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小明

作品数:58 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5篇病理
  • 11篇临床病理
  • 11篇免疫
  • 8篇病理学
  • 7篇组织化学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蛋白
  • 6篇基因
  • 6篇病理分析
  • 5篇肿瘤
  • 5篇子宫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淋巴
  • 5篇免疫组化
  • 5篇宫内
  • 4篇细胞瘤
  • 4篇腺癌
  • 4篇宫颈

机构

  • 26篇广州医学院第...
  • 25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南大学
  • 5篇江门市五邑中...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佛山职工医学...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广东省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5篇欧阳小明
  • 14篇郝卓芳
  • 11篇梅开勇
  • 8篇江梅珍
  • 8篇黄世章
  • 8篇廖德贵
  • 8篇郅程
  • 4篇程瑞雪
  • 4篇宋绿茵
  • 4篇林汉良
  • 4篇金海燕
  • 4篇何凤仪
  • 3篇胡大林
  • 3篇冯德云
  • 3篇郑晖
  • 3篇陆光明
  • 3篇翁洁玲
  • 3篇赖妙玲
  • 3篇唐甜
  • 2篇傅贤

传媒

  • 5篇分子影像学杂...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Chines...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基因(PDCD10/CCM3)多态性与血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从NCBI SNPs数据库获取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PDCD10/CCM3基因SNPs数据,运用Haploview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运算,确定多态性位点;在职业健康体检过程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较高血铅值(>400μg/L)工人97名,较低血铅值(≤400μg/L)工人106名;运用TaqMan探针技术分析2组工人PDCD10/CCM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获取2组工人所在工厂铅浓度的监测数据;运用问卷表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习惯、饮酒习惯及接铅工龄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浓度的关系。结果基于我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PDCD10/CCM3基因SNPs数据信息,在连锁不平衡系数r^2为0.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2时,获得2个TagSNPs位点:rs6444553及rs6784267;不同血铅浓度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野生型相比,两位点杂合型与突变纯合型调整OR值分别为1.21(95%CI:0.87~1.67,P>0.05)及0.95(95%CI:0.81~1.66,P>0.05)。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我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PDCD10/CCM3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浓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刘清香胡建辉朱志良李燕刘松欧阳小明聂新民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血铅浓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巨噬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2006年
①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RAW 264.7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的影响。②方法以TGF-β1(5ng/m l)刺激RAW 264.7细胞,分别在作用0、12、24、48小时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W estern印迹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观察细胞PAI-1表达的变化。③结果TGF-β1刺激RAW 264.7细胞,0小时组、12小时组、24小时组、48小时组的PAI-1免疫染色强度积分分别为36.23±7.35、62.23±11.18、98.58±4.98、130.42±8.56,PAI-1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85±0.05、1.21±0.06、1.56±0.08、2.43±0.02,细胞上清液中PAI-1含量(ng/mL)分别为15.23±1.98、26.35±2.93、40.21±1.54、69.32±3.21。④结论TGF-β1能够诱导RAW 264.7细胞PAI-1的表达,并存在明显的时效关系。
欧阳小明宋旭东胡大林黄世章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RAW264.7细胞
IL-10、IL-1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12
2015年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发生于50岁及以上的绝经妇女,并且其发病率有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有研究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欧阳小明史文静冀天星郝卓芳廖德贵
关键词:IL-17ENDOMETRIAL绝经妇女INTERLEUKIN细胞亚群炎症性反应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和BCL-2蛋白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况,探讨MYC/BCL-2共表达在DLBCL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确诊并采用利妥昔单抗初治的非特指型DLBCL病例的Ann Arbor分期、标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免疫组化Hans分型和临床疗效等临床病理参数,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6例DLBCL组织中,MYC阳性表达55例(72.4%),BCL-2阳性表达41例(53.9%),MYC与BCL-2共表达者33例(43.4%)。MYC/BCL-2共表达者Ann Arbor分期中高分期者比例显著增高,且临床治疗未缓解者明显增多(P<0.05)。但与Hans分型和原发部位等因素均无相关性。标准IPI评分与DLBCL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联系。