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兰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腹膜
  • 12篇腹膜透析
  • 8篇血管
  • 8篇血液
  • 8篇血液透析
  • 8篇透析患者
  • 7篇心血管
  • 7篇维持性
  • 6篇心血管疾病
  • 6篇血管疾病
  • 5篇腹膜透析患者
  • 4篇动脉
  • 4篇肾衰
  • 4篇衰竭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动脉钙化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肾病
  • 3篇尿毒

机构

  • 22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4篇滕兰波
  • 16篇常明
  • 14篇刘书馨
  • 7篇张运刚
  • 6篇刘红
  • 5篇赵华
  • 5篇王凌溪
  • 4篇王雪娜
  • 3篇王伟
  • 3篇王志宏
  • 2篇简雪莲
  • 1篇赵久阳
  • 1篇刘淑馨
  • 1篇于晓霞
  • 1篇孙雷
  • 1篇秦成伟
  • 1篇付瑶
  • 1篇赵俊军
  • 1篇刘焱
  • 1篇刘翔飞

传媒

  • 4篇国际泌尿系统...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肾病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及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血液透析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0例(腹膜透析组),透析时间均≥12个月。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在透析治疗12个月后随访记录2组患者血色素及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尿素氮、肌酐,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的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膜透析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低值,与血液透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血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且血液透析组高于腹膜透析组〔(19.23±1.62)vs(12.37±1.29)ng/ml,P<0.05〕;患者血25-(OH)D水平与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1=0.347,P1<0.05;r2=0.413,P2<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重于血液透析患者,而维生素D缺乏与营养不良相关,提示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预后可能较血液透析患者为差。
滕兰波常明刘书馨张运刚王雪娜
关键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营养状态
尿毒症患者基线腹膜转运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腹膜转运特性是决定腹膜透析(PD)患者生活质最及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转运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牢及病死率较高。基线腹膜转运特性反应尿毒症患者进入PD治疗的初始腹膜溶质转运特性,是影响腹透长程治疗中腹膜转运特性变化的基础。尿毒症患者的基线腹膜转运特性存往很大的差异,
滕兰波常明刘书馨张运刚刘翔飞于晓霞
关键词:腹膜转运特性尿毒症患者基线腹膜溶质转运长程治疗疾病发生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随着腹透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接受PD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PD相关性腹膜炎仍是影响PD治疗效果的重要临床事件.大约有18%的PD患者在PD过程中发生感染导致与腹膜炎相关的死亡.本文从PD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腹膜病理生理改变、发生腹膜炎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四方面出发,对近年来上述领域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宋佳妮滕兰波常明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
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分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正>目的探讨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的生存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我院肾内科首次开始HD或PD治疗并于我科长期进行随访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ESRD患者。HD组采用双...
刘书馨常明刘红滕兰波
文献传递
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终末期肾病患者102例,根据缺血性心脏病确认标准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52例,无缺血性心脏病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同时记录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尿素氮和肌酐水平。结果缺血性心脏病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28.13±1.07比35.44±1.08)、血红蛋白(80.63±3.24比96.54±4.51)、血肌酐、25-(OH)D(9.31±0.64比15.22±1.09)水平均低于无缺血性心脏病组(P〈0.05或P〈0.01);而年龄、血胆固醇、尿酸(484.27±26.34比365.22±20.76)水平则明显高于无缺血性心脏病组(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血尿酸、25-(OH)D可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脂异常、营养不良、贫血、高血尿酸、低血25-(O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滕兰波常明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6年91例次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为腹膜炎的防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腹透中心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炎的发病率、病原菌构成及菌谱变迁、药敏结果、转归及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感染菌种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6年间共有66例患者发生91例次PDAP,腹膜炎的发病率为1次/70患者月。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72.53%;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占60.61%,革兰氏阴性菌(G^-菌)占31.82%;菌谱变迁提示G^-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药敏试验提示G^+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最低(0%),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73.33%);G^-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6.84%。亚组分析提示G^+菌组及培养阴性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G^-菌组及真菌组(87.50%、88.00%比57.14%、20.00%,P=0.000),而G^-菌组的病死率高于其他三组(28.57%比2.5%、0%、0%,P=0.001);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在G^-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5220(2235.00,7700.00)比1700.00(815.00,3937.50)、478.00(122.25,2145.25)、677.00(181.00,1740.00),P=0.000]。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在G^-菌组明显高于G^+菌组及培养阴性组[85.19±8.76比73.99±8.87、75.30±8.94,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真菌感染是影响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1)。结论应提高本中心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应关注病原菌菌谱的变迁并重视G^-菌感染的治疗。应结合药敏试验及本中心实际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进一步提高PDAP的治愈率。
