现椎管内高水压综合征2例,发生率为6.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PEID技术更具微创优势,且术后早期腰腿疼痛改善更佳。
王震
关键词:髓核脱出髓核游离椎间盘镜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入路的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治疗采用前路和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7例的完整病例资料,采用JOA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6-24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0月。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手术组的JOA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8.75±2.46)分、(14.75±2.28)众术后优43例、良15例、有效7例;脊髓型颈椎病后部入路组JOA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8.35±2.28)分、(14.36±2.53)分,其中优45例、良18例、有效9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手术入路术前。术后有差异,P〈0.05;但是两种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对疾病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具体采用哪种八路需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来决定。
王震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外科
关节镜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解剖学参数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与观察关节镜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解剖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内固定组(对照组)21例和关节镜下手术组(观察组)21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功能恢复效果(HSS评分)、解剖学参数及不适感评分。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解剖学参数与不适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且对解剖学参数的影响也更为积极,因此在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震姜晶晶欧锐金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膝关节内骨折术后功能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