结论 MYC/BCL-2共表达可能是DLBCL的特殊免疫组化表型,作为标准IPI预后评分的补充,对利妥昔单抗初治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胡名娟李国伟欧阳小明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预后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YKL-40、HE4及IGF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组织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附睾蛋白4(HE4)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组(30例),另外选取正常子宫增生者为对照组(30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测量两组血清中YKL-40、HE4,应用PV-600Pic Ture TM免疫组化测量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GF,比较研究组手术前后和对照组血清及组织中的YKL-40、HE4及IGF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前血清中YKL-40、HE4分别为(102.4±0.9)μg/L和(105.7±1.8)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1.3)μg/L和(31.5±1.1)p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21,12.973,P=0.021,0.019);研究组内膜组织中IGF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67,P=0.013);研究组内膜组织中过度表达者43.3%(1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168,P=0.008);手术后研究组血清中YKL-40、HE4分别为(30.5±1.1)μg/L和(24.7±1.5)pmol/L,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38,11.027,P=0.011,0.009);子宫内膜癌血清及组织YKL-40、HE4及IGF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呈正相关(r=0.381,0.423,0.261,P=0.018,0.021,0.028)。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以及组织中YKL-40、HE4及IGF的表达显著增高,可以辅助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
欧阳小明史文静郝卓芳廖德贵
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Her2和Met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t)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与Met在肺腺癌(40例)、癌旁组织(36例)及正常肺组织(20例)中的表达,分析表达情况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er2与Met在正常肺组织表达低或无表达;Met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两者在肺腺癌表达增高,以阳性及强阳性表达为主(P<0.05);两者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TNM分级、分化程度无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 Her2与Met的表达水平可反映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倾向,在靶向治疗前检测肺腺癌Her2和Met的表达,将对耐药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有指导作用。
胡悦邬勇坚黄华兴欧阳小明阳隽何彦丽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肺腺癌免疫组化法
剔除Bcl-2基因对胃癌细胞HGC-27凋亡及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剔除Bcl-2表达对胃癌HGC-27细胞凋亡、增殖及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HGC-27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对照si RNA)、干扰组(Bcl-2 si RNA)、5-FU组(5-FU)、联合组(Bcl-2 si RNA与5-FU);通过流式细胞术、MTT方法检测HGC-27细胞凋亡、增殖水平,用ELISA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力及Cytochrome C释放水平。结果:转染Bcl-2 si RNA能提高HGC-27细胞凋亡率,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相对于5-FU单独处理组,转染Bcl-2 si RNA与5-FU联合组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上升,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Caspase-3和Caspase-9活力显著升高,Cytochrome C释放水平亦显著增加(P<0.01)。结论:剔除Bcl-2基因能诱导HGC-27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增强5-FU的敏感性。
欧阳小明吴坤河曾涛
关键词:胃肿瘤BCL-2小干扰RNA5-氟尿嘧啶
军团菌病被引量:32
2003年
军团菌所致的医院获得性军团菌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军团菌性肺炎等军团菌病是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具有暴发流行的特性 ,因此强化对军团菌病的认识是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一件大事。本文就军团菌病有关研究近况进行了初步阐述。
胡大林廖建坤杨光欧阳小明
关键词:军团菌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胸部X线检查红霉素
3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外科诊治和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38例亚甲炎的临床诊治和病理资料,重新阅读临床和病理切片、确诊,并对2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加作免疫组化标记,并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男3例,女35例,30~60岁28例(73.68%),病程2 d^2年8个月。均以主诉甲状腺肿物/结节而就诊。28例单纯亚甲炎者无(或未记录)临床表现;10例亚甲炎合并结甲肿者均出现过颈前疼痛/压痛、咽喉疼痛、甲亢症状,以及发热、呛咳等。术前临床诊断:亚甲炎症1例(2.63%),疑甲癌2例,甲瘤6例,结甲肿11例,甲状腺肿物18例;术中冰冻诊断:亚甲炎38例(准确率100%),其中10例亚甲炎+结甲肿(含2例伴微小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亚甲炎28例(73.68%);亚甲炎+结甲肿8例(21.0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亚甲炎+结甲肿2例(约5.26%)。治疗:38例均行病变甲状腺组织切除术,10例术后适当加用药物治疗,愈后良好。术后有33例随访1年2个月~9年6个月,其中:28例单/双侧亚甲炎者,正常生活、工作,5例双侧亚甲炎+结甲肿者,出现甲功低下需长期服药维持。结论亚甲炎缓解/恢复期患者,多因甲状腺肿物/结节于外科就诊,易误诊误治。术中进行冰冻切片诊断,对掌控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范围,避免过治疗,极为重要。
符青云欧阳小明黄世章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瘤
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罕见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84岁。声嘶1个月余,加重伴呼吸困难20 d。扪及双侧甲状腺肿物6 cm×5 cm大小,手术取出灰白灰褐色碎组织大小约为8 cm×4 cm×3 cm,质地中等。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质地嫩,呈鱼肉样外观。镜下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可见中等大小的异型瘤细胞弥漫浸润,并见地图样凝固性坏死和围血管破坏。免疫组化:瘤细胞LCA、CD3、CD43、CD2、CD56、Gr B、Ti A-1和CD30均为(+),Ki-67阳性指数(90%)。CK、EMA、S-100、Syn、Cg A、CD20、CD79a、PAX-5、CD21、Bcl-6、Mum-1和ALK均为(-)。结论:甲状腺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恶性度高,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指标综合判断。鉴别诊断包括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癌、PNET、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
欧阳小明郝卓芳郅程廖德贵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NK/T细胞淋巴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