滕兰波常明刘书馨宋佳妮张运刚王凌溪
关键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后病原菌药敏抗生素
终末期肾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相应临床指标的关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9例ESRD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同时记录透析龄、吸烟史及体重指数;抽血监测血肌酐、钙、磷、镁、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并计算钙磷乘积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39例ESRD患者29例(74.34%)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透析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率达80.76%;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加重。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CRP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P<0.05,而钙化组血浆白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磷及钙磷乘积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CRP升高、低血浆白蛋白亦与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冠状动脉钙化率。
滕兰波常明赵久阳刘红赵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终末期肾病心血管疾病
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分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血液透析(HD)或腹膜透析(PD)治疗的生存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于我院肾内科首次开始HD或PD治疗并于我科长期进行随访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HD组采用双重反渗水和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治疗,3次/周,每次4 h。PD组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CAPD),8-10 L/d。观察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记录患者性别、开始透析时年龄和原发病,存活时间为开始透析至死亡的时间,删失值定义为至2014年12月31日仍存活或失访患者,时间记录单位为月。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ter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开始透析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方式对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85例符合条件患者入组,其中HD组123例,PD组62例。男8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73.1±5.6)岁,平均随访时间(23.8±15.1)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损害78例,其他病因11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原发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0月,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74%、62%、57%、57%。PD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6月,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21%、2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3,P=0.006),HD组显著高于PD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使用性别、开始透析时年龄、原发病、透析治疗方式(HD或PD)进行校正,发现女性、开始透析时年龄、PD治疗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原发病对死亡无显著影响。结论:在本中心,经年龄、性别、原发病校正后,年龄≥65岁老年ESRD患者HD治疗的生存率显著高于PD治疗的生存率。
刘书馨王丹刘红滕兰波赵华常明
关键词:老年患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与相应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并依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将其分为:无钙化组21例,钙化组5例。同时记录2组患者透析龄、吸烟史及体质指数;实验室检测血肌酐、钙、磷、镁、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索,计算钙磷乘积。结果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1例(80.76%)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加重。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CRP水平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均P<0.05),而钙化组血浆白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其冠状动脉钙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磷及钙磷乘积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CRP升高、低血浆白蛋白亦与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
滕兰波常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
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腹膜组织损伤及腹腔炎症标志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1.25mmol/L钙浓度腹膜透析液(PD4)与1.75mmol/L钙浓度腹膜透析液(PD2)对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透出液中癌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评估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腹膜组织损伤及腹腔局部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8月间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持续使用PD2≥2月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随机分配到PD4组和PD2组:PD4组患者停止使用PD2改用PD4;PD2组患者继续使用PD2。设入组时为0月,实验观察结束时为6月。记录0月、6月相应的临床指标,同时收集0月、6月过夜留腹腹膜透析液集中检测PD透出液中CA125、VEGF、e NOS、IL-6的水平。结果最终纳入34例,每组各17例。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匹配。组内自身前后比较显示:经过6个月的治疗,PD2组PD透出液中CA125浓度明显下降[(41.54±12.27)U/ml比(32.84±9.10)U/ml,t=2.760,P=0.014],PD4组及PD2组e NOS明显升高[分别为(32.25±7.37)U/ml比(46.85±10.04)U/ml,t=-5.463,P〈0.001;(29.83±8.13)U/ml比(52.10±9.49)U/ml,t=-9.918,P〈0.001];PD4组及PD2组IL-6亦明显升高[分别为(74.67±22.67)ng/L比(83.16±23.08)ng/L,t=4.871,P〈0.001;(70.98±21.59)ng/L比(80.05±20.82)ng/L,t=6.804,P〈0.001]。PD4组CA125水平呈下降趋势,PD4组及PD2组VEGF呈升高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6个月后PD4组PD透出液中CA125降低的幅度明显低于PD2组[-0.05(-1.15,1.30)U/ml比2.50(0.03,4.85)U/ml,Z=-2.242,P=0.045];e NOS升高的幅度亦明显低于PD2组[-13.68(-19.02,-5.95)U/ml比-22.37(-27.76,-15.77)U/ml,Z=2.197,P=0.040];而VEGF、IL-6升高的幅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持性PD�
滕兰波常明刘书馨王凌溪张运刚王雪娜由莲莲
关键词:腹膜透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