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莉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阻塞性
  • 5篇阻塞性肺疾病
  • 5篇慢性
  • 5篇慢性阻塞性
  • 5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肺疾病
  • 4篇稳定期
  • 4篇小剂量
  • 4篇疾病
  • 4篇红霉素
  • 3篇炎症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细胞
  • 2篇小剂量红霉素
  • 2篇粒细胞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患者
  • 2篇肺疾病患者
  • 2篇病患
  • 1篇道炎症

机构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宁市疾病预...

作者

  • 11篇欧莉梅
  • 5篇钟小宁
  • 3篇何志义
  • 2篇熊滨
  • 2篇黄惠娟
  • 2篇邓家珍
  • 2篇张建全
  • 1篇卢一郡
  • 1篇邓静敏
  • 1篇文丽娜
  • 1篇傅桂芬
  • 1篇钟晓刚
  • 1篇尹东
  • 1篇路文盛
  • 1篇戴丽英
  • 1篇唐耘天
  • 1篇白晶
  • 1篇谭德军
  • 1篇李敏
  • 1篇柳广南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h1/Tc1介导气道炎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Th1/Tc1介导气道炎症和运动耐力影响。方法采用前瞻的、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36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Ⅳ级)分为红霉素组(加用红霉素375mg/d,18例)和对照组(A组,18例),红霉素组又分为一年组(B组,口服红霉素375mg/d,12个月,9例)和半年组(C组,口服红霉素375mg/d,6个月,9例)。分别测定第1天和第6、12个月诱导痰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肺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诱导痰和外周血中的γ-IFN、TNF-α、IL-8、IL-10、IL-12的浓度。结果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B组第6、12个月和C组第6个月的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和诱导痰中的γ-IFN、TNF-α、IL-8浓度减少,深吸气量、6MWD、外周血和诱导痰中IL-10浓度增加(P<0.05);B组第6、12个月和C组第6个月的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外周血和诱导痰中的γ-IFN、TNF-α、IL-8、IL-12浓度比治疗前降低,6MWD、外周血和诱导痰中的IL-10浓度上升;B组第12个月痰TNF-α、IL-8、IL-12和血IL-12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红霉素应用可抑制稳定期COPD患者Th1/Tc1介导气道炎症,提高运动耐力,一定程度改善肺功能。与使用红霉素6个月相比,使用至12个月更能持续地抑制气道炎症。
黄惠娟钟小宁欧莉梅何志义邓家珍张建全
关键词:红霉素运动耐量
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管理规范
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管理。
尹东钟晓刚戴丽英吕新新欧莉梅路文盛黄崇彧唐耘天区家茵范雪娇黄秋华李夏珀王武黄世源谭德军黄悦昌曾维平韦平赵翔杨建荣黎君君傅桂芬马刚李敏伍秋霞梁治平张国吕向劼黄定贵熊滨廖晴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抗炎治疗相关进展被引量:17
2009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进行性发展、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是全世界慢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社会经济负担日益加重。气道和肺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基本病理学特征,因此抑制COPD炎症是COPD防治的关键所在,但目前这也是COPD治疗的薄弱环节。现就COPD稳定期抗炎治疗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COPD抗炎治疗的认识。
欧莉梅钟小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抗炎治疗慢性炎症病理学特征气流受限疾病死亡
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neumonia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可能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活性氧和细胞因子,引起肺组织损伤,最终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气流受限和肺气肿。
欧莉梅钟小宁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
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及急性加重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小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在一些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如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囊性肺纤维化)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作用主要机制为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何志义欧莉梅张建全白晶柳广南李梅华邓静敏WilliamMacNee钟小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剂量红霉素急性加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大环内酯类药物囊性肺纤维化
危重患者长途转运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方法。方法对167例需要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的疾病谱及转运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转运的167例危重患者中,以颅脑损伤(18.6%)和心脑血管疾病(30.5%)居多,其中安全转运164例(98.2%),3例(1.8%)因病情危重未转运。大部分患者转运途中病情相对平稳,其中有1例患者转运回医院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危重患者只有在转运获益大于风险时,长途转运才是必要的。做好转运计划,把握转运指征,严格执行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培训专业急救人员,配置良好的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才能安全转运危重症患者。
欧莉梅卢一郡文丽娜
关键词:危重症转运安全性
某医院肺结核密接者结核感染筛查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对某医院医务人员确诊为肺结核后的密接者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医院工作人员结核病流行情况的控制及预防措施,并分析影响肺结核流行的因素。方法以某医院一名确诊肺结核的实习生的89位密接者作为筛查对象,密接者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胸片(CR)检查,使用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名密接者的PPD试验结果显示强阳性5例,强阳性率为5.62%;CR检查结果显示密接者无阳性体征。医院工作人员是结核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不同人员类别及不同文化程度密接人员PPD试验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工密接人员PPD试验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实习医学生、医生和护士,中专及以下密接人员PPD试验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大专或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密接人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人员类型和密接者强阳性存在相关关系,人员类别可能是肺结核流行的影响因素。结论从结核密接者各项筛查结果来看,该结核病例未构成群体环境结核疫情,没有造成传播。人员类型和密切接触者强阳性存在相关关系,同为密切接触者中肺结核在护工群体的传染概率较大,院内应加强结核防护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对结核病的抵抗力,特别是护工人群。有条件的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结核人员,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控。
刘潇熊滨欧莉梅胡前途黄秋华劳飞翔梅仲秋
关键词:医务人员结核病筛查分析
长期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呼吸症状、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以及气道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的、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36例中、重度稳定期...
欧莉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红霉素中性粒细胞
文献传递
危重患者长途转运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安全地长途转运危重患者。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共167例,分析其疾病谱及长途转运的各环节。结果转运的危重患者中,以颅脑损伤(18.6%)和心脑血管疾病(1...
欧莉梅
文献传递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现状,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广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 234例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相关问题调查。结果 121例临床护士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发生针刺伤,其中工作时间<1年的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为27.96%(52/186)。针刺伤主要发生在输液室(43.48%)、供应室(23.08%)、急诊科(20.9%)和手术室(11.54%)。导致针刺伤的锐器物主要是输液针头(42.98%)、注射器针头(35.54%)。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是输液后拔针(33.06%)和处理使用后的锐器物(28.93%)。有61.98%(75/121)的护士发生针刺时未戴手套,77.69%(94/121)的护士被刺伤前不知道病人有无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结论低年资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人群,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粟玉芳唐玉梅李元晖范雪娇欧莉梅林新勤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